【綠鏡頭·感悟】尊重客觀規律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阿魯科爾沁旗篇:尊重客觀規律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文/孫俊傑

圖為正在收割的牧草。申敏夏攝影

圖為奶牛等食草牲畜最愛吃的「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申敏夏攝影

圖為已經晾曬好並打捆好的乾草,以方便運輸。申敏夏攝影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以下簡稱阿旗)紫花苜蓿種植基地,畜牧業局草原管理站站長高明文介紹了從2008年開始在這片荒漠化的草原上進行節水種植人工牧草的歷程。從最初的試驗種植到目前已經形成的牧草產業,我們深刻地懂得了一個道理: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才有了科學發展的今天。

  阿旗地處科爾沁沙漠,荒漠化嚴重,我們採訪的時候正趕上颳起4-5級大風。「過去要是趕上這樣的風天,沙子刮起來,人都睜不開眼睛。」高明文說。而現在正是苜蓿花開放的時候,滿眼的紫色小花似繁星點點,青草和苜蓿花的清香伴隨清風撲鼻而來,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大口呼吸。阿旗的熱量資源、光照資源充沛,只是雨量不足。高明文指著眼前的苜蓿地說,過去這裡下一次雨,小草都發芽長出來了,一周不下雨就又枯死了,以致沙化日益嚴重。但由於地形的關係,阿旗地下水資源豐富,採取節水灌溉,實現人工調節水資源,大面積種植紫花苜蓿後,畝產量可高達1000公斤以上,是當地天然牧場草量的11倍,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走上了科學發展的道路。

  從阿旗草業發展的成功案例,想起了幾十年前在內蒙古東部進行的大面積綠化造林。由於種植的速生楊需水量大,加之地下水匱乏和自然降水不足,經過幾年,那些楊樹生長緩慢,有些成了半死不活的「老頭樹」,和當初的「速生楊」目標背道而馳,更無從談起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阿旗草業的成功再次提醒我們,只有採取因地制宜、尊重客觀規律的路子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敖漢旗篇:腳踏實地的堅守

  7月28日,我們隨著中國氣象報「綠鏡頭」採訪組來到赤峰市敖漢旗,在這片美麗的土地,結識了敖漢旗農牧業局總農藝師徐峰,聽他像如數家珍般地向記者介紹敖漢旗開展優質穀子的栽培以及開展試驗基地建設的情況,驚詫於他對農業技術的精通,更佩服他對敖漢氣候特點的研究。敖漢旗氣象局局長趙金華說:「這些農業專家對氣象知識的了解一點也不亞於我們的氣象專家。」

  我們利用飯後的時間和徐總師進行了簡單的交談。他說:「我在敖漢農業部門工作了十八年,跑遍了敖漢山山水水,夏天就天天在地裡跑,沒有想過去別的部門,就是去了也不知道還會做什麼。」就這樣,他在赤峰農業戰線工作十八年,也研究了十八年。在穀子品種試驗基地,看他對100多個穀子品種的熟悉和熱愛,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了感情,讓我由衷地感慨:十八年的堅守和耕耘帶給他的是如秋收時沉甸甸的果實,我也由衷的想給徐總師一個大大的「贊」。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點詳解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點詳解在教師招聘筆試中,《生活與哲學》中「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商品這個知識點主要考查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考點精講】如何理解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
  • 遵循規律 科學發展
    我們要認真研究這些規律,遵循這些規律,按這些規律辦事,不斷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按規律辦事一直是我們黨堅持的優良傳統。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反對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
  • 張德江:科學立法核心在於立法要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
    張德江表示,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立法要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在具體立法實踐中,要進一步完善立法程序、規範立法活動,健全中國特色的立法體制。抓好立法項目論證,科學確定立法項目,健全法律出臺前評估和立法後評估制度。綜合運用制定、修改、廢止、解釋等多種形式,增強立法工作的協調性、及時性、系統性。加強立法調查研究,找準立法重點難點,探求科學應對之策,切實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 時空評論:依靠科學 尊重知識 才能在風浪面前處變不驚
    在疫情的大戰大考中,醫務工作者、社區「網格員」、科技工作者以及千千萬萬的江蘇兒女,用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客觀全面的理性思維和擔當作為的責任意識,凝聚贏取抗疫勝利的強大合力。江蘇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無論是面對發展道路上的「灰犀牛」還是「黑天鵝」,只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知識、遵循規律,就能在風浪面前處變不驚、化危為機。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從中,我們可以領會到,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科學地「解釋世界」,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是人們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是從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強調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重大意義。
  • 在唯物主義哲學中,規律有什麼含義?客觀規律如何分類?
    規律就是客觀事物內部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規律包含以下兒層意思:第一,規律是事物的本質聯繫,它體現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的根本性質和發展過程。如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這就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複性和穩定性,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從古至今,包括原始社會和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個規律都在起作用,並且重複出現。
  • 幸福: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感悟
    趕公交車和闖紅燈的寶馬撞了,說明這個城市的交通秩序和部分駕駛員的法規意識出了問題,不幸福的感受就這樣與客觀存在、與他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領導批評或表揚而情緒變化,說明人際關係可以影響幸福感受;為孩子得了金獎而感到幸福,這也說明個人幸福與教育質量、教育公平有關。    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幸福需要用幸福指數來測量?我們應當如何感悟幸福?
  • 英語單詞客觀存在這些科學規律,學習英語單詞者必備
    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記憶呢?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英語單詞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字母排列組合。英語單詞的構成有它的科學規律,比如單詞有它的含義部分和發音部分,又比如單音節英語單詞的含義在開頭的輔音字母上,再比如多音節單詞一般可以分為前綴、詞根、後綴。我們學習和了解了這些規律,我們就打開了理解記憶英語單詞的大門。
  • 駁傳統客觀存在論,論科學並非是客觀存在的某種規律
    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定義科學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科學是反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只要是客觀存在的,都可以說是科學的,因此,沒有無法解釋的事情,只有沒有被認知的事物,而認知也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這句話對科學的定義並不精準,可以說是錯誤的。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長餘敏明寄語學子:獨立思考、尊重科學、篤行致遠
    因此,在學生正式開啟這段嶄新旅程之前,作為校長和師友,餘敏明向新生們分享了三個觀點:學會獨立思考;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篤行致遠。他希望同學們能傳承「成於大氣,信達天下」的校訓精神,審慎科學,直面困難和挑戰,練就過硬的本領,扛起肩上的責任,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度過充實而愉快的大學時光。
  • 解析「習近平執政風格」:遵循規律的科學謀劃
    遵循規律:「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  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習近平的執政理念,貫穿了尊重規律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  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了對於規律的認識。
  • 聽院士講述科學之路上的風景「科學之路·科普課堂」在鄭州開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只有正確總結過去,才能清楚事物發展的客觀過程和規律。只有直面現實,才能客觀地認識現在。只有客觀總結過去、認識現在,才能科學地預測和把握未來......」面對臺下專注的眼神,王家耀院士為小聽眾們講述自己科研之路上的感悟體會。
  • 思維慣性和客觀規律的關係
    這種語言上的習慣和定勢,和思維的習慣和定勢是同一的,這和人類所發現的客觀規律其實是潛在地同一的。之所以稱為「潛在地同一」,是因為表面上存在一種經常性的誤解:客觀規律僅僅是屬於客觀世界的。形成於主觀內部的這種習慣和定勢,從來都是和客觀生活須臾不離的。主觀客觀的分離,是文明時代的意識特徵,在漫長的原始人的生活中,並沒有主客的分離。
  • 人民日報評論部:把握規律 崇尚科學
    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近段時間,中國科學技術館上線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覽
  • 在問題中感悟物質性質的轉化規律
    物質的性質只有在實際問題中能充分表現其變化的形式、變化的條件以及變化的類型等,學習物質的性質轉化通過問題的解決才能更好地感悟物質性質的各種變化規律。下面以問題的解決為基礎,從物質的轉化形式、條件、量比關係、實驗推理等角度闡述物質的轉化規律。
  • 警惕那些把握「客觀規律」和手握「客觀真理」的助學者
  • 唯物辯證法是規律和範疇的科學體系,基本規律和範疇的關係是?
    這些範疇都是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事物的聯繫和發展。這些基本規律和基本範疇共同組成了完整的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範疇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是反映客觀事物聯繫和發展的總體,反映客觀事物的基本方面和基本過程,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必然的聯繫。
  •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考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因而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把社會歷史看成是精神發展史,根本否認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根本否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正如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創立了唯物史觀。
  •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這段話說明  A.生產力的發展是促使社會形態更替的最終原因  B.一種生產關係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  C.無論哪一種社會都不能使生產力充分發展  D.社會形態總是具體的、歷史的  2.生產關係長久地落後於生產力的增長,必然導致  A. 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
  • 把握規律 崇尚科學 ——凝聚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④
    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近段時間,中國科學技術館上線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覽「新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