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動儀你不知道的事

2020-11-29 有個素材

地動儀眾所周知,是中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那麼地動儀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張衡又是怎麼發明的呢?發明出來後這個地動儀有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來說說!

公元125年前後連接發生了好幾起地震,而且出了地震之外朝廷那邊也不安生,皇帝都換了好幾個,最後11歲的小皇帝漢順帝登基當上了皇帝。短短幾年時間地震頻發,皇帝更換頻繁,老百姓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在當時那個時代,人們對地震了解的都不太多,大家都覺得這天地之間變化和人間發生的事情是相對應的。有個詞叫「天人合一」,比方說,天上的日月星辰有什麼變化,什麼日食、月食、地震、山體滑坡、海嘯、洪水這都說明國家的統治和秩序出現了大問題。在當時古代有一種說法,那個時候人們都比較迷信,認為凡是出了這種事,皇帝肯定是做錯事了,需要皇帝下罪己詔,來檢討。

當時換了幾代皇帝後,在宦官的幫助下,最年輕的漢順帝算是即位當上了皇帝把持了朝政。其實漢順帝當上皇帝後,他身邊的人心裡有在打鼓,萬一這天下再有異常怎麼辦呢?必須找一個懂天象的人來坐鎮,這時候大家想到了一個人,一個眾望所歸的人選,大家一致公認的一個精通天文、陰陽、算術等,這個人就是南陽人張衡。

張衡被任命為太史令,太史令是幹什麼的呢?就是掌管天下曆法,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天文臺臺長。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地位很高,因為太史令在這個時候是作為上天和人類的翻譯官,還是一個很受大家尊崇的一個官位。

為什麼要選張衡來做這個太史令呢?因為張衡家裡有家族傳承,張衡的祖父當過太守,為官清廉。張衡從小也是刻苦讀書,不僅能寫一首好文章,而且還喜歡研究天文、地理、機械製造等。其實張衡也不是第一次當太史令了,當時張衡在漢安帝的時期,已經當過一段時間太史令,還做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貢獻。

當時張衡在天文方面的學術水平,那時公認的了不起。當年在朝堂上討論過關於曆法的問題,因為當時的官員覺得,災難太多,就採用當時帶有迷信色彩的老曆法。但是張衡不同意,張衡就拿出了他研究多年的天文觀測記錄,把這些記錄和各種曆法的理論推算,做出比較後,選擇了更為科學的曆法。

這次張衡再次擔當了太史令一職,定是要大展拳腳。每過多久就做出來了一臺神奇的機器,這就是傳說的候風地動銅儀,也就是現在的地動儀。地動儀在歷史文獻中,確實也出現過好幾次,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有大量的記載。這個地動儀是什麼樣子呢?跟我們現在教科書上的地動儀是一樣的嗎?還真別說,真差不錯。因為後漢書中有記載,專門對這個地動儀有詳細的描述,直徑有八尺,上面有蓋子,像是一個酒樽,在表面上還有鳥獸等動物的形象。儀器的內部有一根柱子,上面連接著八道機關,儀器的外面設置有八條龍,每條龍頭的嘴裡都鑲嵌一枚銅球。而且對著八條龍的下面有八隻蟾蜍,這些蟾蜍都是張大著嘴,就等著接龍頭吐出來的銅球。說的這麼詳細,說明當時的史官應該是見過實物的。

在後漢書中還記載有這個地動儀的預測方式,一旦哪個地方發生地震,指向那個方位的龍頭,就會吐出這顆銅珠,正好落到下面蟾蜍的嘴裡。由此來判斷發生地震的方位!史書記載漢順帝公元133年,地動儀造成之後,洛陽就發生了一場地震,但是可惜的是地動儀當時就在洛陽,等於在震中位置,所以無法確認定位。地震發生後,漢順帝是戰戰兢兢,就趕緊下了罪己詔。為了進一步了解天象,漢順帝對張衡也越發的重視,趕緊給張衡升了職,還讓張衡帶在自己身邊待命。張衡當時還真給漢順帝解釋了洛陽地震的事情,因為當時都迷信「天人合一」只要有災難發生,那肯定是皇帝做了不對的事情造成的。那時候是宦官和外戚一塊把持朝政的,一邊是皇帝的老丈人家,一邊是當年擁立漢順帝的19名宦官,這19名宦官擁立漢順帝當上皇帝後,皇帝就對這19名宦官封了大官。因此東漢就向著宦官當權的末路是越走越近,張衡對這些宦官當權的事情都看在眼裡,也很有想法,所以就借著地震的時機,就委婉的向皇帝提意見。意思就是說皇帝有點大權旁落。還沒等漢順帝反應過來,宦官們就反應過來了,於是張衡就成了這些宦官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在宦官的密集攻擊之下,漢順帝只有無奈的讓張衡離開了京師。

在公元138年隴西還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在這時候張衡留在京師的地動儀就登場了。張衡列傳中記載地動的龍嘴裡吐出了龍珠,方位正好是隴西方向,使得京師的不少人都感到很奇怪,結果過了兩天果真就消息傳來,說是隴西發生了大地震。

從此京師上下對地動儀是心服口服,地動儀也一舉成名。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史書名氣這麼大的地動儀,在後代人嘗試復原之後,卻沒有產生這樣的效果。當年仿製的地動儀就放在北京,後來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地動儀並沒有給出預測感知。難道是史書記載的有問題,還是後代人仿製的時候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張衡死後五十年,一位來自隴西的軍閥,董卓來到洛陽。董卓來的洛陽後,因為要製造錢幣就把當時洛陽的銅製品全部煉化,據推測當年的地動儀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毀掉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課本為什麼把張衡地動儀的資料刪了嗎?這才是原因!
    你知道課本為什麼把張衡地動儀的資料刪了嗎?這才是原因!說到張衡,相信大家都對這個名字非常的熟悉,因為我們在小學接觸的課本上就有他的名字。當時學習到關於他的內容,是因為他在數星星。他知道了多級刻漏,古代的時候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子,手中有手錶,有鍾,又或者是有手機作為計時,所以刻漏是作為古代的計時工具。而他所製造的器皿中,最出名的相信就是我們都聽過的地震儀了,它在古代的時候還不叫地震儀,它被叫為候風地動儀,這個東西也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中。但是當時張衡所製作的地動儀,在戰亂中已經沒有了。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後漢書·張衡列傳》本是很平靜的一天,但在都城洛陽的百姓卻吵成一團。因為都城洛陽的一個機器發生了異常情況,這個機器就是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這個機器上的西北方向掉出一顆銅球,銅球不偏不倚落在了地動儀下方的額銅蛤蟆口中,人們都在說這個破機器沒什麼用。
  • 關於地動儀的玄機,逐漸露出的真相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原來小時候學的地動儀原理是錯的,帶你看看真實的地動儀
    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了一千多年。
  • 張衡不只發明了地動儀,他其他成就你知道多少?
    地動儀地動儀結構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14]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
  • 外國專家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假的,不科學,你怎麼看?
    首先,現代人看到的地動儀只是考古學家王振鐸先生根據記載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製成的,它本身就不是漢代的地震儀,只是一個近似的複製品,它根本沒有實現百分之百的復原,所以要求它來預測地震有點荒唐,拿它來否定張衡的地動儀更神似於隔山打牛。其次,地動儀可能毀於東漢末年的戰火,複製不了不等於它不存在。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第二中國古代,特別是張衡所處的東漢時期,地震頻發,而史料記載的張衡地動儀起作用的一次卻只有隴西大地震那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關於張衡地動儀「驗之以事」的記錄了。要知道如果真有張衡地動儀,且具有「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效果,那麼這可是在古代最快傳遞地震訊息的工具了,比起驛站和烽火要快得多,能讓朝廷早點知道地震的大致方位,也有利於朝廷早點準備籌款抗災,防止民變,如此好的工具,每朝每代都應該詳細了解其原理並多製作幾個好好維護,怎麼可能就不明不白的失傳了呢?這也是關於張衡地動儀不合邏輯的地方。
  •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10月9日,一則《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復原模型飽受爭議》的報導,引起了網友的大討論。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科學史界主流觀點認為,以往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宣傳並不科學,因而在無定論之前,從教材中刪除地動儀,也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從張衡地動儀發明出來以後,便不斷測算出哪個方位地震,關於一次地震,史料有專門的記載。當時,地動儀上曾經一龍機發,但是人們完全感覺不到地動,所以,雒陽學者都覺得地動儀不足為信。然而幾天過去後,有人前來送信,果不其然,在隴西地界發生地震。從那以後,眾人都對地動儀的巨大作用深信不疑,並且完全依賴於地動儀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不簡單的是,這種情緒又被上升到了民族精神、文化脊梁等方面上,引起情緒地震也就不足為奇。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
  • 關於瑞士首都,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瑞士首都,你不知道的事 2020-06-25 0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發明,這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發明之一,相信有許多人知道地動儀還是因為他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因為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被教科書刪除了。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畢業多年之後,你還記得多少課本中的知識?比如說這個人,你是否還有印象?是不是已經把學到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不過沒關係,說到他的名字,你肯定會很熟悉,他就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此外,還有人甚至認為它根本就不存在。在質疑的聲音中,奧地利人雷立柏的觀點最為尖銳,他曾撰寫《張衡:宗教與科學》,認為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來,地動儀失傳了,就說明它不科學、無實用性,沒有不失傳的道理。但更多學者相信地動儀真的存在過。
  • 1800年前的地動儀真能預知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太現實
    關於地動儀的記載有不少,但它不能夠預測震級。其實從它能夠記錄地震來看,就比西方第一臺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那臺地震儀在1856年被製作出來。但伴隨著戰亂,地動儀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只有一百多個字的文字記載。它的樣子跟工作原理也沒有被留下來,於是就有人提出了質疑,古人都不知道地震是什麼原理,怎麼會探測出得動的方向?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如今不在教科書?專家:還不如房梁吊肉管用
    直到2016年時,課本的正文、課後活動及知識拓展部分仍然沒有張衡與地動儀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直到2018年時才有所改善,課本中提到了張衡與地動儀,卻刪除了其中的正文介紹。如今大家所熟知的地動儀,是王振鐸先生參考《後漢書》記錄的那200字,通過直立杆原理來構建完成的。由於他並非地震領域專家,因此他認為,地動儀預測地震的原理是這樣的:每當有地震發生時,內部的都柱便會倒向其他方向,從而觸發機關,完成地震預警。但是,這樣的說法未免太過粗糙,畢竟預測地震是一件極其精密的事,如果按照這套說法來做。
  • 張衡的地動儀至今是個謎,課本中的地動儀原理欺騙了我們很多年
    地動儀是東漢著名的發明家張衡發明的,關於地動儀有一個故事,一天,地動儀測出了地震的方位,而京都地區沒有人感應出來,於是就認為張衡在說謊,因為當年的消息傳遞上非常的困難,經過幾天的時間,地震的位置傳消息過來了,於是人們都知道張衡的地動儀能夠測出地震方位的事情。
  • 日本專家否定地動儀存在,給出證據言之鑿鑿,中國專家不自信了
    其中,後人引以為豪的地動儀,就是在宋朝發明的。但現在國外卻有一則說法,想要推翻中國古代地動儀的存在,給出證據並且號稱言之鑿鑿。懷疑地動儀不存在的證據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國外關於中國張衡地動儀的否定說法掀起了狂潮。
  • 歷史最大陰謀:張衡—候風地動儀
    我先不說張衡的候風地動儀靠不靠譜,後面我會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為什麼說地震能被預測呢?我們知道,在地震前期,幾分鐘到兩三天內(一天內的居多),很多動物都會有異常的反應,例如,牛、馬、驢、騾驚慌不安、不進廄、不進食、亂鬧亂叫、豬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還有蛇冬眠出洞,這些都可以說明,地震前期是能夠被感知的,只不過人感知不到。那我們再來看看地動儀。
  • 有關張衡地動儀,你為什麼覺得被教科書騙了?
    日前,一則關於「張衡地動儀從教材中刪除」的新聞曾引發熱議。其實除了張衡地動儀,很多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都入選了中學課本,有一些也產生過爭議。張衡地動儀的複製品為何不能預測地震?指南針的始祖「司南」到底能不能指南?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還是改進者?讓我們一起來考證一下。(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中學課本裡的中國古代科技」專題)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這兩天,「張衡地動儀」從新編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消失一事,引起了輿論的關注。①「張衡地動儀」究竟因何從教科書中消失?「張衡地動儀」早已失傳。我們熟知的地動儀模型,是學者王振鐸根據《後漢書》中關於地動儀的196個字的描述,借鑑日本地震學者荻原尊禮的「直立杆原理」,於1951年製造出來的。「王氏地動儀」造出後,引起國內媒體的空前關注,隨後被寫入了教科書,使其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