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結尾處有這麼一幕:
孫悟空一覺醒來,發現唐僧、八戒、沙僧都已收拾好行李要趕路了。
唐僧說:「走!」
孫悟空很疑惑,這是什麼情況,師傅以前不是這樣的呀。
唐僧在《大話西遊》裡的經典形象是一個極其嘮叨的人:「悟空你也真調皮呀!我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亂扔東西是不對的。哎呀我話沒說完你怎麼把棍子扔掉了?月光寶盒是寶物,亂扔它會汙染環境,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現在回想起這部電影,其實說的是一個「去妄」的過程。
唐僧的典型表現是「妄語」:發言滔滔不絕的人,心裡最沒底,越有清晰思維,想法越清晰的人,話也更少。
孫悟空的典型表現是「妄念」:頭腦當中不斷冒出各種各樣的念頭,當凡人的時候想當寨主,想逍遙快活,當猴子後想當齊天大聖,想凌駕於規則和天道之上,還引發了一段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
所以,孫悟空在後邊轉變的過程中很痛苦,從一種念頭和行動多而雜的、沒有指向性的狀態,轉向最後的「截斷眾流」。「眾流」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念頭,你想要截斷「眾流」,就要回到一個最初的原點,把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剃除掉,也就是一個「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的主要理念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奧卡姆剃刀產生的背景是繁瑣哲學。繁瑣哲學有特別多的概念和實體,為了說明一個東西,會儘可能多地使用理論、權威、方法來反覆論證。這像不像我們現在很多專業的趨勢?用各種複雜的概念和技巧來包裝一個知識,最後反而把人繞暈了。
前天晚上和一個法國的朋友聊天,他說有在學Arti-shopping的課程,其實我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詞彙,後來查了,原來是海淘的意思。朋友給我介紹了很多內容和操作的技巧,我總結聽了之後,跟他說:「其實,主要是依據兩個概念,一是長尾理論,一是流量思維。」然後,我跟他介紹了這兩個概念之後,他恍然大悟,他用一口法式京腔說:「對對,就是這麼回事兒!」
對網絡營銷這一塊,我學得也不到家,以前被很多稀奇古怪的理論搞得暈頭轉向,我後來是怎麼剔除掉一些無用的概念的呢?這跟我的實踐有關,實踐中走了彎路,就慢慢摸索了一套可行的路徑。如果沒有實踐,而只是看書,奧卡姆剃刀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