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鑑定出32個人基因組位點與中風風險相關

2021-01-10 生物谷

2018年3月25日/

生物谷

BIOON/---

中風

(也稱作卒中)是世界範圍內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但對這種疾病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來自520000多人的DNA序列鑑定出人類基因組中的32個位點與

中風

風險相關聯。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3月1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ancestr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520,000 subjects identifies 32 loci associated with stroke and stroke subtypes」。

圖片來自Hellerhoff/Wikimedia。


德國慕尼黑大學

中風

與痴呆研究所主任Martin Dichgans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鑑於單個突變改變

中風

風險的程度是非常小的,因此這就需要大量受試者來發現這些突變。我們的研究團隊使用了眾多科學家在過去幾年裡建立的大量數據集。」

這項研究是由一個被稱作MEGASTROKE的國際合作組織的成員合作開展的,該組織旨在鑑定出導致中風的

遺傳

因素。研究人員收集了29項大規模研究(收集了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人群的DNA樣品)的數據。在這些人中,大約有67000人已經歷中風發作,剩下的45.5萬人作為對照。

利用全基因組關聯薈萃分析,這些研究人員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多個與中風風險相對應的位點,在這些位點中,僅有10個在之前的研究中報導過。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通過這種分析確定的幾個基因已成為中風患者經常服用的抗血栓藥物的靶標,儘管這些鑑定出的位點中的一些可能是替代的之前尚未探究的用於中風治療的潛在靶標。

慕尼黑大學的Rainer Malik在這份新聞稿中表示,「這些

遺傳

發現代表了為這種非常複雜的疾病開發個人化的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法而邁出的第一步。它們為幾種與中風相關的新型生物通路提供了證據,這些通路可能導致人們發現新的藥物靶點。」(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Rainer Malik, Ganesh Chauhan, Matthew Traylor et al. Multiancestr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520,000 subjects identifies 32 loci associated with stroke and stroke subtypes. Nature Genetics, Published online:12 March 2018, doi:10.1038/s41588-018-0058-3.

相關焦點

  • 新發現32個乳腺癌相關基因位點!提升風險預測能力
    由200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一支跨國團隊,根據總共26.6萬名女性的基因數據,在人類基因組上找到了與乳腺癌患病風險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研究結果首次將這些風險因素與乳腺癌的多種具體亞型關聯了起來。這項工作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Bloomberg公共衛生學院、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英國劍橋大學、荷蘭癌症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展開。
  • DisGeNet:疾病相關的基因與突變位點資料庫
    DisGeNet是一個專門收錄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與突變位點信息的資料庫,對應的文章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連結如下https://academic.oup.com/nar/article/45/D1/D833/2290909網址如下
  • Nat Genet:什麼EBV亞型和我國鼻咽癌高風險相關?
    導語:中國南方的NPC流行提供了新的見解,也使人們能夠識別出預防NPC的高危人群。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J Med Genet:世界首次證實罕見的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較高的乳腺癌風險
    2016年9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維多利亞癌症協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一項全球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一些相對罕見的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類似於更加常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
  • Nat Genet:基因組學研究揭示導致乳腺癌發生的原因
    2020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對涵蓋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的分析表明,人類基因組中有32個新位點的變異似乎影響了乳腺癌的患病風險。該發現被認為首次將此類風險變異與多種乳腺癌亞型相關聯起來。文章作者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GWAS|FUT8|多效性|篩選|基因|...
    VEGAS2分析,以識別與中風多種危險因素相關的多效性基因。研究這些危險因素的共同發病機制可能對中風預防和臨床幹預有益。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檢測到與中風相關的20多個顯著遺傳位點,例如ALDH2,ZFHX3,PITX2,HDAC9,TSPAN2,FOXF2。
  • BMC Med Genet:科學家鑑別出新型肉瘤風險基因
    文章中,研究者鑑別出了一類新型的肉瘤家族風險基因,其會通過父母進行遺傳,並增加個體患潛在致死性疾病的風險。這些家族性的基因通常被認為是癌症易感基因,其與大約10%的家族性癌症風險直接相關,而且如今研究者已經鑑別出了100多個這類基因,其與一小部分比例家族性癌症風險相關。
  • Nature:鑑定SNCA基因增強子單點突變增加帕金森病風險
    2016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方法確定了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中鑑定出的一種非編碼突變如何能夠增加散發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發病風險。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Nat. Genet. | 基於ATAC-Seq、HiCHIP數據構建人類大腦表觀遺傳圖譜,揭示AD/PD遺傳風險位點
    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科學家們已經鑑定出了數千個與這兩類疾病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但這些SNP大多處於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因此難以確定其功能。同時,研究人員對研究中的神經元細胞進行了聚類分析,鑑定出了30種不同的細胞亞類(圖4)。圖4. UMAP分析鑑定出的30種神經元細胞亞類,圖片來源:Nature Genetics為了找出非編碼區域SNP的靶標基因,研究人員從最初取樣的7個大腦區域中選擇了其中的6個,製備H3k27ac介導的HiChIP文庫並進行測序,共鑑定出了833,975對染色質交互作用。
  • Nat Commun:新型CRISPR方法鑑定出弓形蟲在宿主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
    2019年9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一種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方法,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弓形蟲在小鼠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RISPR platform for targeted in vivo screens identifies Toxoplasma gondii virulence factors in mice」。
  • Science:鑑定出導致人類膚色多樣化的基因
    但是迄今為止,僅少量基因已被證實促進皮膚顏色發生正常的變化,而且這主要是通過研究歐洲人群發現的。如今,在一項針對不同非洲群體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札那、坦贊尼亞和衣索比亞的研究人員鑑定出與皮膚色素沉著(skin pigmentation)相關的新的基因變異。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非洲大陸上存在眾多皮膚顏色,揭示人類進化,並使得人們了解皮膚癌等疾病的遺傳風險因素。
  • Science:我國科學家鑑定出有助調節血液膽固醇水平的LIMA1基因突變
    2018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海科技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至少部分地負責調節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的基因突變。
  • Nature:百萬人薈萃分析發現與血壓調節相關的罕見變異
    、高血壓(HTN)、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和脈壓(PP)等相關變異的單變分析和基於基因的檢測方法。>其中32個位於新的BP相關基因座和55個是已知BP相關區域內獨立的BP相關單核苷酸變體。新BP相關(a:EAWAS和RV-GWAS中基因組顯著性BP相關SNV的富士圖,b:維恩圖,顯示106個新BP基因座在分析BP特徵上的重疊,c: VEP對已知和新區域的所有已鑑定的罕見變異體進行功能注釋;d
  • 新基因!帕金森新基因座、因果關係及遺傳風險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幫助研究者們發現了42個與PD相關的獨立危險位點。在這些具有常見風險突變中,還包括與家族性帕金森病風險相關的罕見變異,如SNCA、LRRK2、GBA等【4-5】。
  • 體內Perturb-Seq技術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而全外顯子測序(WES)分析揭示出大量與神經發育疾病風險相關的新的功能喪失變異,包括自閉症和神經發育遲緩(ASD/ND)【1】,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的常見變異相比,這種新發現的風險變異通常具有較大的效應效能、較強的滲透性,並且發生在基因編碼區域,因此為疾病建模和機理研究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切入點。
  • 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終於來了,這些基因風險位點值得注意!
    隨著對家族性IA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多個家族性IA相關基因突變位點。來自日本學者的研究顯示,日本IA家系患者CDKN2BAS基因上的rsl333040位點出現了T等位基因,提示CDKN2BAS基因的第7和第15內含子攜帶的等位基因rsl333040-T可能為IA的相關致病基因,該結果也被其他的學者所證實。
  • 很可能會影響中風發生的風險
    隨後,研究人員統計發現,從研究開始2年後到15年後,共有1791人發生中風。在調整了其他因素影響後,研究人員發現多種代謝物水平與中風風險相關。在這些代謝物中,有的與中風風險升高有關,而有的則與中風風險降低有關。
  • 基因編輯嬰兒有早逝風險?最近相關論文撤稿,報導也撤銷了
    論文提到,中國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得胚胎的一個基因發生突變,該突變在抵抗愛滋病毒的同時,也令基因編輯的嬰兒死亡風險升高。最近,該論文與介紹該研究的新聞報導一同被撤稿。撤稿前,論文已被引用17次,新聞內容則被引用了2次。為何會撤稿呢?我們先看看這一論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