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HDAC6介導NLRP3和pyrin炎性體激活機制

2020-11-30 生物谷

2020年9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典型炎性體是一種多組分蛋白複合物,通過活化caspase-1,在對感染和危險的免疫監控中發揮關鍵作用。活化的caspase-1裂解白細胞介素1(IL-1)和成孔蛋白gasdermin D,從而導致細胞因子成熟和細胞焦亡。核苷酸結合結構域、富含亮氨酸的重複序列和含熱蛋白(pyrin)結構域的蛋白3(NLRP3)可被奈及利亞菌素nigericin)、細胞外ATP和尿酸單鈉(MSU)晶體、明礬、二氧化矽和澱粉樣蛋白等各種微粒激活,而pyrin炎性體可被艱難梭菌毒素B的Rho-葡糖基化活性所刺激。炎性體激活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每個細胞形成單個超分子點狀物(也稱為斑點)。然而,這類點狀物的位置和轉運仍然是未知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破解巨噬細胞中炎性體組裝和激活的部位和分子機制,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密西根大學、麻薩諸塞大學、中國中南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細胞成像,輔以細胞和小鼠中的藥物抑制和靶向剔除,可視化觀察炎性體組裝。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8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DAC6 mediates an aggresome-like mechanism for NLRP3 and pyrin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s8995。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NLRP3和pyrin炎性體在每個細胞的中心體中組裝,中心體也被稱為微管組織中心(MTOC),是caspase-1活化和IL-1β轉化的主要場所。微管聚合、動力蛋白ATP酶和動力蛋白銜接蛋白---組蛋白去乙醯化酶6(HDAC6)---的藥理學抑制劑,以及Hdac6的靶向剔除或敲降,都會損害這些炎性體的組裝和激活。對Hdac6-/-巨噬細胞的重建表明HDAC6的泛素結合能力,而不是它的去乙醯化酶活性,是NLRP3和pyrin炎性體激活所必需的。在小鼠中,Hdac6的缺失可減少脂多糖和尿酸單鈉誘導的炎症,其程度與直接抑制NLRP3相似,這表明HDAC6和微管逆向運輸機制是NLRP3激活所必需的。相比之下,AIM2和NLRC4炎性體點狀物並不定位在MTOC中,這些炎性體的激活不需要微管逆向運輸。因此,這項研究揭示了NLRP3和pyrin炎性體的特異性激活機制。

對於NLRP3炎性體而言,MTOC定位可能促進與定位於中心體的激酶NEK7的結合,從而增強炎性體組裝。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Hdac6-/-巨噬細胞中,NLRP3在反面高爾基體網絡(trans-Golgi network, TGN)中以小斑點的形式被捕獲,TGN是以前公認的經多種NLRP3刺激物誘導後的常見NLRP3結合部位。這些數據表明,HDAC6介導的微管運輸將NLRP3從TGN輸送到MTOC。在MTOC形成的NLRP3炎性體與LC3b(一種自噬標誌物物)共定位,而且自噬抑制劑可增強NLRP3誘導的IL-1β分泌。

總之,這項研究揭示了HDAC6依賴性的NLRP3和pyrin炎性體組裝與MTOC中的聚集體(aggresome)形成之間存在著意想不到的平行關係,所形成的聚集體可用於泛素化病理聚集物的自噬降解。NLRP3和pyrin炎性體的MTOC定位所發揮的雙重激活和抑制作用可能是實現炎性體平衡調節的關鍵。(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Venkat Giri Magupalli et al. HDAC6 mediates an aggresome-like mechanism for NLRP3 and pyrininflammasome activation.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s8995.

相關焦點

  • HDAC6介導NLRP3和吡喃炎症小體激活
    HDAC6介導NLRP3和吡喃炎症小體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4:44:37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Hao Wu和美國密西根大學Yongqing Li研究組的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Nature:揭示DDX3X通過調節NLRP3炎性體決定著應激細胞的生死
    Kanneganti說,「這些結果代表著在理解先天免疫反應和細胞應激反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證實了DDX3X介導的兩種無膜區室之間的相互作用允許不同的細胞命運。」炎症Kanneganti實驗室對炎症細胞應激反應有著長期的研究興趣,特別是一種稱為NLRP3炎性體的多蛋白複合物。感染和其他應激因素激活NLRP3。
  • Cell:揭示caspase-6是先天免疫、炎性體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
    2020年4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神秘的酶---caspase-6---的之前未知的功能。他們發現caspase-6是先天免疫、炎性體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對caspase-6進行調控可能有利於治療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和包括癌症在內的其他炎症性疾病。
  • NLRP3炎性體調控小膠質細胞對周圍炎症的反應
    脂多糖介導的小膠質細胞Ca2 +信號傳導的早期增加以及脂多糖誘導的小膠質細胞的形態激活延遲均在缺少NACHT,LRR和NLRP3炎性小體的突變小鼠中被阻斷。此外,在Nlrp3-/-小鼠中也不存在脂多糖介導誘導的反應性星形細胞增多症,其表現為神經膠質纖維酸性蛋白的表達增加,因此確定NLRP3炎性小體是控制大腦對周圍炎症的免疫反應的關鍵因素。
  • 鑑定出一種激活NLRP3炎性體的信號通路,有望治療...
    但是當它變成慢性時,它會導致癌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在對細胞應激、組織損傷或傳染性病原體產生的不同信號作出反應時,炎性體(inflammasome)---基於蛋白的分子機器---觸發炎症產生。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激活參與多種嚴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的NLRP3炎性體的信號通路。
  • 毛有東課題組與合作者在《自然》發表NLRP3炎症小體激活新機制
    > 2019年6月,系統揭示了NEK7與NLRP3亞基的多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其介導NLRP3炎症小體激活的分子機制。炎症小體是一種多蛋白複合物,負責激活炎症反應,在先天免疫和炎症相關的疾病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炎症小體激發caspase-1的活化,進而在天然免疫防禦的過程中,促進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白細胞介素18(IL-18)的成熟和分泌。這些細胞因子的分泌可導致細胞焦亡(pyroptosis)。目前已發現多種炎症小體,如NLRP1、NLRP3、NLRC4和AIM2。
  •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2:31:25 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Alexander Poltorak
  • 半胱天冬酶-12並不作為炎性體的負調節物
    2016年6月3日/生物谷BIOON/--炎性體(inflammasome)是細胞內的一類多蛋白複合物,在炎性反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炎性體包括半胱天冬酶-1(caspase 1)、PYCARD和NALP,有時也包括半胱天冬酶-5(caspase 5,也被稱作半胱天冬酶-11或ICH-3)。它是在骨髓細胞(myeloid cell)中產生的,也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個組分。炎性體的確切組成依賴於啟動炎性體組裝的激活物,如雙鏈RNA和石棉會引發不同的炎性體組成。炎性體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
  • 半胱氨酸蛋白酶6是先天免疫、炎症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酶6是先天免疫、炎症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8 9:24:39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Thirumala-Devi Kanneganti研究組的一項最新工作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
  • 2019年4月5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我國科學家在兩篇Science論文中揭示植物免疫受體ZAR1激活機制doi:10.1126/science.aav5868; doi:10.1126/science.aav5870; doi:10.1126/science.aax0174儘管在十多億年的進化中被區分開來,但是植物和動物都採用了類似的免疫策略來保護自己免受病原體侵害。
  • 2018年11月30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4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doi:10.1126/science.aao379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
  • Science子刊:重磅!我國科學家揭示CAR-T細胞觸發細胞因子釋放綜合...
    不同於MLKL的是,GSDMD或GSDME由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 1、caspase 4、caspase 5和小鼠caspase 11)或caspase 3激活,可產生插入到細胞膜中的寡聚物而形成納米孔,因而介導細胞焦亡。
  •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統介導的HIV納米顆粒免疫原靶向生發中心機制
    2019年1月9日/生物谷BIOON/---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納米和微米大小的顆粒(比如病毒和細菌)並對它們作出反應。納米顆粒經輸入淋巴被運送到淋巴組織中,經內化和加工後用於樹突細胞的抗原呈遞,並且通過B細胞受體(BCR)的結合激活B細胞。
  •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科學家闡明剪接體激活過程的摺疊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8:52 德國哥廷根生物物理化學MPI Reinhard Lührmann和Holger Stark
  • Science:揭示蛋白NRLP1特異性識別雙鏈RNA來檢測病毒感染機制
    區分自我和潛在有害的非自我的能力對有機體維持完整性和存活下來至關重要。在大多數有機體中,所謂的先天免疫系統負責識別這樣的入侵者(非自我)。在執行這一任務的蛋白中,有一類稱為炎性體傳感蛋白(inflammasome sensor)的蛋白。一旦被激活,這些傳感蛋白就會形成炎性體複合物,然後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感染細胞的死亡。
  • Science:重大突破!闡明細胞因子IL-10抵抗炎症機制
    儘管已知IL-10在控制炎症和阻止腸炎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以缺乏這種IL-10信號的小鼠和病人為實驗對象,研究了這種炎性反應。他們發現IL-10的作用機制是阻斷巨噬細胞(作為這種炎性反應的一部分)的代謝。
  • Science:揭示富馬酸鹽阻斷細胞焦亡機制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9818。此後,科學家們發現細胞焦亡本質上是由 GSDMD(gasdermin D)蛋白介導的細胞炎性壞死,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緊密相關。
  • 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課題組和丁健院士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HDAC抑制劑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但其治療實體腫瘤效果不佳,且因機制不明,尚無合理的用藥策略,極大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該研究以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為切入點,首次揭示細胞因子受體家族成員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反饋激活,是介導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 Science:Caspase活性機制新發現
    外源性的核酸能激活哺乳動物的天然免疫應答反應。一旦探測到細胞質中存在有外源性的雙鏈DNA(double stranded DNA),免疫系統就會開始工作激起特異性的抗病毒應答和巨噬細胞死亡活動。細胞質裡的雙鏈DNA能快速激活骨髓衍生的巨噬細胞中的Caspase3和Caspase1酶。
  • Cell:揭示轉錄因子IRF8拉響細菌感染警報機制
    2018年3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被稱作IRF8的關鍵分子,它有助於免疫系統快速地識別和抵抗沙門氏菌、軍團菌和假單胞菌等危險的革蘭氏陰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