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軍教授研究組

2021-02-20 本科生開放日

       陳力軍教授領銜的智慧機器人及量子通信研究組隸屬於南京大學計算機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組長期以來專注於智慧機器人技術、量子通信技術和超高頻RFID技術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


智慧機器人:包括人工智慧、自主導航、動態環境下的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和機器人作業系統(ROS)的研究、設計與實現。

量子通信:量子通信協議、量子通信網絡和量子晶片的研究、設計與實現。

超高頻RFID技術:RFID高效識別協議、無源感知技術的研究、設計與實現。

        實驗室目前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部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南京大學卓越研究計劃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

        通過多年的科研攻關,理論方面已在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計算機、物理國際頂級會議、期刊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

[1] J. Liu, S. Chen, Q. Xiao, M. Chen, B. Xiao, L. Chen, "Efficient Information Sampling in Multi-category RFID System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19. (CCF-A類期刊)

[2] J. Liu, X. Chen, X. Liu, X. Zhang, X. Wang, L. Chen, "On Improving Write Throughput in Commodity RFID Systems", IEEE INFOCOM, 2019. (CCF-A類會議)

[3] J. Liu, X. Chen, S. Chen, X. Liu, Y. Wang, L. Chen, "TagSheet: Sleeping Posture Recognition with an Unobtrusive Passive Tag Matrix", IEEE INFOCOM, 2019. (CCF-A類會議)

[4] F. Zhu, B. Xiao, J. Liu, B. Wang, Q. F. Pan, L. J. Chen. "Exploring Tag Distribution in Multi-Reader RFI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7. (CCF-A類期刊)

[5] J. Liu, F. Zhu, Y. Y. Wang, X. Wang, Q. F. Pan, L. J. Chen, "RF-Scanner: Shelf Scanning with Robot-assisted RFID Systems", IEEE INFOCOM, 2017. (CCF-A類會議)

[1] X. M. Gu, et al. Quantum experiments and graphs II: quantum interference, computation, and state gene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 4147 (2019). (中科院分區一區,南京大學分區A+類期刊) 

[2] C. H. Gao, et al. Multi-matrix error estim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Optics Express 27, 14545 (2019). (南京大學分區A類期刊)

[3] X. M. Gu, et al. Quantum experiments and graphs III: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article entanglement. Physical Review A 99, 032338 (2019). (南京大學分區A類期刊)

[4] X. M. Gu, et al. Gouy phase radial mode sorter for light: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0, 103601 (2018). (中科院分區一區,南京大學分區A+類期刊) 

[5]Y. Y. Chen, et al. Polarization entanglement by time-reversed Hong-Ou-Mandel interferen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21, 200502 (2018). (中科院分區一區,南京大學分區A+類期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實驗室不僅注重理論研究,也致力於成果的產業化。通過多年努力,智慧機器人方向,自主設計、研發集成RFID感知、計算機視覺、智慧機器人、網際網路等多項技術的智能圖書盤點機器人-圖客(TOOKER)。量子通信方面,課題組目前和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相關團隊合作搭建連接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和仙林校區的量子通信網絡。具體成果介紹如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館中收藏著海量的圖書資源可供讀者借閱。然而頻繁的圖書取閱與上架容易導致圖書錯架擺放。一旦錯架,讀者就很難找到想要的書籍,造成圖書資源的嚴重浪費。為解決該問題,團隊在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融合方面開展大量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自主研發全球首臺智能圖書盤點機器人-圖客(TOOKER),實現了全自動化圖書盤點。

        目前,圖客已研發到第四代產品,圖書盤點效率每小時超過20,000冊,漏讀率低於1%,定位精度高達98%,實現了釐米級圖書定位。圍繞圖客,團隊已有12項中國專利被授權,並申請了4項國際專利。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多家圖書館已經部署使用圖客,並受到CCTV、江蘇衛視等多家媒體的熱誠關注,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圖客徹底解決了千百年來圖書館找書難的問題。

        量子通信以量子態為信息載體,利用量子力學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保證通信雙方可以實現無條件安全的通信。因此,量子通信技術受到世界各國物理領域和信息領域的學術界、企業界和國防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為研究熱點以及關乎國家安全的新興產業。

        目前研究組量子通信團隊作為核心團隊參加南京大學卓越研究計劃,和物理、電子等學院合作搭建連接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和仙林校區的量子通信網絡。通過半年的努力,網絡已經完成驗證系統原型搭建,開始在實際光纖中部署、測試。

        2018年,團體自主設計並實現的智能圖書盤點機器人-圖客在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最高獎項:特別金獎

研究組學生每年都有到國內外參加各種會議、交流、訪學的機會。

研究組不定期組織學生舉辦各類活動。

        實驗室學生就業面廣,根據自己的興趣,有學生進入南京大學等高校任教,有在14所等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有入職阿里、網易、華為、騰訊、微軟、摩根、EA、美團、小米、京東等國內外知名公司從事研發工作。

陳力軍 教授

        Email : chenlj@nju.edu.cn,

        電話 : +86-18951991936,

        計算機系602室

劉佳 助理研究員

        Email : jialiu@nju.edu.cn,

        電話 : +86-13951891587,

        計算機系719室

江東 助理研究員

        Email : jiangd@nju.edu.cn,

        電話 : +86-15751868761,

        計算機系302室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系季威教授研究組在表面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季威教授研究組與多倫多大學諾貝爾獎得主John C.Polanyi教授研究組合作的研究論文以 「How Adsorbate Alignment Leads to Selective Reaction」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ACS NANO》雜誌上【ACS Nano, 2014, 8 (8), pp 8669–8675;DOI: 10.1021/nn503721h】。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首次報導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首次報導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完整結構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14個亞基組成的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完整結構》(Structure of the intact 14-subunit human
  • Development Cell:孟安明教授研究組斑馬魚神經幹細胞研究新進展
    為了進一步證明上述結果,研究組選擇了轉基因斑馬魚TG::huC(S)-GFP(M4-GM2)作為研究模型,其中GFP特異表達在背側的初級RB神經元中。他們發現抑制sp8和sp8-like基因表達能夠協同促進初級RB神經元的形成。
  • 地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發文揭示中國汙染減排可抵消全球變暖對空氣...
    清華新聞網8月6日電 8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題為「氣溶膠直接輻射效應減弱可減緩氣候變化對中國空氣品質的懲罰效應 」(Weakening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mitigate climate penalty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山西大學教授研究組發現調控植物花葯發育和花粉成熟的新基因
    山西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趙淑青教授課題組以擬南芥花葯為實驗材料,詳細比較了擬南芥野生型、RUS4基因敲減、過表達等不同株系中花葯發育的細胞生物學過程,通過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證明RUS4可以通過調節花葯藥室內壁次生加厚關鍵
  • 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提出離子通道動態雙構象轉換的離子選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德國萊布尼茨分子藥物所Adam Lange及孫涵課題組合作,應用固體核磁共振、單通道電生理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揭示了NaK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新機制。   田長麟教授課題組已畢業博士研究生史朝為、何垚,以及Adam Lange組的博士生Kitty Hendriks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及合肥大科學中心的基金資助。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實驗員招聘啟事 2010-09-24 16:06:05| 中公教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實驗員招聘啟事因實驗需要
  • 清華物理系尤力研究組發現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
    清華物理系尤力研究組發現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尤力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及其三劈裂結構的測量》(「Observation of broad d-wave Feshbach resonances with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李傳友研究組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
    該研究組最近的研究發現,茉莉酸信號通路的核心轉錄因子MYC2通過正向調控機械損傷相關基因及病程相關基因等與抗病抗蟲密切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實現植物對病蟲侵害的有效防禦。利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與全基因組表達譜--測序(RNA-Seq)相結合的手段,李傳友研究組在番茄全基因組範圍內確定了一系列MYC2直接結合的靶標基因。
  • 遺傳發育所研究組聯合揭示蛋白聚集體選擇性自噬調控的新機制
    細胞生物學著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於2017年4月12日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導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楊崇林及其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郭偉翔及其研究組合作的研究論文「The BEACH-containing protein WDR81 coordinates
  • ...中心王健研究組及合作者的最新成果:反常量子格裡菲思奇異性的...
    王健研究組與謝心澄院士、馬旭村研究員、林熙研究員、薛其坤院士等合作者在前期二維超導的相關研究中發現了超導-金屬相變中的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Science 350, 542(2015)】, 並被同期perspective評論文章Science 350, 509 (2015)專題報導。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過程清華新聞網5月15日電 5月9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Kobilka)教授研究組於《細胞》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G蛋白偶聯受體- G蛋白複合物形成過程的結構機理》(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GPCR-G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的研究論文。
  • 清華大學地學系關大博教授研究組發文評估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對經濟...
    清華新聞網6月11日電 6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關大博教授研究組聯合國內外多所研究機構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合作發表題為「全球疫情控制政策對經濟影響的評估」(Global supply-chain effects of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的研究論文
  •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核糖體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細胞中的分子機器。所有生物,包括微小的細菌直至人類個體,都依賴核糖體對各種各樣的蛋白質進行生物合成。作為一個分子量巨大的複合物,核糖體本身是如何在細胞中由多條RNA鏈及超過70種蛋白分子裝配而成?
  • 物理學院王牧和彭茹雯研究組在光與人工微結構相互作用...
    昨日小南推文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研究組在光與人工微結構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性地利用人工超構表面實現了多種偏振態任意組合的同步調控,給出了多路徑多種偏振態同步調控的一般性原理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張月蘅研究組提出高效寬譜THz上轉換光子型成像
    張月蘅研究組提出了利用同質結內光發射探測器(HIWIP)來實現THz信號探測,產生的光生載流子注入集成外延的LED中,驅動LED發出近紅外光子,實現THz-NIR光學頻率上轉換(HIWIP-LED上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