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長壽蛋白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新機制;為何會樂於助人?

2020-11-23 騰訊網

1,【Science子刊】嗅球中小膠質細胞的的「看門犬」,可保護大腦免受感染

來源:轉化醫學網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特定的一線防禦措施,可以將感染局限於嗅球,並保護嗅球的神經元免受感染侵害。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免疫學》上。

由NINDS資深研究員多裡安·麥克加文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CD8 T細胞是負責控制病毒的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在鼻組織感染後對保護大腦非常重要。麥克加文的小組利用先進的螢光顯微鏡技術,實時觀察了CD8 T細胞如何保護大腦免受鼻病毒感染。

CD8 T細胞與小膠質細胞接觸,感染的嗅覺神經元可以將病毒顆粒「傳遞」到小膠質細胞,然後T細胞即可檢測到它。然後,T細胞通過釋放抗病毒分子產生反應,從而以不殺死細胞的方式從神經元清除病毒。這項研究證明了小膠質細胞可以通過讓T 細胞參與,來從神經元中「吸收打擊」 ,然後使抗病毒程序發揮作用。

2,中科院團隊揭示:長壽蛋白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來源:生物谷

Sirtuins是酵母Sir2蛋白在哺乳動物中的同源蛋白家族,是一類進化高度保守的NAD+依賴的去乙醯化酶,被稱為長壽蛋白家族。在哺乳動物中,Srituins家族有7個成員(SIRT1-SIRT7),其中SIRT7通常被認為定位於核仁,並在諸多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6月6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宋默識研究組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IRT7 antagonizes human stem cell aging as a heterochromatin stabilizer」的研究論文,發現SIRT7能夠通過與核膜和異染色質蛋白互作,穩定異染色質結構,進而抑制天然免疫通路並延緩人幹細胞的衰老。

3,Nat Comm丨馬莉等揭示導致洞穴盲魚視覺退化的首個基因

來源:BioArt

盲魚視覺系統退化發育的分子模型

由於洞穴獨特的黑暗環境,魚類的生存受到了食物、定位 和繁殖等方面的限制,洞穴魚類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形態特徵並能遺傳給下一代,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視覺系統和色素系統退化消失。

6月2日,美國馬裡蘭大學William R. Jeffery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文章「A hypomorphic cystathionine -synthase gene contributes to cavefish eye loss by disrupting optic vasculature」,首次確定了導致盲魚視覺系統退化的基因胱硫醚β-合酶a(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 a), 發現該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盲魚眼部血液的流動在關鍵時期受到抑制,缺少血液流動會導致盲魚的眼睛發育停滯,逐步凋亡退化並被結締組織和皮膚覆蓋,從而揭示了盲魚視覺退化的全新機制。

4,40%肺癌會腦轉移!香菸中的尼古丁可能起了推動作用

來源:e藥環球

吸菸對患肺癌的人有什麼影響呢?近日一項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香菸中的尼古丁可以促進肺癌細胞擴散至腦部,形成致命的轉移性癌症。

在這項研究的人體試驗部分,研究人員對比發現,與從未吸菸者或既往吸菸者組相比,當前吸菸者的腦轉移發生率顯著較高,而且無進展和總生存期更差。在該研究的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肺癌向腦部擴散,是由尼古丁驅動的,而尼古丁是菸草煙霧的主要成分,它本身並不致癌。通過對小鼠注射尼古丁,研究人員發現患有肺癌的小鼠,M2小膠質細胞的數量會增加,尼古丁促進了小膠質細胞極化。而從小鼠腦中去除小膠質細胞,可阻止尼古丁誘導腦轉移,延長肺癌小鼠的生存期。

5,二甲雙胍再添新作用,或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

來源:醫脈通神經科

近期,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該研究結果指出,服用降糖藥的糖尿病伴帕金森病患者,在運動和非運動功能測試項目上的表現,明顯優於未服用降糖藥的患者。這項研究結果在歐洲神經病學學會(EAN)2020年的大會上發表。

6,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腦屏障損傷研究進展

來源:中華精神科雜誌

大量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廣泛的腦結構損傷及功能紊亂,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腦屏障受損,包括神經影像學等一些新的技術已被用於血腦屏障損傷的相關研究中,但應用於精神分裂症中研究的仍較少。我們旨在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腦屏障損傷的檢測方法、損傷機制、免疫學及與抗精神病藥影響有關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以進一步理解血腦屏障損傷在精神分裂症發病機制、診斷及治療方面的作用。

7,你為何會樂於助人?主要有這四種動機!

來源:一線科普

6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The robustness of reciprocity: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each form of reciprocity is robust to the presence of other forms of reciprocity》的研究論文。研究表明,互幫互助的現象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人類社會中,當別人受到排擠時,我們會特別想幫助他,即使必須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為何人們會想著幫助別人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四種互助動機。第一:你幫助我的同時,也在幫助你自己(直接互惠);第二:如果你幫助我,我會有動力去幫助其他人(廣義互惠);第三:你想通過幫助別人獲得回報,例如社會聲譽(獎勵互惠);第四:如果他為你做了一件好事,你可能會「償還」給他(奉獻互惠)。研究人員認為,在現實世界中,這些動機之間可能會相互影響。

8,CDC:女性酗酒危害更大,尤其是女大學生!對學業影響較大

來源:芽孢體

來自賓厄姆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酒精對男女性別產生的不同影響,結果發表在《神經科學與教育趨勢》雜誌上。他們進行了一項匿名調查,以評估大學生的酒精使用情況和頻率,以及她們的睡眠,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在調查之中,無論年輕的男性或是女性,在大量喝酒之後均出現了常見的醉酒行為,比如濫用藥物、作出冒險的事情等。但年輕女性的認知能力受酒精的影響比男性更大,表現為對學術和成績逐漸喪失興趣;年輕女性更可能依賴酒精來改善心理問題;男性酗酒後的行為更加冒險。

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與男女性的大腦形態差異有關。另一個原因是男女性對酒精新陳代謝的差異——女性的代謝酒精速度較慢。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壓力大到扛不住?是真的!「童年影響一生」再添新證

2,腦科學日報:心肺功能對大腦健康的影響;腦癌液體活檢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節律調控的失衡與衰老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成體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個體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引發人類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關節病變)的關鍵驅動力。然而,核心節律蛋白在人類成體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明確,能否通過靶向核心節律蛋白來延緩衰老或者防治衰老相關疾病也有待探索。
  • 科學家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該研究首次報導ZKSCAN3通過自噬非依賴性的方式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ZKSCAN3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複製性衰老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老年個體分離的原代間充質幹細胞中均呈現出下調表達,暗示著ZKSCAN3與衰老調控的潛在聯繫。
  • 曲靜/劉光慧/張維綺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該研究首次報導ZKSCAN3通過自噬非依賴性的方式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儘管ZKSCAN3的缺失不影響人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但ZKSCAN3敲除的人間充質幹細胞則表現為加速衰老的表型。
  • 研究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蛋白聚集可調控生物體衰老與長壽
    原標題:蛋白聚集可調控生物體衰老與長壽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計山明教授研究發現蛋白聚集具有正向生物學功能,能夠調控生物體的衰老與長壽。該項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上。
  • 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m6A作為基因表達調控中的重要節點,通過調節靶RNA的出核、穩定性、選擇性剪接和翻譯過程,參與調控諸多生物學事件,而關於m6A在衰老特別是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研究卻鮮有報導。因此,m6A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規律、調控作用及關鍵調節因子均需進一步闡明。
  • 幹細胞:延緩皮膚衰老的方法與新思路
    |衰老,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 皮膚衰老是人體老化的外部表現,有人從病理學角度研究了皮膚衰老時對皮膚結構、蛋白成分、脂質過氧化物及皮膚免疫、光老化、時程老化等方面的變化,提出了細胞的基因與癌基因的表達與皮膚衰老關係密切。
  • 長壽基因可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馬愛平)記者8日從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鞠振宇團隊獲悉,該團隊發現長壽基因Sirt6在造血幹細胞穩態維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延緩幹細胞衰老和防治骨髓衰竭性疾病有重要意義
  • 延緩衰老科研新進展!美科學家揭開長壽之謎,有望逆轉生命時鐘
    在衰老研究領域,端粒歷來是重點研究對象,其主要作用是保護染色體。人從出生到死亡,染色體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段,直到消耗殆盡。而端粒的縮短,各種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也隨之出現。
  • NMN的發現對人類延緩衰老意義重大
    NAD+前體NMN是目前唯一經過科學驗證的"長壽因子",標誌著人類在衰老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NAD+是人體內自有的物質,是細胞中成千上萬種酶中不可或缺的輔酶,NMN是NAD+的前體物質,NAD+體內含量與人體的衰老程度成反比,隨著年齡的增長NAD+含量會逐漸減少,尤其是在30歲之後,人體內的NAD+急速下降,導致細胞老化進而凋零,人就會進入衰老階段。
  • 腦科學日報:越胖記憶力越差;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2,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來源:BioArt METTL3/m6A通過維持IGF2BP2介導的MIS12 mRNA穩定性延緩人幹細胞衰老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已知的真核生物RNA上最為常見的一類轉錄後表觀修飾,它的建立、擦除和識別分別受到m6A甲基轉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
  • 腦科學日報:「乙醯輔酶A」可逆轉衰老;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研究發現,乙醯輔酶A(CoA)作為一種線粒體的關鍵信號可調節衰老。因為當CoA降低時,會啟動組蛋白脫乙醯基酶複合物(NuRD)來給染色質進行加工(染色體重塑),從而引起衰老。而當添加營養恢復乙醯輔酶A的水平時,又能逆轉壽命的減少。這些發現為延長人類壽命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光明日報...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說:「基於小鼠的衰老研究為我們研究人類衰老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線索,但這一發現提示我們,這樣的研究結果如果要用在延緩人的衰老上,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 影響小鼠壽命的基因也會影響人嗎 我科學家:差異非常大
    光明日報北京8月31日電(記者齊芳)小鼠是生物學家們最常用的實驗動物,那麼在小鼠身上的那些讓人激動的發現,能「照搬」到人類身上嗎?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敲除「長壽基因」SIRT6的食蟹猴模型,發現這個在小鼠身上起關鍵作用的「長壽基因」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發揮著非常不同的作用。
  • 腦科學日報:大腦獨特的「垃圾清理」模式;90天逆轉衰老?
    含有Wipi3腦特異性缺失的小鼠表現出神經退行性變患者最常見的生長和運動缺陷,同時受影響小鼠的腦細胞中積累了鐵和鐵代謝蛋白銅藍蛋白。此外,初步試驗表明,另一種自噬相關蛋白Dram1的過度表達可以逆轉Wipi3缺失的影響,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5,90天逆轉衰老?
  • 人為什麼會衰老至死?科學續命指南
    不過,無論是何種續命藥或續命療法,都必須回答兩個問題:人為什麼會衰老至死?為什麼這種藥能延緩衰老?那麼,人類有沒有可能學習爬行動物延緩衰老的方式?20 世紀的一些科學家認為,爬行動物不易衰老,是因為它們新陳代謝緩慢。而人類等哺乳動物在相同體重下代謝速率高,而長期快速代謝產生的毒素會讓人體「生鏽」。人會衰老,是因為身體生鏽了?例如,關於衰老的自由基理論則認為,人在代謝中會產生包含不成對電子的自由基分子。
  • 腦科學日報:首張人類小腦圖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UVA研究人員發現,弓形蟲會被大腦小膠質細胞控制。這些小膠質細胞釋放出獨特的免疫分子IL-1α,該分子從血液中募集免疫細胞來控制大腦中的寄生蟲。 5,動物研究所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再生的新功能 來源:細胞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 Stem Cell Reports:發現關鍵的幹細胞調節因子可以延緩小腸癌生長!
    圖片來源:Ylva Engström健康的小腸黏膜會從非免疫細胞——所謂幹細胞持續產生細胞。為了與衰老損傷細胞清除的速度一樣,細胞的增殖就必須被嚴格控制。幹細胞過快增殖會導致腫瘤產生而增殖速度太慢則會導致小腸壁不正常,產生炎症。通過探究果蠅的小腸再生,研究人員發現了小腸細胞確定它們是否繼續分裂或者成熟分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特殊細胞的機制。果蠅的小腸與人類小腸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被用於研究幹細胞如何被調節以及腫瘤如何形成。
  • 腦科學日報:年輕人沒有耐心?多吃巧克力可提高認知能力
    研究人員闡明了大腦衰老觸發免疫監視的機制,以及免疫細胞對腦衰老過程中神經發生和認知功能減退的具體影響,為改善衰老相關疾病的神經修復和認知功能提供了新的預防及幹預策略。通過比較年輕和年老人腦組織的免疫印記,研究人員發現以自然殺傷(NK)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隨著年齡增長在人腦內逐漸增加。這些細胞大多位於腦內齒狀回區域,並與神經前體細胞相臨近。
  • 腦科學日報|可測量腦信號的紋身電極;衰老可能與免疫細胞有關
    1,最新《科學》: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們在免疫細胞裡找到新答案來源:學術經緯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免疫細胞可能扮演了加速衰老的重要角色。一支西班牙研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證明,當T淋巴細胞的代謝能力發生變化,體內積累的炎症會讓動物未老先衰,出現各種「老年病」。調節這些免疫細胞的代謝能力或阻止它們引起的炎症,有望讓我們延緩衰老並治療衰老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