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 | mRNA疫苗通過旁觀者耐受抑制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來源:BioArt
抗原編碼的m1Ψ mRNA治療可有效改善小鼠EAE
1月8日,德國美因茨約翰尼斯·古騰堡大學醫學中心Ugur Sahin團隊在Science上在線了題為A noninflammatory mRNA vaccine for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的研究論文。
研究表明,通過納米顆粒配製的1-甲基假尿苷修飾的mRNA(m1Ψ mRNA)將編碼疾病相關的自身抗原遞送至脾臟CD11c+ APCs中進行抗原提呈,沒有炎症背景。在幾種多發性硬化症的小鼠模型中,通過m1Ψ mRNA治療可有效抑制疾病,治療效果與效應T細胞的減少以及Treg細胞亞群的發育有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Treg細胞行使了強效的旁觀者免疫抑制功能,從而改善同源和非同源的自身抗原誘導的疾病狀況。
2,封面文章:無需病毒載體!成功遞送神經抗體
來源:生物通
1月6日在同行評審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公布了CytoDel,Inc.公司主導產品Cyto-111的臨床前數據。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系Konstantin Ichtchenko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並測試了一種基於細胞內抑制BoNT亞型A1輕鏈金屬蛋白酶(LC/A1)的肉毒桿菌中毒的潛在治療方法。
研究表明,一種由功能阻斷單域抗體(sdAb;B8)融合到C1ad載體(形成B8C1ad或稱Cyto-111)上的精密生物療法可以通過抑制LC/A1的催化活性進入神經元並保護SNARE蛋白。對小鼠、豚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進行B8C1ad對症後給藥可產生解毒解毒劑。C1ad分子呈遞平臺的靈活性為快速開發新的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方法提供了一些優勢。特別是,LC的突觸前定位提示這種治療方法在治療涉及活性區蛋白的突觸病變方面特別有效。實際上,通過添加單個結構域或蛋白質平臺,可以有效地將抗體重定向到其他結構域或蛋白質平臺。
3,雙相情感障礙,金標準療法為何對大多數患者無效?
來源:生物通
雙相情感障礙(BD)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鋰鹽被認為是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金標準,但將近70%的患者對此無應答。這使得他們處於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情緒波動之中。
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罪魁禍首可能在於某個基因活性的降低。研究團隊發現,LEF1基因激活的減少會破壞神經元的功能並促進腦細胞的過度興奮,而這正是雙相情感障礙的特徵。這項成果於1月4日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上,有望催生新的藥物靶點以及鋰鹽無應答患者的生物標誌物。
4,Nature | 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來源:BioArt
1月6日,來自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David R. Liu實驗室與NIH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Francis S. Collins實驗室以及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Jonathan D. Brown實驗室合作在Nature發表題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的論文。
文章證實了單鹼基編輯工具ABE在早衰治療中的巨大潛力。研究指出,在低脫靶風險的條件下,ABE能直接逆轉早衰小鼠模型中的致病點突變並明顯改善模型的多種症狀,且單次注射攜ABE的AAV病毒便能顯著延長其壽命。
5,JNNP:腦脊液β-synuclein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標誌物
來源:梅斯神經
突觸核蛋白(synuclein)是存在於突觸前末梢和神經元核內的蛋白質,有α、β和γ等類型。以往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血漿、血清和腦脊液中的蛋白質發生了顯著變化,通過前期質譜分析,β-synuclein被確立為具有潛力的AD候選標誌物。
來自德國烏爾姆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新型的β-synuclein ELISA檢測試劑盒,並評估其作為AD診斷和預測標誌物的潛力。相關結果發表在BMJ子刊JNNP雜誌上。研究證明了β-synuclein定位於穀氨酸突觸中,且該ELISA試劑盒用於測量β-synuclein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穩定性。此外,該研究結果也對之前給予質譜的研究進行了證實,即AD和CJD患者CSF中β-synuclein水平增加,支持其作為突觸變性標誌物的潛在用途。
6,氯氮平的有效血藥濃度範圍是否適用於東亞人群?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基於神經精神藥理學與藥物精神病學協會(AGNP)指南,氯氮平的有效血藥濃度為350-600ng/mL,>1000ng/mL視為實驗室危急值。日本岡山大學Yuji Yada博士及其合作者開展了一項橫斷面研究,共納入了該國131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齡40.1歲,女性58人),旨在確認AGNP推薦的氯氮平有效血藥濃度及不良反應濃度範圍是否適用於東亞人群,以及評估氯氮平日劑量與氯氮平血藥濃度、臨床療效、嚴重劑量依賴性不良反應(鎮靜、肌陣攣、癲癇)的相關性。研究近日發表於Acta Psychiatr Scand.。
研究顯示,AGNP提供的上述氯氮平血藥濃度參考值在東亞人群中同樣具有實用價值。例如,氯氮平血藥濃度>350ng/mL時,BPRS總分改善幅度顯著高於
7,一個造福患者的基因診斷:這些遺傳病也是自閉症
來源:生物通
一項國際研究分析了547名被診斷患有遺傳病拷貝數變異(CNVs)的患者數據,其中四種與自閉症高几率有關,分別是22q11.2缺失、22q11.2重複、16p11.2缺失和16p11.2重複。
研究結果顯示,患有這四種遺傳病的個體中,自閉症的患病率很高,從23%到58%不等。一般人群中自閉症的患病率為1%。研究小組還發現,54%的患有這些遺傳疾病的人,雖然沒有達到完全的自閉症診斷標準,但他們的自閉症症狀水平仍然很高。同樣的遺傳條件下,自閉症的症狀也有很大的差異。
8,不貪杯,就健康?不存在的!
來源:MedSci梅斯
有很多人抱有僥倖心理,心想喝一點酒沒關係的。只要不超過駕駛的法定血液酒精濃度限度(0.08% BACs),就不算酒駕。然而,發表在《生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新研究首次發現,手眼協調能力對酒精的敏感度大大增加,在血液酒精濃度(BACs)水平低至0.015%時,參與者的眼球運動、對目標速度和方向的處理就會受到顯著的影響,這意味著喝下半瓶啤酒後,視覺運動和手眼協調能力就會受到影響。而視覺運動和手眼協調能力對駕駛和其他相關活動至關重要。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微觀關係距離與宏觀社會生態對人際信任的交互影響
2,腦科學日報:可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的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