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團隊揭示MERS-CoV、SARS-CoV主蛋白酶催化機制

2020-11-29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近日,經過持續科研攻關,南開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尚魯慶副教授課題組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主蛋白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區別,進而優化了主蛋白酶抑制劑的生物活性。該工作為未來應對冠狀病毒的變異奠定了研究基礎,旨在助力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研發。介紹該成果的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Catalysis》上。

  冠狀病毒是一類形似日冕狀的RNA病毒,是已知RNA病毒中具有最大基因組的病毒。自1965年首次分離出人類致病的冠狀病毒以來,已有7種冠狀病毒被發現可以導致人類產生疾病。其中,有4種冠狀病毒HCoV-229E、HCoV-NL63、HCoV-HKU1、HCoV-OC43可以導致人類出現輕度呼吸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在臨床上佔呼吸道感染疾病的10%-30%。其餘的三種冠狀病毒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作為高致病性冠狀病毒,其致死率高達10%-30%。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以極快的速度席捲全球,至今已造成多達500萬人感染,超過30萬患者死亡。

  針對新冠肺炎尚無臨床特效藥物用以治療,通過研究冠狀病毒關鍵性蛋白的通用機制,對研發抗病毒藥物就變得極為重要。在冠狀病毒的生命活動中,其主蛋白酶(3C樣蛋白酶)能夠有效地剪切病毒的蛋白前體,進而產生病毒的功能性蛋白,這對冠狀病毒的複製等生命活動極為重要。因此,主蛋白酶是抗冠狀病毒藥物研究的重要靶點。

  「現階段針對該類蛋白酶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底物的特異性研究和二聚化的研究,然而對其催化機制缺乏系統性地研究,制約了相應抗病毒藥物的發展。因此,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可以更好地設計和發現主蛋白酶抑制劑,從而加速抗病毒藥物研發。」尚魯慶說。

 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研究

  尚魯慶課題組在獲得MERS-CoV與SARS-CoV主蛋白酶的晶體結構基礎上,構建酶活分析體系,確定蛋白酶的催化活性中心,隨後展開相應的主體研究。該團隊結合結構生物學、蛋白突變、酶促反應動力學、分子動力學模擬、量化計算等手段,以MERS-CoV和SARS-CoV的主蛋白酶為對象,對其識別階段和酶切階段的催化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識別階段,該團隊解釋了蛋白酶的S1口袋識別底物高度保守的Gln的原因;在催化階段,該團隊一方面研究底物是如何被蛋白酶所固定,另一方面闡明蛋白酶中存在一個重要的負電中心。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蛋白酶個體的特性,該團隊利用小分子抑制劑探針,結合結構生物學,酶學等手段探究了MERS-CoV和SARS-CoV主蛋白酶的催化區別。

  基於以上對於催化機制的研究,尚魯慶課題組一方面優化了蛋白酶抑制劑的結構,有效地提高了抑制劑的活性,為抗病毒藥物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發現了潛在的別構抑制位點,為靶向蛋白酶的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MERS-CoV和SARS-CoV 主蛋白酶催化過程中的區別研究

  針對新冠疫情的肆虐,該課題組還將新冠病毒的主蛋白酶與之前報導的冠狀病毒的蛋白酶進行了序列對比和分子疊合,發現所研究的位點均保守地存在於新冠病毒和幾類已知冠狀病毒的主蛋白酶中。「這表明,我們研究揭示的機制可能是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通用機制,這為應對目前正在肆虐以及未來新發的冠狀病毒,發展廣譜抗病毒藥物具有重要意義。」尚魯慶說。

  SARS-CoV-2、SARS-CoV、MERS-CoV主蛋白酶的序列比對

  據了解,南開大學藥學院博士研究生王昊為論文第一作者,尚魯慶副教授、李冬梅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支持。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0c00110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食品中的化合物可以阻斷關鍵的sars-cov-2酶的功能
    根據北卡羅萊納(NC)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綠茶、麝香葡萄和黑巧克力等食品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結合併阻斷SARS-CoV-2病毒中一種特定酶或蛋白酶的功能。NC 州立大學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學教授、這項研究的相應作者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活力非常重要。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候選藥物  Evelyn Zhang • 2020-04-23
  • ACS Catalysis|基於兩種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的催化機制提出藥物...
    的主蛋白酶為對象,對其識別階段和酶切階段的催化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識別階段,該團隊解釋了蛋白酶的S1口袋識別底物高度保守的Gln的原因;在催化階段,該團隊研究底物是如何被蛋白酶所固定的。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蛋白酶個體的特性,該團隊利用小分子抑制劑探針,結合結構生物學,酶學等手段探究了MERS-CoV和SARS-CoV主蛋白酶的催化區別,並提出基於機制的藥物設計策略。
  • 最新Nature論文揭示SARS-CoV-2病毒-人類蛋白相互作用圖譜,並鑑定...
    2020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大約1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合作,在受感染的人細胞中克隆並表達了29種SARS-CoV-2蛋白中的26種,隨後他們鑑定出與每種病毒相互作用的數百種人類蛋白。這些病毒-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對於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在人體中的產生至關重要。
  • 經濟學人精讀|新冠病毒:SARS-CoV-2也遵循進化規律【1】
    經濟學人雙語精析的小編團隊,是由愛好英語的英專生以及碩博生組成,小編團隊英語能力突出,六級普遍
  • 高解析度SARS-CoV-2甲基轉移酶結構揭示轉錄後加工分子機制
    大多數研究集中於新冠病毒的結構蛋白與宿主受體、蛋白酶的相互作用,開放相應的抑制劑和中和抗體,對於病毒轉錄加工方面的認識相對較少。近日,美國西北大學Satchell團隊利用X射線衍射解析了新冠病毒mRNA甲基轉移酶nsp16與nsp10的複合體結構,深度解析了甲基轉移酶的催化機理,為新冠病毒抑制劑的開發提供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ceSignaling上,題為「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
  • SARS、MERS 和新冠病毒,冠狀病毒三兄弟誰最厲害?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mers-cov/en/).[7]Doucleff, Michaeleen. Holy Bat Virus! Genome Hints At Origin Of SARS-Like Virus.
  • 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呼吸組織機制
    2.How SARS-CoV-2 gets into respiratory tissue—and how it may exploit one of our defenses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sars-cov-respiratory-tissueand-exploit-defenses.html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2.Trac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s and origins of SARS-CoV-2 strains circulating in Brazil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transmission-sars-cov-strains-circulating-brazil.html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或有助於研製抗病毒藥物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這項研究的成果由卡塔日娜·斯維德雷克和比森特·莫利內爾共同獲得,並在不久前發表在英國《化學》期刊上。
  • 川普推文創新字"covfefe"上熱搜 網民:如何發音
    摘要:川普周三(31日)凌晨再次發文,但由於帖文僅寫6個字:「Despite the constant negative press covfefe」,惹不少網民取笑他未睡醒就發文。雖然現時他已刪除了帖文,但仍意外令「covfefe」一字走紅。
  • 兩項研究探究人體對SARS-CoV-2變體和疫苗的獨特易感性
    例如,攜帶尼安德特人基因DPP4或裂解刺突蛋白的蛋白酶TMPRSS2的返祖版本的現代人似乎具有較高的重症COVID-19風險。其他變異,如東亞人常見的高表達TMEM1B基因或硫酸乙醯肝素合成途徑的基因發生的變異,有助於解釋某些人群中COVID-19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
  • Plant Cell | 南開大學解析C-糖基轉移酶的結構與催化機制
    Plant Cell | 南開大學沈月全課題組解析C-糖基轉移酶UGT708C1的結構與催化機制C-糖苷類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植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種藥理活性,是藥物研發的重要來源之一。C-糖基轉移酶負責催化不同的糖基轉移到糖基受體上,形成C-C糖苷鍵,生成C-糖苷類化合物。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自噬作為細胞的防禦機制,將病毒或病毒蛋白運送到溶酶體進行降解,激活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或調節病毒誘導的細胞死亡,從而抵禦病毒感染【4,5】。病毒也進化出各種機制以逃避自噬降解,一些病毒甚至能夠利用自噬通路的膜結構完成自身的複製和釋放【6】。比如多種正鏈RNA病毒能夠阻斷自噬體與溶酶體的融合,並將RNA複製機器錨定在自噬膜結構上進行病毒基因組的複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