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什麼喜歡用其它省市來命名道路?這裡面是有什麼歷史故事?

2020-12-02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前言:我所住小區的大門前道路叫做文苑路,文苑路東邊是匯賢路,從道路的名字裡就可以看出我們小區這片區域應該是有比較好的教育資源的,確實,鄂州最好的小學、初中,都在這裡。往往每個城市對於道路的命名都有其深層次的考慮,甚至有時候道路的命名還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比如我們鄂州的武昌大道和孫權路,想當初孫權在鄂州建都,起名"武昌"。

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過很多城市,也走過很多城市的道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海的各種省市名的道路,比如南京路等。為什麼上海那麼多道路會用省市名來命名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一番上海的歷史資料,並將自己的看法通過此文分享給大家。

清朝時期的上海是江蘇轄下的松江府

一、 晚清時期的上海

1、 英國制定規則

1840年,腐朽的大清帝國被英國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道光帝被迫與英國議和並籤訂《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隨後又利用清朝統治者的無知,誘使清王朝籤了《虎門條約》,條約中規定英國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土地、造房子,還可以永久居住,俗稱"租界"。

1845年,英國方面根據條約要求清政府在上海劃定租界。緊接著,清朝就和英國達成了《上海土地章程》,明確了面積為八百三十畝的租界。其他列強在英國的帶頭作用下也紛紛要求清朝在上海劃租界,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公共租界是從英、美兩國租界合併而來。

清朝代表與英國代表籤訂《南京條約》

租界說得好聽是租,實際是西方列強為了殖民中國而弄出來的一個個橋頭堡。列強們把租界打造成獨立王國,僱傭廉價的勞動力為租界服務,讓租界的土地迅速得到開發,其中包含很多道路,要致富,先修路,一樣適用於租界。當租界的人口多了起來後,交通的管理就需要一些措施了。

公共租界的英國官員們因此制定《上海街道命名備忘錄》,將之前略顯雜亂的道路名稱進行統一規劃,南北方向的道路全部以清朝各省之名來命名,東西方向就以各大小城市之名來命名。當時公共租界裡,美國人一向聽英國人的,所以這套關於公共租界道路的命名規則迅速落地。

清朝時期的上海部分租界分布

2、 規則的背後

同樣是租界,法國在法租界的道路上多以宗教和名人來命名,諸如:霞飛路、杜神父路等。英國卻把清朝的省市拿來命名道路,要說裡面沒有小九九,誰會信?英國是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實力強橫。清朝康乾盛世還沒過去多久,英國就一手戰艦,一手外交,從清朝身上挖走了大量的真金白銀,並且將自己的影響力延伸到清朝內陸。

不管是法國還是俄國,論在清朝的收穫和影響力都不如英國。那麼英國會為了彰顯自己在清朝各省市的"尊榮",就想著把租界內的道路用這些省市來命名。

霞飛路舊影

另外,比起上海原來用的路名,英國認為他們制定的命名規則會顯得更為有序,更能讓人一目了然,對於道路本身的日常管理肯定會有一定的補益作用。最後,租界內的英國人通過這些道路的名字就可以對清朝的行政區劃形成初步的認識,進而促進他們對這些行政區的地理、人文等情況建立概念。

打個比方,一個剛到清朝,謀求發展的英國人,在接觸到這些路名的時候,肯定會對相關省市產生疑問,例如南京路的南京是在哪裡?南京好不好?這就形成了一種活地圖的效應。對於英國來說,如果每個新來的英國人都能儘快了解這些省市,那麼英國對清朝的殖民發展肯定會更快!

公共租界內的「省市道路」分布

二、 清朝滅亡後的上海

1、 民國的考慮

按道理來說清朝滅亡後,列強們的很多特權也應該被收回,但是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無論是直系、皖系,還是奉系,都想爭取列強的支持,所以清朝和列強們籤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都繼續發揮著效力,上海公共租界也因此繼續按英國人的規則來給道路命名。

然而上海本地人內心裡卻一直都接受不了洋人的這套規矩,但是他們又無力影響租界當局的決定,所以他們只能在私下裡保留著自己以往的叫法,比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稱南京路為南京路,而是用南京路原來的名稱—大馬路,還有九江路,他們會稱之為二馬路,漢口路,他們會稱之為三馬路等等。

民國時期的南京路

南京國民政府在接管上海後,對於租界的列強特權也是不敢輕動,但是為了突顯其對上海的主權,就沒有在自己的控制區內推行公共租界的那種道路命名方式,而是自己弄了一套方案。

當時國民政府計劃在上海構建出一套"民國風"路網,所有相關道路的分別以"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和"府"字來組詞命名,比如中華路、國賓路等。然後再按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來進行分區。然而在淞滬會戰後,日本佔領了上海。日本效仿英國的做法,在上海全境推行道路的省市命名法,導致上海很多街道都被冠上了省市之名。

日寇侵佔上海

2、 新中國的考慮

日本投降之後,英美等勢力又重返上海,國民政府不敢搞太多的大動作,就是在少部分的道路上換了一種命名方式,比如人名等。一直到上海被解放,上海才算真正有了新氣象,租界被取締,英美等國在上海的特權也都被收回。

新中國成立後,並沒有完全廢除上海道路的省市名,而是選擇性的保留了一些。畢竟很多道路的省市名都使用了很長的時間,雖然有不少上海本地人堅持著舊稱呼,但是省市名在社會各界的使用頻率還是很高。如果陡然全部改名的話,肯定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上海解放

自從清朝末年以來,戰亂不斷,很多其它省市的人避亂到了上海,他們大多會選擇在用自己老家的省市命名的道路附近聚居,以求老鄉之間能有個照應,由此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人文環境,能夠很好的彰顯大上海的"大",也能體現大上海的氣象萬千。

另外,大上海作為新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以各省市名來命名道路,能打造出一種舉國同興的理念,加深上海和各省市之間的聯繫,加強上海市民和各省市人民之間的情感聯繫,所以新中國才會繼續推廣這種道路命名規則,比如將原來法租界的霞飛路改名為淮海中路等。

四海一家的強大內涵

結語

綜上所述,上海目前以省市名命名道路是始於英國,經由日本大力推行後,再由新中國優化出的結果。以省市名來命名道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中國在肅清帝國主義遺留的時候沒有一桿子打死,無疑是正確的,其它好處暫且不說,單單警醒世人的作用就很好,比如圓明園遺址。

上海目前南北向的主幹道命名多以省名為主,東西向主幹道多以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為主,主幹道之外的道路現在已經發展到區縣一級,這是因為省市名已經無法滿足上海道路的發展需求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還會按區來分省市,比如徐匯區內的道路多以廣西下轄的地市、區縣來命名。上海的這種道路命名方法其實也有在很多城市出現,比如廣州、武漢等,但是能夠有如此濃厚的歷史底蘊和規模效應的,僅有"大上海"!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記得下期不見不散喲!

相關焦點

  • 川普飛蛾,科學家有沒有用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字來命名生物呢?
    有沒有哪位科學家曾經出於怨恨,以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字給新發現的生物命名?答案是,有。此外,還有一個不太具體但普遍遵守的規則是,當你給一個新發現的物種命名時,你不應該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什麼?用維吉尼亞自然歷史博物館名譽館長朱迪思·溫斯頓的話說,「那太俗氣了。」
  • 王者榮耀以歷史名人命名為什麼不被禁止?
    我想想看很多人說王者以歷史人物為英雄名的弊端,大致就是兩點1.歪曲歷史事件和人物,影響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認識。2.這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對於第一點,我相信這一定是某些自以為是的家長和所謂的教育專家提的。
  • 這條路為啥分段命名?地名辦:有歷史原因
    近日,又有市民諮詢,為何老揚圩公路現在分成了好幾段,各自有名稱,而與之平行的揚子江路卻能做到從南到北一個名字?對此,記者諮詢了民政局地名辦,他們表示,這種情況一般有歷史形成原因,有的是分屬不同行政區劃,有的是在分段修建過程中形成,現在新修的道路儘量用同樣的名稱。
  • 建築「年輪」講述與生俱來 的上海故事
    文/張瀟博 繆雯今天的上海,可能是世界上變化 發展最快的大都市之一,陸家嘴、迪 士尼、大虹橋、自貿區,都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面貌。這 速度,帶來了多元、摩登的現代建築, 同時也讓很多老建築、老房子,站上 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有一些甚至就此 消失,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 我們為什麼要用五角星來繪製星星?而不是其它的圖案?
    我認為我是個有趣的媽媽,孩子們都喜歡我,當我開始談論壓力平衡時,有些孩子走神了,但有個女孩問我:如果星星是球,那它們為什麼會有點呢?星星符號是無處不在的,這種符號被許多文化和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最常見的是,符號中的星星都被畫出了點。公元前3100年的埃及聖壇,以及同時期美索不達米亞的石碑和花瓶上,都畫有五角星。
  • 為什麼老鼠喜歡進發動機艙裡面,有什麼辦法解決?
    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老鼠這種生物確實很讓人討厭,但是它們又無處不在,真讓人頭大。不得不佩服的是老鼠的生命力真的很強大去,哪裡都可以生存,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它們的家。讓車最頭疼的就是老鼠拿他們的愛車當家,這真讓人無語啊,好好地你跑我車裡幹嘛,怎麼的,難道你也想兜兜風不成。
  • 錢偉長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上海大學舉行「錢偉長星」命名儀式
    上海大學舉行了「錢偉長星」國際命名證書的頒送儀式。紀念活動上,市政協副主席方惠萍等為「錢偉長星」命名證書的銅匾揭幕。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等為《永遠的校長》新書發布。副區長陳筱潔出席活動。
  • 古人為什麼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而不說其它海,其它山
    民間祝福的話中,有一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為什麼是「福如東海」,而不是西海、北海、南海?為什麼是「壽比南山」,而不是東山、西山、北山?當然了,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有典故的。也就是說,這個話在古代文獻中是有出處的。同時,還有相關的民間傳說。
  • 一個村子命名了四種化學元素,這是什麼神仙地方?
    這是一個位於瑞典的小村子,它看起來平平無奇,大概會是那種除了當地人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但是,這裡其實是一個化學界的聖地:有七種元素的發現都源於這裡,其中直接用伊特比命名的化學元素就有多達四種。(伊特比礦的元素發現紀念牌。
  • 謝過城街、博城路、福全路……泰城36條道路命名變更
    哪些道路有改變呢?帶著疑問,14 日,泰安日報社 ·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進行了走訪。保留和恢復一批具有歷史文化背景街路,更有底蘊有市民反映,黃前西乾渠路是緊鄰三合御都小區的一條小路,近年來,隨著周邊小區和居民的增多,這條原來的小路也在擴建當中,使得這條小路也"繁忙"起來,由於該條小路緊鄰黃前西乾渠,所以被當地居民起名為"黃前西乾渠路"。
  • 3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直接用人物命名,有的開花奇特美麗
    春天最近在讀園藝類書籍的時候,發現了幾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植物直接用故事裡的人物命名,有的是故事裡的人物給植物命名,還有的非常有紀念意義。下面,春天就和花友們分享3種有故事的植物,有的開花美麗,有的故事動人。
  • 「光影上海」六周年:新天地用愛與藝術編織城市故事
    2014年的聖誕前夕,當上海一眾同行還在思索著如何置辦聖誕樹時,新天地卻放棄了用「做聖誕樹」的形式來慶賀聖誕季。策劃團隊在想,如何用更溫暖,有意思的方式,去點亮冬日的商業街區? 後來,一個叫「Kiss Tree」(接吻樹)的項目,被搬到了上海新天地。
  • 古人為什麼會把這兩顆星命名為織女星和牛郎星?
    古人常以天上星星的排列形狀,加以想像再參雜一些神話故事來命名星星。織女星為什麼被命名為織女星,是因為她的前面有四顆閃亮的星星,其形狀為菱形,古人覺得它很像古人織布所用的梭子,所以就把這顆星命名為織女星。恰巧銀河的對岸有三顆星,古人就發揮了想像,覺得那就是牛郎挑著一雙兒女,於是此星被命名為牛郎星。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寫了十幾篇化學小品,用文學筆調去描述化學,一篇又一篇關於化學的科學小品不斷被報紙登載。此種寫法的投稿幾乎百發百中,投稿其它報刊也比寫純文學作品採用率高得多。開學的那天,我逛了趟新華書店,見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塑料的一家》,就買了下來。這本書給了我莫大的啟示。因為我寫的化學小品大都關於有機化學,而有機化學的「主角」是碳元素。於是,我忽然有了「靈感」:何不把那十幾篇化學小品編成一本《碳的故事》?
  • 生物學家起名有多隨意?不僅用小說人物命名,還能調侃明星
    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笑話,說一個生物學家回到家後,興致勃勃地跟自己的老婆說:「親愛的,今天是咱倆十周年紀念日,我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來慶祝這個日子。」他的老婆問:「是什麼事?」然後生物學家說:「我前兩天新發現了一種病毒,用你的名字來給它命名。」
  • 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
    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女人,我們用的修飾自然不相同,比如保養好的女人,我們會誇獎其為「容顏不老」、「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等等,對待年輕的少女我們則常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其中,對於一些稍微上了年齡個人,這樣的形容,或許我們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的,那麼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
  • 什麼是大歷史?大歷史學派創始人來為你親自解答
    什麼是大歷史?大歷史與傳統的歷史有什麼不同?我們普通人為什麼有必要學習大歷史?大歷史所講述的起源故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相信很多剛開始接觸「大歷史」這個概念的朋友,心中都有諸如此類的疑問,別著急,這次,大歷史學派開創者大衛·克裡斯蒂安教授即將親自來為我們解答,帶著你的「十萬個為什麼」來參加吧!
  • 用上海話講述上海的紅色故事,秦來來的音頻節目讓年輕人都轉發點讚
    「我是偶然從朋友圈點進去的,沒想到聽秦來來用上海話講紅色故事這麼有意思。」80後的徐先生說,「短短十分鐘,除了能讓人學到了正宗的上海話,很多故事就像諜戰片一樣扣人心弦。」
  • 為什麼科技大佬喜歡推薦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在裡面藏了什麼
    我們人類的文明發展則是依靠天體物理與人性哲學,在《三體》這本書中我們應該能看到人類對抗三體文明所用的手法,就是結合天體物理科技與人性哲學對抗三體文明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條快捷走向二級文明的通道。有一次,一晚上就輸了800塊錢。這在當時,是他一個月的工資,心疼的他好幾天睡不著覺,於是下決心戒賭。從這時候開始,他才算真正踏上了寫作之路。十幾年來,他潛心創作的《流浪地球》、《三體》等優秀作品,都是在這個發電廠中創作完成的。
  • 為什麼中國人無肉不歡?這有歷史原因
    相比豬肉,馬有征戰之用,牛有耕作的用途,狗會看家、會協助狩獵,現在是大家的寵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用途。羊肉雖也受歡迎,但它屬大補之物,不能像豬肉那樣常吃。羊肉與狗肉的「雲泥之別」羊肉和狗肉都有過改變中國歷史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