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大腦獨特的「垃圾清理」模式;90天逆轉衰老?

2020-12-10 騰訊網

1,Sci Adv | 揭示迄今阿爾茲海默症最完整的糖基化修飾分子網絡全景以及AD調控機制

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

AD中N-糖基化改變的潛在原因綜合分析及N-糖肽生物標誌物

阿爾茲海默症(AD)是不可逆性神經退行性痴呆。先前的研究在AD患者的腦脊液和腦樣本中觀察到了N-聚糖結構的變化,暗示了異常的N-糖基化在AD中的潛在作用。

上月,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藥理化學系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Li Lian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重磅研究成果。研究描述了一項大規模的針對特定位點的N-糖蛋白組圖譜研究,使用基於質譜的定量N-糖基化修飾組學方法表徵了AD患者及對照大腦樣本中N-糖 蛋白和N-糖基化位點的第一個系統級全景圖,並創造性提出了以前未知的AD腦N-糖蛋白組變化,為理解和治療AD提供了新的見解。

糖皮質激素驅動的網絡分析表明,在13個共同調控N-糖肽/糖蛋白的模塊中,有6個與AD表型有關。研究顯示,AD腦中N-糖基化受到多種失調的過程和途徑影響,包括細胞外基質功能失調、神經炎症、突觸功能失調、細胞粘附改變、溶酶體功能失調、內吞性運輸失調、內質網功能失調和細胞信號失調。

2,Neuron | 剪接體基因突變可導致嬰幼兒早發性神經退行性疾病

來源:BioArt

PPIL1結合併催化PRP17 G94-P95肽鍵的異構化

腦橋小腦發育不全 (PCH) 是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PCH具有表型的多樣性,其共同特徵包括腦橋小腦發育不全、萎縮以及運動障礙。此外,PCH也有遺傳的異質性,目前研究發現了多個基因的突變可以致病,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幾個通路上,包括DNA修復、蛋白質翻譯、線粒體功能以及細胞的基礎代謝等。

11月20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oseph Gleeson課題組和英國利茲大學Eamonn Sheridan課題組合作在Neuron上發表了題為Mutations in Spliceosomal Genes PPIL1 and PRP17 Cause Neurodegenerative 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with Microcephaly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編碼RNA剪接體組分的基因亞效突變也可以導致這類神經退行性病變,並且揭示了一個脯氨酸異構酶在RNA剪切體中主要發揮支架蛋白而非催化酶的作用。

3,PNAS | 吝易等通過TDP43低複雜度結構域氧化還原反應探究相分離分子機制

來源:BioArt

TDP43 LCD氧化足跡與cross-β聚合物分子結構的對應關係

相分離在細胞生物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諸多重要作用。TDP43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腦部神經元的胞漿或軸漿中廣泛性聚集。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額顳葉痴呆(FT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遺傳學研究發現,疾病相關的TDP43錯義突變主要分布在其羧基端的低複雜度結構域(LCD)內。LCD驅動了TDP43蛋白的相分離發生,在體外實驗中,LCD既可以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液滴,也可以通過液固相分離形成澱粉樣纖維以及水凝膠,然而在細胞中TDP43的存在形式尚不清楚。

基於這些信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Steven L. McKnight課題組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了TDP43 LCD是否能通過某種特定的分子機制發生相分離。從氧化還原過程中TDP43自組裝過程的變化出發,於近日在PNA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Redox-mediated regulation of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ross-β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TDP43 low complexity domain」的研究論文,闡述了TDP43的LCD在發生液液相分離,液固相分離,以及在細胞內均能夠自組裝且形成具有cross-β結構特徵的大分子複合物的分子機理。

4,另類自噬解釋大腦的獨特「垃圾清理」模式

來源:生物通

自噬是將不需要的細胞成分和蛋白質包含在一個稱為自噬體的球形雙層膜囊泡中的過程,自噬體與充滿酶的溶酶體融合形成自溶體。廢料隨後被分解並被細胞重新利用。東京醫科和牙科大學(TMDU)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參與細胞廢物處理的蛋白質Wipi3,對神經元健康至關重要。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通過在小鼠細胞系中刪除Wipi3並誘導選擇性自噬,研究人員證實Wipi3對選擇性自噬必不可少。含有Wipi3腦特異性缺失的小鼠表現出神經退行性變患者最常見的生長和運動缺陷,同時受影響小鼠的腦細胞中積累了鐵和鐵代謝蛋白銅藍蛋白。此外,初步試驗表明,另一種自噬相關蛋白Dram1的過度表達可以逆轉Wipi3缺失的影響,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礎。

5,90天逆轉衰老?首次非藥物臨床試驗成功實現了...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發表在《Aging》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以色列沙米爾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進行的首次臨床試驗發現,一種獨特的高壓氧治療方法可以逆轉與衰老相關的兩個主要過程:端粒縮短和衰老細胞在體內的積累。通過對健康的老年人進行高壓氧治療可以阻止血細胞衰老。從生物學意義上講,這些受試者隨著治療的進展,血細胞變得更年輕。

6,環境暴露對青少年心理社會壓力的影響

來源:大話精神

新興研究表明,與建築環境相關的因素,包括人造光、空氣汙染和噪音,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居住在綠色空間附近則可以減輕壓力。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份報告研究了這些暴露是否與兒童的心理社會壓力有關。研究旨在評估建築環境及個人和家庭特徵與兒童感知壓力之間的關聯。

研究表明,暴露於二手菸、夜間暴露於人造光和近道路空氣汙染與青少年兒童的感知壓力增加有關。這些關聯似乎被更多的住宅綠色空間部分緩解了。此外,睡眠時間似乎部分介導了壓力與夜間人造光以及增強的植被指數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可能支持增加住宅綠地,以減少與建築環境相關的汙染,並可能有益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7,感覺心理壓力大?嘗試一下地中海飲食!

來源:生物探索

西式(WEST)或地中海(MED)飲食小組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

有觀察性研究表明,較低的感知壓力與攝入較高的水果,蔬菜和蛋白質以及堅持地中海飲食習慣有關。對人體的短期交叉研究表明,富含飽和動物脂肪的高脂肪飲食,會增加對標準化應激源的心血管反應。

近日,來自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eurobiology of Stress》上發表了題為Mediterranean diet, stress resilience, and aging in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成果,發現食用地中海飲食可能會提供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地中海飲食使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向副交感神經系統轉移),來幫助減緩對心理壓力的反應,進而減少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並延緩神經系統的衰老。

8,空氣汙染會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嗎?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根據11月18日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誌《神經病學》(Neurology)在線版上的一項新研究,生活在空氣汙染水平較高地區的老年女性可能比生活在空氣汙染水平較低地區的女性大腦萎縮更多,這種萎縮在阿爾茨海默病中可見。研究著眼於微粒汙染,發現在這種高水平的空氣汙染中呼吸與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大腦區域的萎縮有關。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每個人獨特的神經指紋;靈活運用記憶的神經機制

2,腦科學日報:阿爾茨海默症的痴呆分型;愛會讓我們變得更有創造性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乙醯輔酶A」可逆轉衰老;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研究發現:1)益生菌給藥對腦神經肽組的重塑呈現時空和菌株特異性模式,腦肽與腸道微生物組改變顯著相關,其中,腸血管活性肽與Anaerotruncus顯著相關;2)海馬區對益生菌給藥的響應最為敏感;3)熱滅活的益生菌也具有活性,4)調控呈現「腸-腦」和「微生物-腸-腦」模式。
  • 腦科學日報:性別對大腦的影響;疼痛定義40年來首次修訂
    利用超小型治療性納米顆粒靶向腦轉移!這些基因座中的大多數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豐富了先前強調的DNA損傷、細胞凋亡和體內穩態反應等衰老途徑,並發現血液中的鐵代謝也影響著人類的衰老。本周,一項對2000多個大腦掃描的科學分析發現,人腦某些區域的體積具有高度可再現的性別差異證據。這種基於性別的大腦容量差異模式與在大腦皮層的死後樣本中觀察到的性染色體基因表達模式相對應,表明性染色體可能在大腦解剖結構中性別差異的發生或維持中發揮作用。
  • 科學家發現蜜蜂可以「逆轉時間」,逆轉大腦衰老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SU)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當年長的蜜蜂承擔通常由年輕蜜蜂處理的任務時,它們大腦的衰老可以有效地逆轉。該研究發表在《實驗老年病學》(Experimental Gerontology)雜誌上。
  • 腦科學日報|可測量腦信號的紋身電極;衰老可能與免疫細胞有關
    1,最新《科學》: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們在免疫細胞裡找到新答案來源:學術經緯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免疫細胞可能扮演了加速衰老的重要角色。調節這些免疫細胞的代謝能力或阻止它們引起的炎症,有望讓我們延緩衰老並治療衰老相關疾病。2,紋身電極: 一種新型的可以進行腦信號測量的電極來源:腦機接口社區臨時紋身電極是皮膚傳感器領域的最新發展。他們已被成功證明了其在監測皮膚上各種電生理信號方面的性能。
  • 腦科學日報:腸道菌調控交感神經節活動性;儀式感可緩解大腦焦慮
    而JNK抑制劑SP600125可以防止神經炎症引起的JNK過度激活,減緩或逆轉抑鬱樣行為,同時逆轉了抑鬱動物腦內促炎細胞因子的升高和糖皮質激素受體246位點的磷酸化過度表達。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神經毒性的寡聚體α-syn的細胞間傳播是大腦區域之間疾病傳播的主要模式。本綜述回顧了不同模式的寡聚體α-syn細胞分泌和再攝取的現有證據,包括細胞間直接轉移、朊蛋白樣傳播、外泌體分泌和內吞作用、納米隧道及小膠質細胞介導作用,以便更詳細地了解突觸核蛋白病理學在整個大腦中傳播的模式,為防止疾病進展的治療提供新靶點。
  • 腦科學日報:長壽蛋白延緩人幹細胞衰老新機制;為何會樂於助人?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免疫學》上。 由NINDS資深研究員多裡安·麥克加文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CD8 T細胞是負責控制病毒的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在鼻組織感染後對保護大腦非常重要。麥克加文的小組利用先進的螢光顯微鏡技術,實時觀察了CD8 T細胞如何保護大腦免受鼻病毒感染。
  • 腦科學日報:調控大腦尺寸的基因;孕婦為什麼吃的多?
    1,《科學》重磅!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發現大腦尺寸調控基因 來源:小柯生命 Knoblich研究團隊利用人類組織篩選新技術鑑定出一個ER分泌調控因子參與大腦尺寸決定。相關論文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異質組織中細胞解析度的CRISPR-LIneage追蹤(CRISPR-LICHT),可在人腦類器官組織中進行並行功能喪失(LOF)研究。
  • 腦科學日報:越胖記憶力越差;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該研究以兒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的人間充質幹細胞為模型,探究了RNA甲基化修飾m6A及其核心甲基轉移酶METTL3在人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揭示了細胞周期因子MIS12作為METTL3/m6A的下遊效應因子調控幹細胞衰老的新型作用機制。 3,Nature: 大腦如何區分現在與過去的危險?
  • 西班牙研究人員逆轉小鼠大腦關鍵區域的神經元衰老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22日報導,由西班牙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使用細胞重新編程技術,逆轉了小鼠大腦一個關鍵區域(海馬區)的神經元衰老。這項發表在美國《幹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一隻10個月大的小鼠體內的四種被稱為「山中因子」的蛋白質的表達,使得幾種衰老指標保持在6個月大的小鼠的水平上,並能使小鼠具有更好的記憶力。
  • 腦科學日報:運動員腦成像研究發現與意志品質相關的大腦結構組織
    3,Nat Comm | 環形RNAs在腦衰老中的生物學作用來源:BioArt7月17日,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李家立課題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CircGRIA1 shows an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1,未來幾年你可能都會記住這次疫情,大腦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科技工作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它的發現也為人類如何形成期望,以及準確預測提供了新見解。 當大腦和神經細胞之間產生強聯繫時,就會形成記憶。
  • 西媒:以色列科學家稱找到逆轉衰老過程的方法
    西媒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沙米爾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找到了阻止細胞衰老的有效方法。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科學家在《衰老》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高壓艙(HBO)內的純氧治療可以阻止健康成年人的血細胞老化,甚至逆轉老化過程。因此,隨著治療的進行,細胞會越來越年輕。
  • 每周5天,僅靠氧氣就能逆轉人體衰老過程
    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伊·埃弗拉提教授領導的,沙米爾醫學中心研究小組參與的研究發現,老年人每周5天在加壓室內每次接受90分鐘純氧治療,三個月後延緩了其衰老過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僅藉助氧氣就成功地逆轉了人體衰老過程。
  • 腦科學日報|Science發現了改變情緒的大腦受體
    大量研究發現APOE不僅會調控AD患者中大腦β-澱粉斑塊、tau蛋白和TDP43蛋白的表達水平,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的大腦功能。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上的這篇綜述探討了APOE基因型和Aβ纖維、tau蛋白纏結等AD病理標誌的相關性,總結APOE致病機制以及將來的靶向治療方法。
  • 端粒酶逆轉衰老讓你年輕20 歲!
    不光美國總統親臨現場,更有3位美國知名抗衰老科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以獎勵他們發現了人類逆轉衰老的關鍵-端粒酶。  諾貝爾專家評審組認為,端粒酶對人類長壽與治療各種衰老造成的疾病、功能退化,有著決定性功效,合理的運用提取生物端粒酶技術,將可讓全球人類生理年齡出現逆增長,許多困擾醫學界的慢性疾病將得到治療。端粒酶到底有多強大如何能益壽延年?
  • 腦科學日報:每個人獨特的神經指紋;靈活運用記憶的神經機制
    1,在學習和識別模式中,大腦感覺皮層到底發生了什麼?來源:北師大自我研究組 既然每個人經歷共同事件的方式都不同,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找到獨特於個人記憶的大腦表徵形式以建構
  • 腦科學日報:能夠抑制糖分攝入的神經元;名師一定出高徒嗎?
    Quake研究組聯合The Tabula Muris Consortium合作發文題為Ageing hallmarks exhibit organ-specific temporal signatures,通過對小鼠中17個器官和組織在10個不同時間節點進行RNA測序,建立了小鼠衰老細胞圖譜,為衰老過程的研究提供了高時空解析度的基因表達圖譜資料庫。
  • 西班牙研究人員利用細胞重新編程逆轉小鼠大腦關鍵區域的神經元衰老
    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22日報導,由西班牙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使用細胞重新編程技術,逆轉了小鼠大腦一個關鍵區域(海馬區)的神經元衰老。這項發表在美國《幹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一隻10個月大的小鼠體內的四種被稱為「山中因子」的蛋白質的表達,使得幾種衰老指標保持在6個月大的小鼠的水平上,並能使小鼠具有更好的記憶力。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根據8月4日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一項新的大腦成像研究,當一個人的體重增加時,大腦所有區域的活動和血流都會下降。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這個特徵使我們成為人類,而不是猩猩
    :紫杉醇與細胞穿透性MMP-2可裂解肽結合,提高抗母細胞瘤活性和BBB滲透性來源:奇物論為了解決膠質母細胞瘤(GBM)治療中受體混雜和血腦屏障(BBB) 滲透性差的問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於士柱等人基於肽-藥物結合的策略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雙功能納米複合物藥物遞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