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2021-01-09 科學網

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7:28

西安交通大學何剛團隊研究開發了用於電致磷光變色和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的磷光生物原材料。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21年1月3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該文報導了由鉍原子與紫精框架結合合成的一系列新型Bi橋聯紫精異構體分子(BiV2+)。通過對紫精分子中的N進行芳基化或烷基化反應,對其光學和電化學性能進行了微調。這種含Bi紫精分子有較好的還原性,同時在空氣、室溫的溫和條件中具有磷光效應。這一現象使得BiV2+成為迄今為止報導的第一個磷光紫精類似物。利用BiV2+優異的氧化還原和光學性質,製備了它們的電致變色器件。

此外,首次將BiV2+作為可見光誘導交叉脫氫偶聯反應的光催化劑和電子介質。

附:英文原文

Title: Phosphorescent Bismoviologens for Electrophosphorochromism and Visible Light-Induced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Author: Wenqiang Ma, Letian Xu, Sikun Zhang, Guoping Li, Tianyu Ma, Bin Rao, Mingming Zhang, Gang He

Issue&Volume: January 3, 2021

Abstract: A series of novel bismuth-bridged viologen analogues, bismoviologens (BiV2+), synthesiz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 bismuth atom and viologen skeleton is reported. Their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fine-tuned through the N-arylation or N-alkylation reactions. Bismolviologens not only showed good redox properties but also exhibited phosphorescenc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in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makes BiV2+ the first examples of phosphorescent viologen analogues reported to date. On the basis of the excellent and unique redox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BiV2+, their electrophosphorochromic devices were fabricated. Furthermore, BiV2+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both a photocatalyst and electron mediator in visible light-induced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DOI: 10.1021/jacs.0c12015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2015

 

相關焦點

  • 廈大徐海超課題組Angew: 脂肪族C-H與雜芳烴的光電化學交叉偶聯
    C-H/C-H脫氫交叉偶聯策略由於反應步驟少、具有原子經濟性並且原料易得的特點,是構建C-C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這一策略的指導下,以雜芳烴與脂肪族C-H通過C-H/C-H脫氫交叉偶聯反應來合成功能化的雜芳烴化合物引起了有機化學家們的極大興趣(Scheme 1)。而生成的功能化的雜芳烴產物在藥物、天然產物和功能材料中普遍存在。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來自四苯基乙烯籠的多色可調諧聚合物納米粒子,用於活細胞中的溫度傳感溫度是細胞的關鍵物理參數,因為溫度可以調節每個細胞內生化反應和生物過程。感知活細胞的細胞內溫度,特別是患病的細胞,例如炎症細胞和腫瘤細胞,伴隨著源自動脈充血或代謝增強的細胞內變異,可以提供有關其病理學和生理學的信息,進而有助於精確診斷和治療。
  • 精確構建納米催化材料用於揭示Suzuki交叉偶聯反應機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鈴木-宮浦(Suzuki-Miyaura)反應,又稱鈴木反應,是在外界鹼源作用下,有機硼化物與有機滷代物發生的交叉偶聯反應。該反應於1979年由日本化學家Suzuki Akira第一次報導,在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中用途廣泛。
  • 黃色氧化鎢電致變色薄膜
    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功能材料,在諸如電致變色、有毒氣體探測和光化學催化等方面已得到較系統的研究。中鎢在線提供優質黃色氧化鎢材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型節能建築材料WO3電致變色玻璃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可幫助緩解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Ed.2019, DOI: 10.1002/anie.201914513)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刊物《化學科學》(Chem. Sci. 2019, DOI: SC-EDG-10-2019-005502)。
  • 理化所吳驪珠院士課題組JACS: 可見光催化下獲得雜芳胺
    包括Ullmann,Buchwald-Hartwig和Chan-Lam在內的交叉偶聯反應使這一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過渡金屬催化構築C-N鍵來獲得芳香胺。通過對金屬和配體的合理選擇以及光、電的輔助作用,實現了高效選擇性的偶聯,這些方法需要經過氧化加成或金屬催化劑轉化。產品中不可避免的有毒和貴的金屬殘留物,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1:41 上海交通大學田金淼課題組與蘭州大學塗永強教授合作,在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突破
  • 中國科學家合成高效長壽命有機室溫磷光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從生物成像、光學記錄到防偽系統,純有機磷光材料在諸多高新科技領域有著誘人的應用前景,但在室溫下實現高效純有機磷光發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中國科學家近日報告說,他們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有機室溫磷光分子,它們都兼具高效率和長壽命的優異特性。
  • JACS:Ni催化醇、滷代烴電催化C-C偶聯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由於醇廣泛存在於化學科學領域,醇羥基代表了一種具有較高吸引力的分子用於構建C-C鍵。有鑑於此,清華大學李超等報導了通過陽極氧化三苯基膦離子、陰極上進行Ni催化還原交叉偶聯,實現了一種有效構建C(sp2)-C(sp3)化學鍵的方法學,該方法中,醇、芳基溴能作為偶聯試劑,這種Ni催化成對電催化反應方法學展示了廣泛底物兼容性,對廣泛的官能團有兼容性,能夠對天然產物、藥物活性分子實現後期芳基化修飾。
  • 一種發色團-溶劑反應導致的雙組分聚集誘導磷光
    近年來,室溫磷光(RTP)作為一類較為特殊的長壽發光現象,其在生物成像和傳感、信息加密和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等材料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由於大多數室溫磷光分子的三重激發態在溶液中會受到各種淬滅機制(如:分子內旋轉、生物分子碰撞和電子轉移等)的影響而被削弱。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大多要求室溫磷光分子為固態,如有機RTP分子在固態基質(如聚合物)中用作分子固體或摻雜劑。
  • CCS Chemistry | 一鍋兩步電化學脫氫增環,高效構築中環內醯胺
    然而這些方法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大多數增環反應需要多步額外的步驟來合成增環反應的原料,或者只適用於合成其中的幾種,不具備廣泛適用性。因此從廉價易得的原料出發,發展無額外化學氧化劑的增環反應,來實現更廣的底物適用性和持續性發展是亟需解決的。電化學陽極氧化由於電勢可調,能作為一種溫和、高效的化學氧化劑替代物。
  • 苯胺合成的光化學脫氫策略
    但要將胺基選擇性引入到官能化芳香化合物上的特定位置時,目前最可靠方法是利用金屬鈀或銅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如Buchwald-Hartwig偶聯、Ullmann偶聯以及Chan-Lam偶聯),但是這些反應往往需要使用預先官能團化的底物(如芳基滷化物或者芳基硼酸等)。而在製備這些芳基滷化物或芳基硼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見許多問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當屬位置選擇性問題。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鈀催化的Hiyama-Denmark交叉偶聯反應已成為一種高效構建碳-碳新鍵的策略(Figure 1b)。一般來說,-SiR3基團作為交叉偶聯反應中的離去基團,並轉化為相應的矽副產物。作者設想,是否可將Hiyama-Denmark交叉偶聯反應於分子內的擴環反應,從而快速構建各種矽環骨架。
  • 醫藥生物之抗體偶聯藥物ADC專題報告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通過連接子(linker)將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藥物偶聯至單克隆抗體(單抗)上而產生的。目前絕大部分ADC 是由靶向腫瘤抗原的抗體通過連接子與高效細胞毒性的小分子化學藥物偶聯而成,利用抗體與靶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特點,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遞送至腫瘤細胞進而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
  • 電致變色薄膜
    電致變色(Electrochromism)材料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聚苯胺,聚苯胺可以通過電化學過程或者苯胺的化學氧化過程來形成。如果把電極浸入含有低濃度苯胺的鹽酸溶液中, 在電極上就會產生聚苯胺薄膜。根據不同的氧化態,聚苯胺可以呈現為淺黃色或者深綠/黑色。其它找到技術應用的電致變色材料包括紫羅鹼和en:polyoxotu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