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人類的舌頭一向是微生物棲息的「敏感區」,科學家們現在已經對細菌的這一「秘密社區」有了更多發現。
3月24日,研究人員在知名國際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論文稱,細菌在厚膜中生長,不同類型的微生物聚集在舌頭表面單個細胞周圍的斑塊中。這種模式表明,單個細菌細胞首先附著在舌細胞的表面,然後隨著它們形成更大的簇而分層生長,從而創造出不同物種需要繁衍的微型環境。
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市海洋生物實驗室的微生物學家傑西卡·馬克·韋爾奇(Jessica Mark Welch)說:「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您的舌頭上建立的社區的複雜性。」
識別微生物群落的方法,通常是從各種細菌中尋找「基因指紋」。馬克·韋爾奇表示,這些技術可以揭示舌頭上的生命,但不能揭示細菌群落在外部環境中的組織方式。
因此,她和她的同事們用塑料刮刀刮擦了舌苔。然後,研究小組用不同顏色的螢光標記物標記了舌苔中的各種細菌,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結構。
細菌細胞在舌頭上覆蓋了每個舌頭表面的細胞,這些細菌細胞按類型大致分為厚的、密集的生物膜。研究人員發現,儘管來自不同樣本和人的細胞中微生物群落的整體拼湊外觀是一致的,但細菌的具體組成卻有所不同。
但是一些細菌幾乎在所有樣本中都是常見的,並且傾向於佔據舌細胞周圍大致相同的區域。例如,放線菌通常位於結構的核心,靠近人體細胞。
另一方面,Rothia傾向於以大塊的形式存在,朝向生物膜的外部,而鏈球菌則形成了一層薄的外層。這兩個組——放線菌和Rothia,對於將飲食中的硝酸鹽(一種富含葉類綠色蔬菜的化合物)轉化為一氧化氮(可能擴張血管並有助於調節血壓)可能很重要。
在從舌頭表面收集的單個人類細胞中,細菌群落的整體結構是相似的——細菌生長在較厚的層中,在人類細胞周圍(灰色)形成了拼湊的圖案,但樣品的具體組成有所不同。圖中不同顏色表示各種細菌。例如,放線菌(紅色)通常生長在人體細胞附近,而羅氏菌(藍色)則存在於靠近外部的大片區域中。
研究人員們表示,了解舌頭上不同細菌群的空間分布方式,將有助於發現微生物如何共同維護環境,保持宿主的健康,這一發現也在這一方面給出了更多啟示。
文章來源: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where-bacteria-live-your-tongue-cells-map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