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HG:發現新基因PRRT2有助於揭示嬰兒癲癇的秘密

2020-11-24 生物谷


小鼠PRRT2全長及其截短形式與GFP融合後表達情況,圖片來自Nature Genetics, doi:10.1038/ng.1008。

良性家族性嬰兒癲癇症(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BFIE)在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沒有發熱症狀而且是在家族中發作的嬰兒癲癇(infantile seizure),但是迄今為止它的病因一直難倒了研究人員。然而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弗洛裡神經科學研究所(Florey Neurosciences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和來自南澳大利亞大學的分子遺傳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2012年1月13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期刊上。

BFIE是一種之前健康的嬰兒在正常條件下不斷發展而產生的疾病。當嬰兒大約6個月大時,癲癇開始發作,但是當它到達2歲時,該疾病就停止發作。BFIE是一種罕見形式的癲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了全世界大約40個患這種疾病的家族。身上這種基因異常的一些小孩在童年時期或青春期後期發展為一種不同尋常的稱作發作性運動誘發性舞蹈手足徐動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 PKC)的疾病。

當患這種疾病的人們開始運動時,這種運動症導致他們的肌肉發生突然的和短暫的硬化或扭曲,比如當交通燈變綠時,他們橫跨馬路時經常遇到困難。儘管這種症狀能夠通過藥物治療而被輕鬆地控制,它仍能影響生命質量而且可能阻止人們參與一些活動。

如今,研究人員發現患這種症狀的家族在稱作PRRT2的基因上發生變異,這可能導致它編碼的蛋白不能正確地形成。迄今為止人們對這種基因的功能一直未知,而且也不理解這種基因的變化如何導致小兒癲癇發作。發現這種基因將為更多了解大腦功能和是什麼導致癲癇發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兒科神經病學研究機構主任Ingrid Scheffer教授說,這一發現將幫助家人了解為什麼他們的嬰兒患上癲癇,將確保嬰兒不再發作癲癇,也不會產生長期問題。它也將有助於早期診斷和合適地治療這種運動症。(生物谷:towersimper編譯)

延伸閱讀:
Cell Rep:大腦PRRT2基因引發嬰幼兒驚風

PRRT2 Mutations Cause 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and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Choreoathetosis Syndrome

Sarah E. Heron, Bronwyn E. Grinton, Sara Kivity, Zaid Afawi, Sameer M. Zuberi, James N. Hughes, Clair Pridmore, Bree L. Hodgson, Xenia Iona, Lynette G. Sadleir, James Pelekanos, Eric Herlenius, Hadassa Goldberg-Stern, Haim Bassan, Eric Haan, Amos D. Korczyn, Alison E. Gardner, Mark A. Corbett, Jozef Gécz, Paul Q. Thomas, John C. Mulley, Samuel F. Berkovic, Ingrid E. Scheffer and Leanne M. Dibbens

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 (BFIE) is a self-limited seizure disorder that occurs in infancy and has autosomal-dominant inheritance. We have identifie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PRRT2, which encodes 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 in 14 of 17 families (82%) affected by BFIE, indicating that PRRT2 mutations are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this disorder. We also report PRRT2 mutations in five of six (83%) families affected by infantile convulsions and choreoathetosis (ICCA) syndrome, a familial syndrome in which infantile seizures and an adolescent-onset movement disorder, 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 (PKC), co-occur.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mutations in PRRT2 cause both epilepsy and a movement disorder. Furthermore, PRRT2 mutations elicit pleiotropy in terms of both age of expression (infancy versus later childhood) and anatomical substrate (cortex versus basal ganglia).

相關焦點

  • AJHG:GWAS之後,如何進一步深入基因研究
    2019年5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針對大量人群尋找有助於常見的多基因特徵(如身高或肥胖)的基因。這些綜合性研究經常發現大量微小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在高齡,肥胖等人群中更常發生。但這種相關性並不一定意味著因果關係的存在。雖然有許多計算算法可用於幫助提取GWAS結果,但很難知道選擇哪一種。
  • AJHG:重磅!科學家發現能夠促進機體肥胖的「滾雪球效應」基因
    2017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如果你擁有較高的體重指數(BMI),那麼你機體中或許就有9個基因會讓你增重。
  • 嬰兒癲癇伴遊走性局灶性發作的臨床及基因突變特點
    目前已發現7個致病基因(KCNT1、SCN1ASCN2A、SCN8A、PLCB1、SLC25A22、TBC1D24基因)可導致本病。該病較罕見,由於二代測序基因檢測方法的應用,國際上有關本病的報導逐漸增多。但國內尚罕見本病的系統研究報導。現對9例EIMFS患兒的臨床和腦電圖特點以及基因診斷結果進行分析。
  • 新研究揭示大腦畸形的基因源頭,儘早治療成為可能
    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疾病可能在家族中遺傳,但科學家對導致這種情況的基因改變知之甚少。 在新的研究中,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I型畸形可能由與大腦發育有關的兩個基因的變異引起。 研究顯示,當大腦的最低部分位於顱底以下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 AJHG | 盧煜明教授團隊成功構建cfDNA片段化模型,揭示DNA片段化...
    相關研究已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AJHG)上,解決了有關此過程的此前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有助於優化當前的液體活檢方法,以及為血液基礎醫學檢測開發新方法。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核酸酶缺陷小鼠模型,探索了三種酶DNASE1、DNASE1L3和DNA片段化因子亞基beta(DFFB)的作用,建立了一個可以描述cfDNA片段化過程的模型。
  • AJHG:新研究揭示智力障礙的遺傳機制
    2019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遺傳缺陷,會導致智力殘疾的發生。 這一發現將改善篩查計劃,並有助於結束全球家庭的相關症狀。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蘇塞克斯大學基因組損傷與穩定中心的Mark O'Driscoll教授和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醫院Leuven和Katholieke Universiteit的人類遺傳學中心的Hilde Van Esch教授已發現一種新的基因缺陷,這將有助於世界各地的臨床醫生準確診斷出更多的XLID病例。
  • 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近日,科學家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
  • 科學家發現長命百歲秘密:擁有"瑪士撒拉"基因
    埃利納及其研究團隊描繪出的「瑪士撒拉」基因圖譜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最新調查研究結果揭示,能否達到長命百歲這一人人羨慕的目標,和您的生活習慣可能關係不大。科學研究者通過對百歲及九十多歲老人群體,及其長輩家庭成員基因研究發現,部分老人體內含有的這種「瑪士撒拉」基因是他們可以長壽的關鍵因素。  科學家認為,這種「瑪士撒拉」基因不但可以幫助長壽老人抵禦不良習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而且還可以有效抵禦老年人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瑪士撒拉」基因可以讓這些老年疾病的發病時間延緩30年左右。
  • ROBO1基因被發現有助於大腦發育,某種程度決定個體數學能力
    德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名為ROBO1的基因有助於大腦發育,這也能提高數學成績。以前人們已經發現遺傳學和數學成績之間有很強的聯繫,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基因是如何幫助提高數學能力的,也不知道它們在大腦中的作用。
  • 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僅在中國,心血管病患者就約有 2.9 億,即每 5 個成年人中有 1 人患心血管病,每年更是有約 350 萬人死於心血管病,佔總死亡原因的 41%,居各種疾病之首。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為了了解心肌小梁的作用,包括冷泉港實驗室、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對英國生物樣本庫的 18,096 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並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掃描數據。
  • 《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這些結構被認為有助於心臟發育,但它們在成人中的功能自 16 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為了了解心肌小梁的作用,包括冷泉港實驗室、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對英國生物樣本庫的 18,096 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並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了 25000 個心臟磁共振成像(MRI)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
  • Nature|Prrx1a缺失對斑馬魚胚胎心臟偏側性的影響
    然而,結果顯示發現prrx1ael558和prrx1ab1246在任何階段都未能導致明顯的形態缺陷,且僅與prrx1b突變等位基因結合才會導致顱面缺陷【4】。因此,Tessadori等生成了三個新的prrx1a等位基因,包含阻止mRNA產生的大片段缺失。
  • 科學家揭示「舌尖的秘密」:細菌群的分布方式,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
    科學家揭示「舌尖的秘密」:細菌群的分布方式,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影響  Evelyn Zhang • 2020-03-26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認知、記憶損傷為特徵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也是導致老年人痴呆症狀發生的主要因素,在65歲以上的人群具有很高的發病率。目前中國AD患者超過700萬,居世界首位,而且預期患者數量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而激增。然而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也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 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物體,該物體可能存在於一對黑洞周圍。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揭示暗物質的身份,並揭示時空的本質。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特殊粒子可以以類似於電子在一對氫原子周圍存在的方式,存在於雙黑洞周圍。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望解釋所謂的「引力分子」的存在。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 腦科學日報:開發多通道神經修復導管;AI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秘密
    該研究成果曾被評價為點燃阿爾茲海默症的「裡程碑式的發現」。研究提供了特定基因(APP)可以發生體細胞基因重組的新思路。健康及患病個體大腦中APP gencDNAs的存在可能與神經元正常生理功能及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都具有相關性。 2020年8月19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Christopher A.
  • Prrx1a缺失對斑馬魚胚胎心臟偏側性的影響是由於脫靶效應嗎?
    然而,結果顯示發現prrx1ael558和prrx1ab1246在任何階段都未能導致明顯的形態缺陷,且僅與prrx1b突變等位基因結合才會導致顱面缺陷【4】。在prrx1ael558突變體中,心管形成之前LPM中lefty2(lft2)的表達也不受影響。
  • 垃圾網站1年內pr值從0到6的秘密
    核心提示:這裡給大家揭秘一個企業垃圾網站1年內pr值從0到6的秘密。這裡給大家揭秘一個企業垃圾網站1年內pr值從0到6的秘密。目前很多公司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網站,網站內容以介紹企業產品為主。而它們本身的產品種類本身就不多,產品品牌效應不突出,用戶關注程度自然不高,加上沒有網站管理經驗,網站流量幾乎為零,PR值為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和網站,拓展市場,怎麼辦?一些以網站推廣為業務主打的公司便應運而生。比如眾盛科技公司等。
  • 西瓜「甜基因」馴化的秘密揭秘
    近日,國家西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北京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主任徐勇帶領團隊組織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完成新一代西瓜基因組作圖和馴化歷史分析,首次系統揭示西瓜果實品質性狀進化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GWAS分析鑑定,科研團隊獲得了與果實糖含量、果肉顏色、果實形狀、種子顏色等許多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43個信號位點,系統分析了野生西瓜對栽培西瓜的馴化歷史,鑑定了果實大小、果肉糖含量、苦味等重要品質性狀的候選基因,並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證實了α-半乳糖苷酶基因ClAGA2在西瓜光合產物卸載和果實糖積累中的生物學功能,首次揭示了西瓜「甜基因」馴化的秘密 此外,研究還發現了利用野生西瓜種質提高抗性的人類基因組滲透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