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國科學家鑑定出有助調節血液膽固醇水平的LIMA1基因突變

2020-12-04 生物谷

2018年6月10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海科技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至少部分地負責調節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的基因突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6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LIMA1 variant promotes low plasma LDL cholesterol and decreas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在這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追蹤編碼參與這個過程的一個關鍵蛋白的基因發生的突變。

圖片來自Strong M: Protein Nanomachines. PLoS Biol 2/3/2004: e73. https://dx.doi.org/10.1371/journal.pbio.0020073。


正如這些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能夠堆積在動脈中,從而導致心臟病和

中風

。出於這個原因,了解是什麼導致這一點是有所幫助的。之前的研究已表明遺傳因素在攝取含有LDL-C的食物會發生什麼結果中起作用。但是,哪些遺傳因素導致LDL-C在某些人的動脈中更多地堆積而在其他人的動脈中更少地堆積?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試圖更多地了解這些

遺傳

因素。

這項研究著重分析一個家庭的基因,這個家庭除了一個成員之外都具有異常低的血液LDL-C水平。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分離出一種特定的基因突變,這種突變使得這個成員與這個家庭的其他成員與眾不同:LIMA1基因突變。基於這一結果,他們隨後對來自我國哈薩克族的508人---已知這些人具有低水平的血液LDL-C---進行基因測試。他們著重分析的這個家庭也來自我國哈薩克族。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那些具有較低血液LDL-C水平的人也攜帶這種相同的基因突變,而那些沒有攜帶這種突變的人具有正常的血液LDL-C水平。更加密切的研究發現這種基因突變負責產生一種他們稱之為LIMA1的蛋白。這些研究人員推測,這種蛋白是LDL-C的一種調節劑。

為了更多地了解關於LIMA1的信息,這些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種蛋白似乎在小腸中表達。他們還提出能夠合成出這種蛋白,這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水平的藥物,並且有望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Ying-Yu Zhang1,2,*, Zhen-Yan Fu3,*, Jian Wei et al. A LIMA1 variant promotes low plasma LDL cholesterol and decreas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 Science, 08 Jun 2018, 360(6393):1087-1092, doi:10.1126/science.aao6575

相關焦點

  • 2018年6月8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時發表5篇Science!
    這種測試方法通過評估母體血液中的無細胞RNA(cell-free RNA)水平來測量母體、胎盤和胎兒基因的活性。這些研究人員使用妊娠期間收集的血液樣品,以便鑑定出哪些基因提供關於胎齡和早產風險的可靠信號。這種胎齡測試方法是通過研究一組31名丹麥婦女在整個懷孕期間每周提供的血液開發出來的。這些女性都是足月妊娠。
  • Cell Metabolism: 調節膽固醇水平的關鍵基因
    但是要達到這種精度(或開發新藥),需要知道哪些基因與疾病有關。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營養科學教授布萊恩·帕克斯(Brian Parks)說:「不幸的是,我們對這些遺傳差異如何導致性狀差異(無論是膽固醇還是肥胖)沒有真正的了解。」
  • Science:鑑定出導致人類膚色多樣化的基因
    論文通信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遺傳學教授、文理學院生物學教授Sarah Tishkoff說,「我們鑑定出導致現代人類最為顯著差異的性狀之一的遺傳基礎。當人們談及非洲人的膚色時,大多數人想到膚色較深的皮膚,但是我們證實在非洲,存在比價大的膚色變化:從一些非洲人具有較淺的膚色到全球水平上最深的膚色,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膚色。
  • Science:揭示LMBR1L基因調節淋巴細胞生成機制
    比如,導致Wnt/β-連環蛋白信號轉導水平梯度的亞效或無效Apc等位基因的組合導致HSC在低活化水平下增殖或在高活化水平下HSC池枯竭。其他報導表明,Wnt/β-連環蛋白通路的活化能夠促進淋巴細胞的凋亡並減少處於靜止狀態的HSC數量。
  • 2020年2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在實驗中,這些研究人員敲除了負責產生IR21a受體的蚊子基因。然後,他們將大約60隻突變蚊子(即基因敲除蚊子)放入一個鞋盒大小的容器中,在這個容器的後壁上裝有一塊板,將這塊板加熱到接近37℃的核心體溫,然後向這些蚊子噴入一小撮二氧化碳,以模仿人類的呼吸。當非突變蚊子快速地聚集在這塊接近37℃的板上試圖覓食時,突變蚊子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這塊板。
  • 整合小鼠和人類遺傳數據可鑑定膽固醇代謝中的致病基因
    整合小鼠和人類遺傳數據可鑑定膽固醇代謝中的致病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2:24:29 近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Brian W.
  • Nature:鑑定SNCA基因增強子單點突變增加帕金森病風險
    2016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方法確定了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中鑑定出的一種非編碼突變如何能夠增加散發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發病風險。
  • 2016年11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在幾十種被這種損傷強烈激活的基因當中,7種基因編碼從細胞中分泌出的蛋白。其中的一種是被稱作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的蛋白,它是令人關注的,其原因在於它的水平在被稱作神經膠質細胞的支持性細胞中上升,其中在脊髓損傷頭兩周內,神經膠質細胞形成這種橋狀結構。論文第一作者Mayssa Mokalled說,「我們吃驚地發現在脊髓損傷後,它僅在一小部分神經膠質細胞中表達。
  • Nature重磅:這個調節膽固醇代謝的基因,或成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
    當地時間11月11日,杜克大學醫學院Chuan-Yuan Li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山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人民醫院以及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在《Nature》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調節膽固醇代謝的關鍵蛋白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抑制該蛋白的活性能夠促進細胞毒性
  • Science:鑑定出一類保守的基因家族編碼質子選擇性離子通道
    儘管編碼讓質子離開細胞的離子通道的基因已被鑑定出,但是人們並不清楚是否需要一個或幾個基因來形成讓質子進入細胞的離子通道。如今,這項針對酸味的研究鑑定出編碼質子傳導離子通道的otopetrin基因家族。這個基因家族最初被認為在保持身體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基因Otop1(編碼otopetrin 1蛋白)發生突變的小鼠不能夠讓它們自己保持直立。
  • 2016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7.Science:開發出分泌胰島素的人工β細胞doi:10.1126/science.aaf400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簡單明了的工程學方法製造出人工β細胞。這些人工β細胞能夠做天然的β細胞做的任何事 情:它們測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 Science:RNA剪接突變在遺傳變異和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們研究了上千種突變如何影響對諸如身高之類的性狀和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類的疾病的基因調節。這些發現突出表明人們需要更好理解RNA剪接在複雜性狀和疾病變化中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加準確地在功能上理解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結果。
  • 這8種基因突變能幫你
    不眠基因hDEC2與短睡者想像一下你每天只要睡4小時就會精力充沛一整天。而有些人天生就這樣。這類人群被稱作「短睡者」,科學家們也是最近不久前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能力與特定基因的突變有關,並且已經公開識別出了hDEC2基因。這就意味著,「短睡者」是可以在家庭之間遺傳的。
  • Nat Med:GWAS分析找到調節膽固醇和脂代謝的microRNA
    2015年10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新發現四個microRNA在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
  • 2019年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Science:中美科學家揭示AIBP介導的膽固醇外流調節造血幹細胞的命運doi:10.1126/science.aav1749; doi:10.1126/science.aaw7059在脊椎動物中,造血幹/祖細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 HSPC)通過產生全部的血細胞譜系來維持造血輸出。
  • Science:挑戰常規!高水平HDL不一定有益!
    2016年3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多種機構的研究人員推翻一項人們普遍接受的醫學觀點:高水平的HDL膽固醇(HDL-C)是有好處的。他們注意到編碼一種結合到高密度脂蛋白(HDL)上的細胞受體蛋白的基因當發生一種特定突變時會阻止這種受體發揮功能,並證實由於一種遺傳原因增加的HDL-C水平可能實際上是不好的。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從909個經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和917個生活在南非的對照者體內採集的血液樣本。他們的研究表明,與沒有精神分裂症的對照者相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更有可能攜帶罕見的破壞性的基因突變。這些罕見的突變也更有可能影響大腦和突觸功能。神經突觸協調神經元之間的通訊;神經突觸的分布和激發最終負責學習、記憶和腦功能。
  • 2018年7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科學家們已知這種遺傳變化能夠導致血管過多,這有助於為腫瘤提供營養。他們的最新發現展示出一種潛在的新型癌症驅動通路。90%以上的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具有一種導致一個被稱作VHL的腫瘤抑制基因丟失的遺傳變化。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鑑定出這種遺傳變化的一個新的下遊效應就是協助促進腎癌產生:他們發現一種被稱作ZHX2的蛋白在這些細胞中的過度積累有助於激活促進癌症生長的其他信號。
  • 2017年8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Science:在紅細胞終末分化期間,UBE2O重建它的蛋白質組doi:10.1126/science.aan0218; doi:10.1126/science.aao189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加拿大彼得-吉爾根研究與學習中心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發生Ube2o無效突變的貧血小鼠品系,並且利用多重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以一種無偏差的和全局的方式鑑定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抑制BD1和BD2的第一代藥物在臨床前模型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治療活性,但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療效較差。Gilan等人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方法,設計了選擇性地抑制BD1或BD2的藥物。他們發現,BD1和BD2抑制劑以不同的方式改變基因表達,而且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前模型中,BD2抑制劑比BD1抑制劑具有更大的治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