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科的常用檢查,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選擇治療方案、療效評估等十分重要。
今天,筆者將教你如何快速識別「肺功能報告」。
首先看一份舒張報告:患者,男,61 歲,因「反覆咳嗽、氣促 3 年餘,再發加重 4 天」入院。
報告結果
1. 極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
2. 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吸入支氣管舒張劑 400 g 後,FEV1% 上升
臨床上常用肺功能檢查項目包括:肺容量檢查、通氣功能、換氣功能、小氣道功能檢查,而前兩者最為重要和常見,故本文將著重介紹。
肺容量檢查
1. 肺容量的組成
註:1. 潮氣呼吸:均勻平靜地呼吸;2. 最大吸氣:在潮氣呼氣末,深吸氣至肺總量(TLC)位;3. 爆發呼氣並持續呼氣至殘氣量(RV)位;4. 再次最大吸氣:從 RV 位快速深吸氣至 TLC 位
PEF:最高呼氣流量;FEF25% 、FEF 50% 、FEF 75% 分別表示用力呼出 25%、50%、75% 肺活量位氣體的瞬間流量。
肺通氣功能檢查
常用指標
1. 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吸氣至 TLC 位後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出至 RV 的呼出氣量,正常情況下與肺活量一致,臨床上常用來代替肺活量。
2. 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指最大吸氣至 TLC 位後 1 秒內的最快速呼氣量,簡稱 1 秒量,常用來判斷肺通氣功能的損害程度。
3. 1 秒率:是指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或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 或 FEV1/VC),常用以區分阻塞性還是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第 1 步:區分限制、阻塞還是混合型通氣功能障礙臨床上常用的指標是用力肺活量(FVC)及 1 秒率(FEV1/FVC)。
指南推薦以 FEV1/FVC ≥ 92% 預計值為正常,當 FEV1/FVC
當然除了數值的變化,還可以從圖形來區分。
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呼氣降支軸向容量軸凹陷,凹陷越明顯則氣流受阻越嚴重;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肺活量 TLC 的減少;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兼有兩者特點。
臨床意義
第 2 步:評估疾病嚴重程度
按中國指南建議,不論阻塞、限制或是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均依照 FEV1% 預計值來判斷。
評估換氣功能
彌散功能:指某種氣體通過肺泡膜從肺泡向毛細血管擴散到達血液內,並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因此,凡是能影響這一過程的因素都能影響彌散功能。
常見因素:呼吸膜兩側的氣體分壓差(如高原的環境低壓)、氣體的溶解度、彌散的距離(如肺纖維化、肺水腫)、彌散的面積(毀損肺、肺氣腫)以及血紅蛋白異常(如貧血、失血)等。
又因 CO2彌散能力是 O2的 20 倍,故臨床上一般不存在 CO2的彌散功能障礙。
常用指標
1. 肺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TLCO)指 CO 氣體在單位時間及單位壓力差條件下所能轉移的量,是反映彌散功能的主要指標。
2. 一氧化碳彌散量與肺泡通氣量比值(DLCO/VA),又稱為彌散常數,由於彌散量受到肺泡通氣量影響,肺泡通氣量減少可導致 DLCO 減少,故常以此值作矯正,以排除肺容積對彌散量的影響。
3. 一氧化碳彌散量與血紅蛋白的比值(DLCO/Hb),因嚴重貧血時彌散值將受到影響,因而亦常以此值矯正。
結果判斷:
小氣道功能
小氣道是指吸氣末管徑 ≤ 2 mm 的支氣管,因其數量多,總橫截面積大,對氣流的阻力僅佔總阻力的 20% 以下。
早期病變時可無症狀和體徵,通氣功能改變不顯著,但 MMEF、FEF 75%、FEF50% 可顯著下降,說明其對通氣功能的影響主要為呼氣中後期的流量受限。
當該 3 項指標中有 2 項低於正常下線(LLN),可判斷為小氣道功能障礙。
掌握兩個常用試驗
激發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當 FEV1 較基礎值下降 ≥ 20% 時,可判斷為激發試驗陽性;若吸入最大濃度後,仍為達上述標準,則為激發試驗陰性。
陽性意義:表明患者氣道呈高反應性,有助於對哮喘的診療。
舒張試驗:用藥後 FEV1 變化率較用藥前增加 12% 或以上,且 FEV1 絕對值增加 > 200 mL 則為陽性。
陽性意義:提示患者的氣道呈高反應性,同時也提示氣流受限是因氣道平滑肌痙攣所致,經用舒張藥物治療可以緩解,且對所用藥物敏感。
誤區
臨床上也有人認為舒張試驗陽性即可診斷為哮喘,舒張試驗陰性則是 COPD,這種看法並不全面。實際上支氣管激發試驗陰性者可考慮排除哮喘,但陽性者並不一定就是哮喘。
因為許多其他疾病,如變應性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症、長期吸菸等也可能出現氣道高反應性,表現為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
其區別是陽性時吸入激發藥物的累積劑量或濃度較高,而哮喘患者則較低,且激發陽性時會出現明顯的喘息、胸悶等症狀。
評估換氣功能
最大自主通氣量(MVV)是一項簡單而實用的負荷試驗,用以了解肺組織的彈性、氣道通暢性、胸廓的彈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是評估肺通氣儲備功能的指標,常用來了解胸、腹部外科手術的危險性。
MVV 實測值佔預計值的 80% 以上為正常,有學者建議當 MVV > 65% 預計值可行全肺切除;MVV>50% 預計值可行肺葉切除;MVV
回過來,我們看看一開始的報告:
根據綠色的三個數值,可以明確為極重度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而藍色的三次數值為何差別巨大並且還降低了呢,這就和患者的配合情況及自身條件密切相關了,所以一份精準的肺功能報告離不開醫患的高度配合。
總結
肺功能在尋找呼吸系統症狀的原因如慢性咳嗽,慢性勞力性呼吸困難、診斷支氣管哮喘、評估肺部疾病患者生理功能受損害程度及術前評價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快速準確的識別肺功能將有助於臨床診療。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肺功能檢查的評估必須密切結合臨床病史、體徵、其他檢查結果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避免簡單化的思考問題。
實戰演練
患者,女,26 歲,反覆咳嗽 5 年餘,夜間咳嗽加重,有過敏性鼻炎史。
臨床診斷:咳嗽查因(咳嗽變異型哮喘?)
檢查:肺功能+支氣管激發試驗
醫生意見
1. 通氣功能正常
2. 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定量霧化吸入法累計吸入組胺 0.17 mg,FEV1 下降 56.8%,吸入沙丁胺醇 400 g 後,FEV1 好轉,但仍未恢復到基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