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基礎生命科學核心問題

2020-11-29 光明數字報

    ■首次獲得高解析度剪接體三維結構

 

    ■首次揭示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揭示相關遺傳病發病機理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記者晉浩天)21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研究組的兩篇研究長文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在線發表,首次揭示了高解析度剪接體三維結構和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核糖核酸)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這項研究,不僅初步解答了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也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兩篇研究長文的題目分別是「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介紹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詳細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而基因表達是所有細胞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生命活動。「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分三步進行,分別由RNA聚合酶、剪接體核糖體執行。首先,儲存在遺傳物質DNA序列中的遺傳信息必須通過RNA聚合酶的作用轉變成前體信使RNA,這一步簡稱轉錄;其次,前體信使RNA由多個內含子和外顯子間隔形成,必須通過剪接體的作用去除內含子、連接外顯子之後才能轉變為成熟的信使RNA,這一步簡稱剪接;最後,成熟的信使RNA必須通過核糖體的作用轉變成蛋白質之後,才能行使生命活動的各種功能。」施一公說。

 

    施一公介紹,描述這一過程的規律被稱為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其在生命科學領域具有核心重要性。其中,RNA聚合酶和核糖體的結構解析分別獲得2006年和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剪接體是一個巨大而又複雜的動態分子機器,其結構解析的難度被普遍認為高於RNA聚合酶和核糖體,是世界結構生物學公認的難題。

 

    長期以來,剪接體的結構解析一直被認為是最值得期待的結構生物學研究。許多人類疾病都可以歸咎於基因的錯誤剪接或針對剪接體的調控錯誤,人類35%的遺傳紊亂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單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引起的。

 

    施一公研究組從2009年開始進入剪接體研究的核心領域,並在2014年初首次報導了剪接體複合物中重要組成蛋白Lsm七聚體及其在RNA結合狀態下的晶體結構。

 

    這項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背後,是一支由施一公率領的僅包含3名年輕人的研究團隊,其中有1989年出生的杭婧和90後博士研究生萬蕊雪,而資格最老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閆創業博士也只有30歲。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落實的五大問題及解答
    (2)核心即中心、源頭,核心素養可以生長出其他素養。(3)核心即重要部分、公共部分,核心素養是人終身發展必備素養。(4)核心即基礎,《放慢知識的腳步,回歸核心基礎》一文強調:唯有堅守「基礎性」,我們的教育才不至於偏離軌道。數學抽象是指通過對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素養。
  • 記首屆「高校生命科學基礎課程報告論壇」
    生命科學教學領域的盛會 ——記首屆「高校生命科學基礎課程報告論壇」    11月10日至11日,首屆「高校生命科學基礎課程報告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召開兩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精品課程主持人、高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知名教授和一線教師共聚一堂,見證高校生命科學教學領域的這次盛況空前的大會。  本次論壇以「生命科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為主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發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關高校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
  • 生命科學發展的分類學基礎
    生物分類學不僅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礎。中國是全球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然而我們國家生物分類研究起步較晚,只是近年剛剛完成《中國植物志》編纂,而《中國動物志》和《中國孢子植物志》則是任重道遠。近來,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對生物分類研究現狀進行了調研。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支持,集成電路在列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和自然科學基金委印發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上簡稱《方案》)的通知,目的是切實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方案》指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
  • 叢斌院士:生命科學領域需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
    對人的生命活動本質規律的揭示應該是現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的主攻方向。就生命科學領域而言,需要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解析組成生命體的微觀結構,探索結構之間的關聯關係,揭示結構及其功能的時相性變化規律。細胞是生命體的核心單元,人體是一個由約37萬億~40萬億個細胞構成的複雜系統。目前微流控細胞分離、單細胞DNA/RNA測序、細胞原位分析、質譜流式細胞分析等技術已經逐漸建立並用於單細胞分析。
  • 叢斌院士:生命科學領域需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
    對人的生命活動本質規律的揭示應該是現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的主攻方向。就生命科學領域而言,需要揭示三大基本科學問題:解析組成生命體的微觀結構,探索結構之間的關聯關係,揭示結構及其功能的時相性變化規律。需揭示的三大問題一是解析人體微觀結構。細胞是生命體的核心單元,人體是一個由約37萬億~40萬億個細胞構成的複雜系統。目前微流控細胞分離、單細胞DNA/RNA測序、細胞原位分析、質譜流式細胞分析等技術已經逐漸建立並用於單細胞分析。
  • 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基礎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基於離子學說及GHK方程、H-H方程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所產生的一系列啟發性觀點,牽涉到了生命科學的根本問題。離子通道可能「同向共享」,H2O通道、K+通道、Na+通道、Ca2+通道可能同屬於一類通道,四種通道蛋白立體結構,很可能是同一個或同一類通道在不同狀態時所表現出的四種不同「構象」,而不是或不代表是四種不同的離子通道。
  • 100個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附詳細解答!會計小白入門必備
    【100個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附詳細解答!會計小白入門必備】我一個做前臺的朋友想轉行做會計,不知從何下手,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一大堆的問題,跑來求助我,我工作太忙,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教她,便給了她一份會計基礎知識問題集錦,整整100個問題並附詳細解答,相信能幫到她很多,有想要的小夥伴,也可以分享給你們,新手會計學習、老會計鞏固,有電子版哦,一起來看看吧!
  • 清華大學2018年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夏令營
    為加強高校間優秀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為廣大學子提供了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的機會,激發營員的科研興趣,鼓勵其儘早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拔有培養潛質的優秀學生繼續深造,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基礎醫學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清華大學藥學院(生命科學相關方向)共同主辦,將於2018年7月9日-7月13日舉辦「清華大學2018年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夏令營
  • 考研指導:2010年考研數學複習七大問題及解答
    問題一:哪些專業需要考數學解答:分別按照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進行分類列舉(一)需要考數學一的專業工學門類的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學與技術,冶金工程,動力學工程及工程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為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自2015年起,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每年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目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已開展了5個年度的評選系列活動,得到中國科協的充分肯定和積極支持,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生命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    生命科學必將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突破口    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組學分析、基因編輯生物合成等核心技術的加快突破,生命科學與農業、醫學、工業等應用領域深度融合,生物技術的引領性、突破性、顛覆性特徵也越加突出。
  • 「清華大學2020年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雲夏令營」通知
    為加強高校間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為廣大學子提供了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的機會,激發營員的科研興趣,鼓勵其儘早確立人生目標,為選拔有培養潛質的優秀學生繼續深造,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基礎醫學和生物學方向)、清華大學藥學院(生命科學相關方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項目)和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
  • 【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專訪諾獎得主:注重基礎研究
    【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專訪諾獎得主:注重基礎研究 原標題: 本特•薩米埃爾松:應更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地位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正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有10
  • 地球科學12個核心問題凸顯地熱研究重要性—新聞—科學網
  • 基於UV LED的八個基礎問題的詳細解答
    打開APP 基於UV LED的八個基礎問題的詳細解答 發表於 2018-01-22 17:23:22 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 攻關核心技術!江北新區聚焦「腦科學」研究
    其中特別提到將在全省率先開展腦科學研究,立足核心科學開展創新工作,切實擔當起國家級新區的使命。   發力「硬科技」 率全省之先發展腦科學   腦科學是當前自然科學領域的「終極疆域」。這一研究計劃也打破了江北新區在腦科學領域的空白,也為江北新區發力基礎科學核心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10個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問題
    可以說至今為止,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很多的世界上的一些現象,我們似乎都無法用科學道理來進行解釋,或許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未來人們能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存在一些無法用科學道理去解釋的問題,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才有了向前發展的動力,可以說我們正是在不斷的破解謎題當中才推動社會的發展的。
  • 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陳芳、王昆全球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社會各界如何參與、源頭創新的靈魂在哪裡……在29日閉幕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國內外生命科學健康領域頂級科學家共聚一堂探尋生命科學創新的源泉,期待共同為增進人類福祉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