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監管企業與政府過度幹預

2020-12-05 浙江在線
浙江紹興市正在探索將「針對國企監管的有效辦法」引入民企,指派政府官員為「助企指導員」長駐民企,了解民企經營情況,協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而且還要成立民企黨工委和紀工委,委派官員擔任黨委書記或副書記。紹興作為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此監管民企,具有一定導向性,據稱已引起浙江不少地市關注。(7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導》)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企,被稱為「自由企業」,它們的經營活動不受政府干涉,在市場的風雨中優勝劣汰。紹興市指派官員長駐民企,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掌握民企經營狀況,對民企實施「監控」。按照紹興有關方面的解釋,民企關涉就業和銀行貸款,一旦「出事」,政府就得出錢出力「救火」,累及公眾利益。與其事後被動介入,不如提前嚴格「監管」。

  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一些民企創立、壯大,一些民企衰敗、垮掉,都是正常不過的事。大中型民企承載著大量就業和政府稅收,如果垮掉,社會影響巨大。但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一些民企正由於政府過度的幹預和引導,發展擴張過快,外部看來光鮮,內部卻危機四伏。

  我們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政府扶持民企都是害民企,但必須明確,政府在處理與企業特別民營企業的關係上,理應有自己的邊界,扶持可以是政策上的,也可以是環境上的,公共服務上的,而過度的外部幹預,甚至直接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可能與善良願望背道而馳。這裡所謂外部幹預,排除了合理合法的政府監管,因為監管是市場秩序的信託。從報導來看,紹興對民企的監管困境,根本需要改善的是讓政府目前的監管體系發揮效能,而非把政府之手無限伸向企業。

  還有一個問題是,有沒有一種「針對國企監管的有效辦法」?據紹興官員分析,國企有一套相對嚴格的審計、內控體系,重大決策都經過多級論證。但浙江當代經濟發展史,是一部民企淘汰國企的歷史。國企的垮掉,部分原因就是政府的「嚴格監控」,使國企失去活力、效率低下。這種監控,可以控制企業,卻難以給企業帶來競爭力。

  把政府官員派到民企,可以了解民企的經營狀況,政府可以及時進行風險預警。由於「助企指導員」居中溝通,政府可能幫民企解決一些問題。但在這個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助企指導員」與民企會不會發展出利益輸送關係,從而破壞市場秩序,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場風險。

  政府監管企業,目的在於讓企業守法經營,依法納稅,這是一個市場秩序生成的過程。我國政府對企業的監管,由於經驗不足、手段落後,現在實際上嚴重不足。加強監管,不是派員進入民企指手畫腳,使民企喪失自由企業的自我。加強監管,只能由有權機關依照法律,以產品標準、質量和資本流量等為依據,從外部實施監督。

  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回歸市場的常識,讓企業的歸企業,政府的歸政府。政府是規則的守護者,企業是自主經營的主體,兩者角色分際不容模糊。民企因為自主經營,而給社會帶來風險,這只是一種可能性。政府不能守束在應有邊界,過度涉入企業經營活動,影響市場經濟活力,卻帶有必然性。(楊於澤)

相關焦點

  •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將調查川普政府對公共衛生機構的幹預】當地...
    2020-10-20 04:05:39來源:FX168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將調查川普政府對公共衛生機構的幹預】當地時間10月19日,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在美國疾控中心(CDC)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於新冠疫情的回應都曝出有政治幹預嫌疑的眾多報導之後,美國政府問責局表示已接受民主黨參議員麻薩諸塞州的伊莉莎白·沃倫,華盛頓州的帕蒂·默裡和密西根州的加裡·彼得斯的提案,審查CDC和FDA的科學誠信和溝通政策是否受到違規幹預,以及「這些政策是否按照確保整個機構科學誠信的意圖被執行。
  • 人工智慧列國志|美國:避免過度幹預,在種族問題上如履薄冰
    白宮較早開始關注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將對就業、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影響,試圖通過政策制定來應對相應挑戰,並確保人工智慧的發展能釋放企業和工人的創造潛力。2020年1月7日,美國白宮提出10條人工智慧監管原則,要求避免聯邦機構對人工智慧應用的過度幹預,強調監管的靈活性。白宮在一份事實清單中表示,聯邦機構應「建立靈活的框架,而不是一刀切的監管。」
  • 中國政府為什麼高度幹預金融體系?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干預金融體系的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然非常高,這也是管制多的證據之一。  再換個角度來看,中國金融體系同樣存在政府干預程度高這一明顯特徵。    換句話說,政府雖然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來支持國有企業,但通過金融政策讓金融機構將大量廉價的資金配置給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由於不按市場價格支付資金成本,相當於獲得了變相補貼。所以,政府在改革期間對金融體系保留大量幹預,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支持雙軌制改革策略,對國有企業提供變相補貼。
  •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將調查川普政府對公共衛生機構的幹預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19日,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在美國疾控中心(CDC)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於新冠疫情的回應都曝出有政治幹預嫌疑的眾多報導之後,美國政府問責局表示已接受民主黨參議員麻薩諸塞州的伊莉莎白·沃倫,華盛頓州的帕蒂·默裡和密西根州的加裡·彼得斯的提案,審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科學誠信和溝通政策是否受到違規幹預
  • 專家:高空作業要依靠行業規範 也需政府監管到位
    分別為:中國貿促會建設行業分會建築物清潔委員會發的「建築物清潔養護施工企業資質證書」、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高空服務業分會的「高空清洗懸吊作業企業安全生產證書」、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清潔服務商專業委員會發的「高空外牆清洗服務企業資質證書」、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清潔行業分會的「高空外牆清洗服務企業資質證書」。
  • 灰犀牛來臨,直擊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
    經濟下行期間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基本面容易產生問題,許多國家還會出臺刺激政策,但如果刺激過度,又可能在中長期導致槓桿率上升過快過多,從而進一步惡化金融風險。中國缺乏在一個相對開放的金融環境中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這方面的系統探索、建模評估與量化刻畫尤其重要。這本著作很好地結合了理論與實證研究、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對金融危機的傳染機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對理解這一重要問題作出了十分有意義的貢獻。
  • 央行徐忠三萬字雄文再論政府與市場、財政與金融關係
    二是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問題突出,風險集中體現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國有企業。三是金融業的槓桿率攀升,存在風險隱患。槓桿率問題與短期刺激政策長期化密切相關,在過度追求GDP的大環境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一味擴張資產規模,沒有及時補充資本金,甚至「明股實債」,過度透支政府信用,導致槓桿率不斷攀升。第二,「殭屍企業」是監管寬鬆和宏觀調控軟弱的必然結果。
  • 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將調查川普政府!
    當地時間10月19日,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在美國疾控中心(CDC)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於新冠疫情的回應都曝出有政治幹預嫌疑的眾多報導之後,美國政府問責局表示已接受民主黨參議員麻薩諸塞州的伊莉莎白·沃倫,華盛頓州的帕蒂·默裡和密西根州的加裡·彼得斯的提案,審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科學誠信和溝通政策是否受到違規幹預
  • 張維迎定義產業政策:政府選擇性幹預私人產品領域
    張維迎稱,我理解的產業政策,是指出於經濟發展或者其它目的,政府對私人產品領域進行選擇性幹預和歧視性對待。其關鍵詞是私人產品和選擇性幹預。  張維迎指出,政府公共產品投資不屬於產業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屬於產業政策,比如所得稅不是產業政策,如果對某些企業稅收優惠扶植就是產業政策。
  • 裡根政府減稅政策回顧及啟示
    B供給學派理論基礎  供給學派相對於強調經濟需求的凱恩斯主義而言,重點強調從供給方面考察經濟現狀和尋求對策,其主要論點和主張為:一是大幅度降低個人和企業納稅的稅率,以增加個人儲蓄能力,刺激人們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對企業的投資能力和投資積極性;二是取消國家對經濟的過多幹預,加強勞動和商品市場上的競爭;三是實行貨幣管理,使貨幣的增長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
  • 華東政法教授談「金融空轉」的監管抑制:警惕認知誤區的反作用
    因為企業過度負債會帶來諸多惡果,一方面會降低企業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另一方面不良貸款的攀升也會增加其違約概率,從而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負外部性。從本源上看,金融體系的風險,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信貸資金在實體經濟的錯誤配置導致的,金融市場崩盤的危險,最終來自於實體經濟主體大面積、大規模的債務違約。
  • 陳偉鋼:需重新定義金融科技中監管與被監管的關係
    有人說可能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這兩個比喻可能和監管和被監管能夠有一定關係。  比如說貓和老鼠,就有貓出來老鼠會老實一點,貓要吃老鼠的,但是監管部門本質上不是要把被監管者吃掉,本質上還是想讓他更好,所以這個意義上它有本質的區別。病人和醫生的關係,醫生是要把這個病人治好,但是通常來說病人的病不是他本身想發生的,不是病人想生病,我生病之後讓醫生治。
  • 心理危機幹預專家建議勿過度幹擾傷病員康復
    心理危機幹預小組經過幾天的工作,建議媒體、社會愛心人士等勿過度幹擾傷病員,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康復空間。  在溫州一家醫院裡,9歲的哥哥顯得煩躁,而6歲的妹妹卻表現得很鎮定,以稚氣未脫的童聲勸哥哥道:「不要急,我們快點好了,就可以離開這裡,去找媽媽了。」而他們有所不知,他們的媽媽已經在這次事故中遇難了。
  • 政府多動腦 企業少煩惱
    政府多動腦 企業少煩惱 ——河北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原標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近年來,河北省堅持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 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獲數字政府示範引領獎
    央廣網杭州11月27日消息(記者李佳 通訊員王黎婧)11月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主辦的2020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舉行,發布了「2020中國數字政府特色評選50強榜單」。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入選,並獲評數字政府示範引領獎。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針對政府和企業在陸源汙染的三個治理階段,運用博弈論進行行為分析,即陸源汙染產生之前,企業是否排汙,政府是否管理幹涉;陸源汙染惡化時,政府與企業就陸源汙染如何進行談判並制定治理政策;陸源汙染產生之後,企業是否治汙,政府是否監督,挖掘在陸源汙染治理中行為背後的目的和利益衝突。
  • 經濟學家稱中國的政府與企業關係面臨十大轉變
    魏傑指出,與以往中共的會議報告相比,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沒有把國有企業作為一個標題提出來,而是探討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這實際上是從更高的層次來考慮企業的問題,即重新界定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魏傑認為,與原來相比,未來政府與企業關係將出現如下新的轉變——  第一,政府不再作為對企業進行資源配置的主體。
  • 澳洲原住民少年遭過度監管 偷巧克力就直接送監獄
    (示意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ixabay) 張呈緯/綜合報導 澳洲長期存在著司法體系不公平的問題,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間的差別對待,使雙方在判定為罪犯的人數上有明顯的比例差,即使歷屆政府都試圖縮減這樣的情況發生,然而這樣的狀況還是發生在各層面的監獄當中。
  • 對永煤控股立案調查,監管就得有堅硬的「牙齒」
    這是繼華晨集團及其相關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後,又一家連同中介機構一併被調查的企業,也是十分相似的案件。因為,兩家企業都是前些年盲目擴張、過度負債,尤其是債券發行,一味地依靠發新債還舊債,直到今天新債發不動了,舊債也就還不上,最終出現債券爆雷現象。
  • 試行企業「休眠」制度!成品油監管!豆芽等產品類別界定!這些意見...
    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改進政府工作,督查組堅持「開門搞督查」,問策於企、問計於民,先後走訪1300多個基層單位,訪談近5000名幹部群眾、企業負責人、創業者等,收集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1200餘條。對屬於地方政府職責範圍的意見建議,督查組已及時轉交相關省(區、市)政府研究辦理;對屬於國務院有關部門職責範圍的意見建議,國辦督查室整理後轉送相關部門研究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