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胱氨酸蛋白酶6是先天免疫、炎症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

2020-12-01 科學網

半胱氨酸蛋白酶6是先天免疫、炎症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8 9:24:39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Thirumala-Devi Kanneganti研究組的一項最新工作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6是先天免疫、炎症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2020年4月15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半胱氨酸蛋白酶6介導先天免疫和炎性體激活。此外,他們證明,半胱氨酸蛋白酶6促進程序性細胞死亡途徑的激活,包括焦磷酸化、凋亡和壞死(PANoptosis),並在抵抗甲型流感病毒(IAV)的宿主防禦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半胱氨酸蛋白酶6促進了選擇性激活巨噬細胞(AAM)的分化。 半胱氨酸蛋白酶6通過其與RIPK3的相互作用,促進了RIPK3與ZBP1的RIP同型相互作用基序(RHIM)依賴性結合。

 

總之,這些發現揭示了半胱氨酸蛋白酶6在IAV感染過程中促進ZBP1介導的炎症小體激活、細胞死亡和宿主防禦等方面中的關鍵作用,並為治療傳染性和自發性疾病及癌症開闢了新途徑。

 

據介紹,半胱氨酸蛋白酶調節細胞死亡、免疫反應和體內平衡。半胱氨酸蛋白酶6被定義為執行者半胱氨酸蛋白酶,但表現出與其他執行者的明顯區別。總體而言,除了凋亡外,人們對半胱氨酸蛋白酶6在生物過程中的功能了解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Caspase-6 Is a Key Regulator of Innate Immunity,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Host Defense

Author: Min Zheng, Rajendra Karki, Peter Vogel, Thirumala-Devi Kanneganti

Issue&Volume: 2020-04-15

Abstract: Caspases regulate cell death, immune responses, and homeostasis. Caspase-6 is categorizedas an executioner caspase but shows key differences from the other executioners. Overall,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unctions of caspase-6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apart fromapoptosis. Here, we show that caspase-6 mediates innate immunity and inflammasomeactivation.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at caspase-6 promotes the activation ofprogrammed cell death pathways including pyroptosis, apoptosis, and necroptosis (PANoptosis)and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IAV) infection.In addition, caspase-6 promot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AAMs). Caspase-6 facilitated the RIP homotypic interaction motif (RHIM)-dependentbinding of RIPK3 to ZBP1 via its interaction with RIPK3. Altogether, our findingsreveal a vital role for caspase-6 in facilitating ZBP1-mediated inflammasome activation,cell death, and host defense during IAV infection, opening additional avenues fortreatment of infectious and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cancer.

DOI: 10.1016/j.cell.2020.03.04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333-0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Cell:揭示caspase-6是先天免疫、炎性體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
    2020年4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神秘的酶---caspase-6---的之前未知的功能。他們發現caspase-6是先天免疫、炎性體激活和宿主防禦的關鍵調節因子。對caspase-6進行調控可能有利於治療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和包括癌症在內的其他炎症性疾病。
  •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4:01 在細菌性敗血症個體中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凋亡,這一研究成果由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Hamsa Puthalakath
  • 人體的免疫「部隊」如何防禦「外敵」入侵?
    炎症小體由半胱氨酸蛋白酶、銜接蛋白ASC組成,可由NLR家族成員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受體蛋白1(NLRP1),NLRP3和NLRC4激活。炎症小體激活導致促炎因子IL-1β和IL-18分泌增多,從而促進炎症反應和細胞壞死。另外,RLR和CLR在天然免疫識別病原體中也發揮重要調控作用。雖然PRR模式識別由不同受體通過不同信號進行。
  • 免疫和炎症研究領域熱門基因之IL17A
    編碼的蛋白質對宿主防禦、細胞運輸、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產生重要影響,在誘導先天免疫防禦中起關鍵作用。這種細胞因子刺激非造血細胞並促進趨化因子的產生,從而將髓樣細胞募集到炎症部位。該細胞因子還調節NF-κ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可以刺激IL6和環氧合酶2(PTGS2 /COX-2)的表達,並增強一氧化氮(NO)的產生。
  • microRNA通過調節/微調炎症反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儘管miRNA在細胞發育和腫瘤發生中發揮的作用在早期研究中已被發現,但這些小分子RNA在免疫系統發育與功能上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被觸碰。早期的研究揭示,miRNA在調節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中發揮作用。雖然炎症反應可以抵抗病原刺激並促進癒合,但如果沒有必要的內部負調控子進行嚴格控制,炎症反應可能會造成比病原感染更嚴重的損害。失控的免疫反應將會導致多種不同形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 HDAC6介導NLRP3和吡喃炎症小體激活
    HDAC6介導NLRP3和吡喃炎症小體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4:44:37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Hao Wu和美國密西根大學Yongqing Li研究組的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重要免疫發現:先天淋巴細胞的關鍵作用
    通過採用強大的基因組技術,美國國家關節炎、肌肉骨骼和皮膚疾病研究所(NIAMS)的研究人員發現,先天淋巴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的發育逐漸讓這些細胞做好了快速響應感染的準備。這項發表在5月5日《細胞》(Cell)雜誌上的研究工作,闡明了一種人們日益認識到在機體免疫防禦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類型的發育和功能。
  • NF-κB 、炎症、免疫和腫瘤
    然而,並非所有的慢性炎症都會導致腫瘤,炎症產生的部位也很關鍵:結腸和肝臟的炎症會大大增加腫瘤風險,而關節或肌肉內的炎症很少影響腫瘤的發展。慢性炎症可通過觸發免疫抑制和抗腫瘤免疫抑制來促進腫瘤發生發展,據估計持續感染和慢性炎症至少和全世界15-20%的腫瘤死亡相關。炎症的促腫瘤生長功能是其在組織再生和修復這兩個基本功能之外的另一個奇異表現。
  • 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丁酸梭菌對宿主免疫的調節,在水產動物中的應用
    目前,丁酸梭菌作為腸道內存在的「土著」益生菌,具有產胺基酸,維生素,短鏈脂肪酸等益生物質,調節機體免疫,維持宿主腸道健康的功能,被廣泛的應用於腸道炎症治療以及作為添加劑應用到畜禽和水產動物的飼料中。其中丁酸既是結腸、腸道上皮組織細胞再生和修復的主要能量來源,又可以提高腸道養分消化率、增加消化酶的分泌[22]。同時丁酸梭菌代謝產生的丁酸能夠抑制去乙醯化酶活性,葉酸則參與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以此調節宿主的基因表達,並對腸黏膜修復及結腸炎和結腸癌的預防起到積極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羅氏沼蝦飼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夠增加宿主腸道蛋白酶和澱粉酶活性,Duan等。
  • Nature | 煙麴黴通過GAG多糖激活炎性小體提供宿主保護
    Kanneganti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先天免疫,炎症與傳染病。她的課題組在揭示NLRP蛋白形成炎性小體,激活下遊應答通路等重要免疫學發現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炎性小體是先天免疫防禦的重要前哨,能夠被包括PAMPs在內的多種刺激所激活。細菌和病毒激活炎性小體的特異性PAMPs已被不斷確認,但似乎對於真菌PAMPs的研究尚不充分。
  • 蓄勢待發,曹雪濤團隊發表最為詳細的表觀遺傳調控先天免疫的綜述
    2020年6月20日,曹雪濤團隊在Immunological Reviews 在線發表題為「Nuclear innate sensors for nucleic acids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總結了鑑定核酸天然先天性感應蛋白(如hnRNPA2B1,IFI16,SAFA)及其在宿主防禦和炎症反應中的作用的最新發現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AD患者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以及先天免疫功能相關的AD風險基因的發現提示神經炎症在AD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
  • 通路 NF-κB pathway參與炎症、免疫和腫瘤之間的紛爭
    這些蛋白通過與多種基因的啟動子和增強子序列位點特異性結合,調節基因的轉錄和表達,參與免疫、炎症、應激等反應,同時也參與調控細胞分化、增殖、凋亡等過程。NF-κB的激活途徑主要有經典途徑和旁路途徑兩條,這兩條途徑的激活最終都是通過磷酸化IκBα蛋白,並解除其對NF-κB的抑制來實現,具體的過程大家可以參考教科書。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NF-κB與慢性炎症及腫瘤形成的關係。
  • 水生所肖武漢組揭示SIRT5和琥珀醯化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琥珀醯化普遍存在於生物中,廣泛的參與代謝調節、表觀調控、信號傳導等眾多生物學過程,特別是中心代謝和中間代謝的很多代謝酶都存在琥珀醯化修飾。琥珀醯化修飾水平異常與包括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炎症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NF-κ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κ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尋找效應分子在宿主細胞中的靶蛋白並闡明其作用於靶蛋白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生物化學機理對了解病原菌致病機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可能促進我們對真核細胞本身信號轉導機制的進一步理解。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
  • 回顧2018 | 科學家如何運用蛋白質組學來研究病原-宿主互作?
    Commun. : 蛋白質乙醯化的動態變化是細胞防禦和病毒入侵的關鍵點7.該研究發現HIV-1感染激活的細胞存活機制是由凋亡抑制因子BIRC5調控,BIRC5和其上遊分子OX40在感染的CD4+T細胞中表達上調,並與T細胞活力維持相關,研究結果為未來治療HIV-1感染提供了潛在靶點。該研究結果2018年6月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Immunit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