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

2020-11-29 大眾網

  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據了解,基因編輯產業化項目於2018年5月24日籤約落地濟南,項目成立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目標是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科技生物技術企業,成為基因編輯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引領者,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物提質增量和生命大健康各個領域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舜豐生物總經理李峰介紹,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夠對生物體的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工程技術,四次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科學進展」。2020年10月,新型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開發者榮獲諾貝爾獎,該技術僅用了8年時間就獲此殊榮,可以說對生命科學領域產生了革命性影響。CRISPR-Cas9系統主要由兩個元件組成,一個是負責斷開 DNA雙鏈的「剪刀」——核酸酶Cas9,另一個是負責精確定位的「導航系統」——sgRNA,「導航系統」可以帶著「剪刀」在基因組的茫茫大海中找到我們想要編輯的位點,斷開 DNA雙鏈來完成精準的修飾工作,就如同我們在電腦上編輯一篇word文檔一樣。

  這種「基因魔剪」黑科技,正是目前基因科學領域的「5G」卡脖子技術,是我國打造科技強國的必爭之地。舜豐生物作為國內獨家擁有原創基因編輯核心技術底層專利的企業,已成功解決了這個「卡脖子」技術難題。

  目前,該技術已經在生物醫療、基因檢測、精準育種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價值。在農業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將成為作物育種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可以安全、高效、精準地實現作物性狀改良,解決了傳統育種周期長、目標不精準的問題。一方面為「中國人的飯碗裡裝中國糧」提供技術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將更好地滿足下遊產業乃至消費終端的需求,未來品質、風味、營養、抗性和特殊功能食品等都可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進行定製。在檢測領域,依託基因編輯技術創新的基因檢測技術在腫瘤診斷、病毒或病原微生物檢測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舜豐生物已成功開發基於Crispr+cas的核酸檢測體系及「新冠病毒」半小時核酸快速檢測試劑盒;在醫療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可重新定義先天性疾病、癌症等領域的治療,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位於山東省工研院地塊,項目規劃建設用地80畝,規劃建設總建築面積952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全光照智能化溫室、10000平方米快速育種植物工廠及技術平臺實驗大樓、企業孵化基地等,將打造基因科學領域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舜豐生物首席顧問專家表示,舜豐生物已經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匯聚了由國內外專家領銜的180餘人研發團隊,累計申報50餘項發明專利,創製了多種高產、耐逆、高品質的作物新種質。「這是十分令人振奮和欣喜的,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做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基因編輯技術產業化開拓者、引領者。」

  ●延伸閱讀

  基因編輯與轉基因完全不同

  不久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袁隆平的研究團隊同樣利用了這把「基因魔剪」,將水稻中參與吸收鎘離子的基因敲除了,獲得了不吸收鎘離子的水稻品種。這項技術的運用,為解決鎘汙染土地種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基因編輯技術育種與我們常聽到的轉基因技術育種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外部基因導入到目的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造生物。轉基因導入的基因片段在受體基因組中插入的位置是隨機的,並不固定。基因編輯技術不轉入外源基因,只是對作物內部存在的基因進行修飾。基因編輯技術通常是將農作物本身的一些「不良基因」敲除,達到去劣存優的目的。基因編輯的工具,如同上了屋的梯子,在使用完畢後,就被剔除了。在最終獲得的植株中,並沒有殘留一點外源成分,因此在作物改良的生產應用上更為安全。(新時報記者王穎軍)

推薦閱讀

  • 經過近半個月的熱源調試,11月15日,濟南市正式進入供暖季。供熱首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歷城區將山佳苑小區,感受今冬供暖溫度。[詳細]

  • 活動現場,來自章丘區繡惠街道王金村蔥農苗發潤憑藉大蔥高度、蔥白長度、蔥白直徑、單株重量四項指標綜合得分最高勝出,奪得2020年「蔥狀元」稱號。據悉,章丘大蔥之所以品質獨特、高大魁偉,主要源於優良的品種特性、特有的栽培方式、獨有的地理區域、豐饒的水土條件和良[詳細]

  • 濟南歷城區小井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熱衷於收藏酒瓶已經22年的時間,目前為止,已收集了大大小小3000多個酒瓶。葫蘆、足球、金魚、公雞、瓦罐……白酒、洋酒、葡萄酒,各式各樣的酒瓶造型都能在這裡找到,這些酒瓶按照不同造型擺放整齊,佔滿了六個貨架。[詳細]

  • 今日下午,濟南市氣象臺發布明顯降雨、降溫預報,受氣旋影響,預計17日下午到18日濟南市有一次大雨、部分地區暴雨過程,全市平均過程降雨量30~50毫米,局部地區超過6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17日夜間到18日上午。[詳細]

  • 11月16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濟南水務集團獲悉,為保障供水水質安全,18日,中建國熙臺、路勁東城、茗築美嘉等小區將停水降壓。[詳細]

  • 11月16日上午,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濟南市科技局副局長黃濤、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安彪、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民、濟南高新區創新谷發展中心主任陳曉勇、濟南高新區創新谷街道辦事處書記耿春山、濟南高新區創新谷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安[詳細]

相關焦點

  •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開工
    11月16日上午,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在濟南高新區創新谷開工。基地將承接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的落地轉化,並打造基因科學領域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目前,基因科學領域「卡脖子」技術是我國打造科技強國的必爭之地。
  •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開元 濟南報導11月16日上午,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化項目於2018年5月24日正式籤約落地濟南,項目成立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舜豐生物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目標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科技生物技術企業,成為基因編輯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引領者。
  • 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11月16日上午,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儀式在濟南高新區創新谷舉行。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物提質增量和生命大健康領域提供全新解決方案。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夠對生物體的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工程技術,曾四次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二、國內基因治療產業發展趨勢趨勢一:政府成為重要入局者,構建產業生態,服務產業創新。近年以來我國各地政府細胞/基因治療領域創新服務體系布局加速,北京、濟南、深圳、四川等地產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2020年11月16日,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項目規劃建設用地80畝,規劃建設總建築面積952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全光照智能化溫室、10000平方米快速育種植物工廠及技術平臺實驗大樓、企業孵化基地等。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我校這個技術解決了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MNP標記法由彭海教授團隊原創發明,解決了多項生物DNA鑑定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克服了原有技術在準確性、效率、實驗汙染等方面的局限,準確性提高到99.98%以上,極大地提升了檢測效率,帶動了生物身份檢測技術與應用的革新。
  • 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聽聽院士大咖怎麼說
    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電子材料成關鍵「電子材料過去不太受重視,人們比較關注器件、整機。但現在很多『卡脖子』技術都落到電子材料上,大家開始審視產業鏈的安全,也更加重視關鍵電子材料的供給保障能力。」屠海令院士表示。
  • 中科院強勢發聲,劍指光刻機,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
    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根據了解,中科院最近已經表示,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在2021年到2030年之間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將主要的力量集中國家最為關注的重點領域,徹底解決西方卡脖子的難題。有關於晶片的製造主要需要光刻機,而如今中國科學院明確表示將會進行自主研發光刻機,也使得光刻機巨頭ASML有所擔憂,其趕緊發表聲明表示將會加大在中國市場的布局,目的就是希望中國方面加大對其光刻機的購買而不是自主研發。
  • 變「卡脖子」清單為任務清單,「B計劃」是科研創新必答題
    圖片來自國新辦網站「我們把『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了中科院「率先行動」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並表示「率先行動」第二階段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包括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等,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攻關。消息一出,引發廣泛關注。
  •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原標題: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石化集團12月25日宣布,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SINOMACS ATSⅠ型鑽井旋轉導向系統取得突破性進展
  • 基因組編輯技術解決馬鈴薯自交不親和難題
    8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克服了馬鈴薯自交不親和難題,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Nature
  • 國家三部門牽頭,70家單位協作,誓要破解晶片「卡脖子」難題!
    國家三部門牽頭,70家單位協作,誓要破解晶片「卡脖子」難題!以前晶片領域需求最大的場景是在手機和電腦上。一部手機大概需要數十個晶片,一臺電腦的晶片數量更是超乎想像。如今晶片行業需求端又增添了一個重要場景——智能汽車。
  • 「牢記囑託 走在前列 全面開創」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 濟南基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7日訊 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濟南推動基因編輯產業發展,打造基因產業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項目基地昨天在濟南高新區開工建設。與轉基因技術不同,基因編輯技術不植入外源基因,只對作物內部基因進行修飾,在作物改良的生產應用上更為安全。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鋒說:「打個比方,水稻好不好吃,抗不抗病可能只是一個基因位點的改變。
  • 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濟南觀摩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五個項目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賦能「十強產業」發展「超級計算」被稱為推動經濟轉型和驅動科技創新的加速器,是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展開白熱化競爭的國之利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項目,是國家布局的六大超算中心之一,是濟南超算中心科技園的重大支撐項目。
  • 自貿濟南片區發力數字產業:加快建設全國最快超級計算機
    入圍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有了一種縱橫捭闔的感覺。在新產業集群、「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方面,瞄準的都是萬億級規模。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山東等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山東自貿試驗區包含濟南、青島、煙臺3個片區。
  • 院士呼籲適度放開基因編輯
    隨著中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的提法出臺,「基因編輯」等名詞再度引起關注。「生物育種包括基因編輯技術、轉基因技術、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基因編輯技術。」2020年12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第九屆全國媒體轉基因報導沙龍上表示,生物育種技術用好了,我國的種業就能夠趕超世界,就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瓶頸問題。多位專家呼籲,對基因編輯育種的監管不應該按照轉基因育種管理,應適度放開。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基因編輯和轉基因常常被混為一談。
  • 全國唯一!濟南這家企業拿下兩個核電領域核心技術許可,打破國外
    12月2日上午10點,美核電氣(濟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李蘇在坐落於濟南高新區齊盛大廈的研發中心內,正帶領團隊展開對主給水超聲波流量計測試方案的討論。這又將是一款打破美國壟斷的核電關鍵儀控裝備。由於技術壟斷,現有儀控裝備不僅售價昂貴,超過千萬元,而且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還存在極大的供貨風險。
  • 濟南量子產業開啟新時代
    3月8日,我市發布國內首個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成為全國首個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高新區已經初步聚集較為全面的量子科技產業鏈元素,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建設載體、孵化企業,把好的量子科技產品推向市場。」濟南高新區量子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 基因編輯的倫理難題解決了嗎
    生命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推動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了真正解決致病原因,我們也迎來了基因編輯的登場。最好的方式,是能夠修復基因突變。於是,在科研人員長期探索下,一種名為「單鹼基編輯法」的全新基因編輯方法誕生了。簡單來說,如果CRISPR-Cas9技術是基因組的「剪刀」,那麼單鹼基編輯方法就是「鉛筆和橡皮」,可以擦除並重寫基因中的一個字母。這種技術無需使DNA斷裂,就能完成基因的精準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