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椅能用人體溫差發電

2020-11-2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智能座椅能用人體溫差發電

&nbsp&nbsp&nbsp&nbsp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寶安分會場開幕,20多項主題活動將陸續展開

&nbsp&nbsp&nbsp&nbsp深圳商報2019年06月15日訊 6月14日上午,2019年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五屆深圳國際創客周寶安分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福海信息港舉行。接下來,為期一周的20多項主題活動將陸續展開,充分展示寶安雙創工作開展的盛況及成果。

&nbsp&nbsp&nbsp&nbsp「五、四、三、二、一!」隨著倒計時的結束,寶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高志遠等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按下啟動按鈕,拉開寶安雙創周的序幕。

&nbsp&nbsp&nbsp&nbsp思想的火花在當天的《創新·教育共創灣區新勢能》高峰論壇上盡情碰撞。申明浩、陳暘、郝京華三位專家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打造科技和教育人才高地」主題,並結合寶安區委區政府「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戰略部署作了演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陳暘教授表示,未來的學生應該具備更高的科技素養、創造力、想像力、學習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全球化的知識等核心競爭力。他們擁有遠大理想和自信,並有努力為之奮鬥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當天上午,智能科技展區、眾創空間展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展區三大主題展區人氣爆棚,眾多前沿科技產品吸睛無數。記者現場看到,VR虛擬實境機器前圍滿了躍躍欲試的觀眾,真實的3D場景、新奇好玩的遊戲令體驗者驚嘆不已。

&nbsp&nbsp&nbsp&nbsp一直以來,寶安區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創教育工作。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展區,小創客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由海灣中學張臨、陶嘉軒、鄭西亞研究的智能座椅令人眼前一亮,作品利用人體溫差發電,裝置輕便、無機械運動部件、環保節能、安全,它能將原本不易收集的能量,通過微電升壓變得可以儲存和利用。據了解,該作品獲得第34屆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nbsp&nbsp&nbsp&nbsp高志遠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創新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也是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如果將科普教育從小灌輸到孩子的心中,未來就能夠為寶安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人才。

&nbsp&nbsp&nbsp&nbsp科技創新已成為寶安經濟發展核心動力,寶安有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與政策、服務、空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核心區域建設已經拉開序幕,寶安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的歷史性發展契機,將政府、企業、創客精英、科技大咖團結在一起,共同助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記者 趙川 李丹)

相關焦點

  • 美國研發可穿戴發電器 用人體與環境溫差發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        【科技訊】11月24日,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中科院研製出利用溫差發電材料 通過體溫就能為智能手錶充電
    點擊播放 GIF 2.2M溫差發電用的是什麼原理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日前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與周圍環境的溫差發電,可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在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邰凱平研究員介紹了這一新材料:不足一指寬、0.1毫米厚的單片灰色軟質薄膜,貼在人體手腕處,所連接的測量電錶上立刻顯示出有明顯輸出電壓。「這種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可實現最薄僅為數十微米。」
  • 溫差發電:不用電的「智能」風扇
    「我給朋友捎了一個不耗電的ECOFan風扇(譯註:一種利用熱能發電作為能源的風扇),這個概念相當酷,所以打算自己從頭仿製一個。一個反向安裝的半導體製冷片通過溫差發電給風扇供應能源。也就是說,只要把它放在溫暖的爐子上頭,它就會吸收熱能驅動風扇轉動。」
  • 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原標題:新型可穿戴溫差發電裝置 沒電就用體溫造)
  • 【創新】你身體的溫差能發電?重大學子做到了
    【創新】你身體的溫差能發電?你知道這個溫差能做什麼嗎?發電!8月28日,「賽迪環保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重慶大學拉開帷幕。重慶大學參賽選手就拿出了一件名為「一觸即發」(一種應用於人體可穿戴設備的新型柔性高效溫差發電器)的參賽作品。
  • 中科院研製出體溫電池新材料,存在溫差即可發電
    IT之家2月10日消息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研製出可利用人體體溫發電的新材料,該材料只要存在溫差即可發電,人體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環境溫度高於人體體溫均可。
  • 如何自製溫差發電小風扇 用熱能發電的風扇
    打開APP 如何自製溫差發電小風扇 用熱能發電的風扇 發表於 2018-01-24 16:23:24 也就是通過溫差發電機原理製程,本文提供簡易的教程,不用花費很長時間,只需要有個周末就能完成。一個反向安裝的半導體製冷片通過溫差發電給風扇供應能源。也就是說,只要把它放在溫暖的爐子上頭,它就會吸收熱能驅動風扇轉動。 我一直想做個斯特林發動機,可惜複雜度略高。不過這個溫差發電的小風扇很簡單,適合在一個周末裡搞定。
  • 能用體溫發電的薄膜了解一下?
    又到了「地球一小時」活動時間,不少人希望用關燈60分鐘的方式喚起大家對環保和能源問題的重視。不過,說到解決能源問題,僅僅熄燈怎麼夠?!  我們用的電是從哪來的?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核電站……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通過一塊薄膜,體溫也能發電呢?  這怎麼可能?!這和「用愛發電」有區別嗎?
  • 淺談溫差發電技術
    如果能對設備廢熱加以利用,既可產生新的可用能源,又可實現材料熱防護的優化。熱電轉換技術是指將熱能直接或間接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可以為改善材料表面溫度、補設備電能提供可能的途徑。本文對比了直接循環類和溫差發電熱電轉換技術,對溫差發電技術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
  • 溫差發電原理概述
    溫差發電指利用冷、熱源之間的溫差驅動的發電,溫差發電低能級熱回收方面很有前途,如工業餘熱、汽車尾氣管排放餘熱、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溫差能等
  • 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的製作
    半導體溫差發電不受天氣、場地的制約,日益激發著人們新的綠色慾望。筆者以蜂窩煤熱水爐的進出水為溫差源,製作了一臺半導體溫差發電裝置,原理框圖見上圖。   半導體溫差發電是一種將溫差能(熱能)轉化成電能的固體狀態能量轉化方式。發電裝置無化學反應和機械運動,無噪聲、無汙染、無磨損、壽命長。它的核心部件是半導體溫差電偶模塊(因多用於製冷,亦稱半導體致冷片,電子元器件市場大多有售)。
  • 溫差發電技術越來越成熟:能為手機充電?
    溫差發電這事兒到底誰發現的?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 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 冷知識:利用海水的溫差發電,建立海水溫差發電站
    太陽的照射可以給地球帶來極大地熱能。根據專家的測算,每天地球上所吸收太陽的熱能高達八十億千瓦。而海水就可以吸收六十到七十億千瓦。海水吸收了如此多的熱量,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些什麼呢?現在可以發電的能源有很多,有風力發電,水利發電,還有太陽能發電。根據這些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海水所吸收的熱量也來進行發電呢?在1881年的時候,法國科學家就就提出了這一想法。
  • 海洋溫差發電前景廣闊
    潮汐發電作為海洋能利用中技術最成熟、規模最大的一種,已為許多人所熟知。而說起海洋溫差發電,知道的人恐怕要少得多。   海洋溫差發電主要採用開式和閉式兩種循環系統。在開式循環中,表層溫海水在閃蒸蒸發器中由於閃蒸而產生蒸汽,蒸汽進入汽輪機做功後流入凝汽器,由來自海洋深層的冷海水將其冷卻。
  • 溫差發電塗料基本原理
    溫差發電材料可幫助太陽能電池板走出低谷,發揮更大用途,但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導致光伏電池板的沒落。早在半個世紀前,人們已經開始夢想將溫差發電材料與光伏材料結合。1954年,太陽能先鋒瑪麗亞·特爾克斯用一張溫差發電材料吸收太陽熱量,並成功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材料一面的熱能釋放出的電子流向溫度較低的一面,導致溫度高的一面帶正電,溫度較低的一面帶負電。
  • 溫差發電技術越來越接地氣了,以後能為手機充電!
    溫差發電這事兒到底誰發現的?1821 年,德國人 Seebeck 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的發現,為測溫熱電偶、溫差發電和溫差電傳感器的製作奠定了基礎。
  • 海洋溫差發電 夢想不會太遙遠
    海洋中大部分熱量大都存儲在距海平面100米以上的表層海水中,表層溫度可達20~28℃,而在海平面1千米以下,水溫只有4~5℃,海洋深層水溫常年保持恆定,上下水層之間溫差保持在20℃左右。利用海洋溫差進行發電這一美好設想,人們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 我國溫差發電效率高 海洋能源前景廣闊
    我國溫差發電效率較高  雖然海洋溫差發電在劉偉民口中顯得異常簡單,但是就在我國研製出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獨立掌握海洋溫差能發電技術,為了使我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我國研發團隊付出了4年的艱辛。
  • 你的體溫也能發電,為隨身電子裝置充電已無障礙
    我們經常外出遠行,可以帶一個充電寶之類的可攜式儲能裝置也能解決充電問題。時間一長,問題就來了。人們想到了很多利用能源的方式可以補充能源。利用太陽發電的太陽能,但沒有太陽怎麼辦;下雨的雨滴也要產生能量,可以加以利用,天不下雨又怎麼辦......後來人們想到了人的體溫也是能量之一,有生命就有體溫,有體溫就有能量,有能量就能加以利用。
  • 為什麼要發展海洋溫差發電
    目前,太陽能海洋溫差發電正在異軍突起。如果其中的45%用來加熱熱帶海洋的水層,再把熱帶海洋的一半用來進行溫差發電的話,那麼熱帶海洋的水溫降低1℃,能夠發出的電力就達600億千瓦,而到2000年時,全世界的人口總數若以60億計算,平均每人用電10千瓦,也只不過600億千瓦!海洋溫差發電的遠景是多麼的誘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