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智慧地鐵發展白皮書發布,經開區多家企業助軌道交通智慧化

2020-11-23 澎湃新聞

首都智慧地鐵發展白皮書發布,經開區多家企業助軌道交通智慧化

2020-11-1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發布《首都智慧地鐵發展白皮書(2020版)》(以下簡稱「白皮書」),提出到2025年將實現首都地鐵重點功能場景的智慧化,基本形成乘客智能化自助出行服務體系和智慧安檢新模式。和利時、全圖通、比澤爾等多家經開區企業先後推出地鐵控制、定位等創新產品,將為軌道交通智慧化提供支撐。

和利時推出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

新型城軌集成平臺

響應智慧地鐵發展,和利時推出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新型城軌集成平臺,塑造以城軌信息模型為核心的平臺能力,實現基於統一數據共享的業務流程,進而實現聯合競爭和共同發展,提高城軌核心競爭力,高效實現城軌智慧應用。

在中國目前建設線路裡,已經有50%基本上都會上城軌雲,推進力度較大。和利時綜合智能運維解決方案,涵蓋智慧車站管理系統、智慧運維監測系統、智慧調度決策系統等,可實現智能互聯、智能可視化、智能檢修和智能計劃,打造軌道交通智慧運維新前景。本次推出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新型城軌集成平臺,主要考慮到隨著智慧城軌的發展所提出了新的需求,基於當前雲的架構要做快速的智慧城軌新的應用存在一些瓶頸。

▲和利時行車綜合自動化系統

和利時研發的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定義框架及標準規範,特別通用的功能會開放出來,倡導各個廠家也按數據接口規範服務接口規範來做,優化城軌業務流程,實現基於統一數據共享的業務流程,具備完備的城軌通用服務能力,提高城軌核心競爭力,依託統一的開發運行環境,高效實現城軌智慧應用,支撐打造城軌生態圈,實現聯合競爭和共同發展。具備後發優勢,應用比較先進的一些技術,該平臺是一個端-邊-雲協同一體化的平臺,採用了「容器化」技術,比傳統虛擬化的資源佔用率能降低10-20%左右。

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城軌產品部經理劉小樹介紹說,車站級智能控制的功能承載的底座典型的應用場景,如車站裡的環境控制、節能控制,要採集大量數據,對變量通過複雜算法在車站產線級做計算,再如設備診斷,電扶梯等一些車站設備,需要做現場採集,和協議的轉化,還需要做複雜的計算,都能通過新的城軌集成平臺,快速轉化成智慧化控制應用場景。

全圖通「地下北鬥系統」展開試驗

白皮書是北京地鐵未來一段時間開展智慧地鐵建設的行動綱領。全圖通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憑藉研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定位系統在北京地鐵四惠站展開試驗經驗,參與了白皮書編寫。

導航是乘客們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是目前手機裡的導航功能都只能在室外實現。在城市軌道交通定位系統試驗段,在地鐵站內,乘客用手機不僅能全景導航換乘路線,還能用拍攝的現場照片識別所在具體位置。因此,這套處於建設中的城市軌道交通定位系統也被稱為「地下北鬥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定位系統在北京四惠站的應用截圖

在城市軌道交通定位系統後臺監控畫面上,全景顯示了地鐵站內的全貌,包括閘機位置、售票區位置等,同時還顯示了攜帶系統終端測試設備的工作人員在地鐵站內的實時位置和歷史路線。定位只是這套系統的功能之一,對於地鐵管理方來說,如何實現更加智慧的管理尤其重要。

地鐵的巡檢和維護大多在夜間進行,工作中缺少監控和管理的技術手段,哪些地方可以進入,哪些地方屬於禁止進入的危險區域,全靠管理制度、培訓和經驗。而今後依靠定位系統,工作人員攜帶終端進入地鐵,管理人員可以在系統上對危險區域進行設定,一旦工作人員靠近危險區域,終端設備就會發出提醒,管理人員的顯示屏上也會同步出現預警信息。基於超寬帶技術和空間數位化技術的定位精度可達到30-50釐米,而這正是未來引入機器人巡檢、開展機械控制、提高調度效率和應急指揮等建設智慧地鐵的必要前提。

比澤爾壓縮機綠色助跑

綠色節能環保是高速動車組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線的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採用區內企業比澤爾的「多目標均衡綜合節能技術」,列車在同等運行速度條件下人均能耗每公裡降低10%,噪音降低2分貝。

該列車設計運營速度400km/h,並且能夠在不同氣候條件、不同軌距、不同供電制式標準的國際鐵路間運行,具有節能環保、主動安全、智能維護等特點,是新時代我國高速鐵路裝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創新成果。在比澤爾壓縮機的保駕護航下,當列車以400km/h運營時,能耗與噪音水平與350km/h的高速動車組相同,在提升速度的同時並不增加能耗,堪稱節能環保的綠色列車。

▲400km/h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

比澤爾擁有專業壓縮機、壓力容器的製造和銷售經驗,超過20年的研發與使用經驗,有超過50個型號的CO₂(二氧化碳)活塞壓縮機能夠覆蓋亞臨界、高承壓跨臨界、以及跨臨界等多種使用工況。超過13萬臺的使用經驗讓比澤爾對CO₂系統的應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獨特的技術提升。跨臨界CO₂系統的運用,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減少亞臨界復疊系統中氟利昂的添加,減少碳排放,降低溫室效應的影響;另一方面,高效的製冷技術可減少能耗,有效降低列車運營成本。

目前,比澤爾CO₂壓縮機在中國的用量也在逐年攀升,被大量用於商超,冷庫,熱泵等眾多領域。此次成功助力我國標誌性軌道交通項目進一步展現了比澤爾不凡的製冷技術,也為今後應用於其他全球軌道交通高速客運裝備打下夯實的基礎。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田豔軍

原標題:《首都智慧地鐵發展白皮書發布,經開區多家企業助軌道交通智慧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5G+」戰略助推智慧地鐵建設發展——中國移動石家莊市軌道交通...
    他介紹了石家莊市軌道交通項目概況和探索智慧城軌、智慧出行的發展之路,並指出,「十四五」時期,5G、雲平臺、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引領新時代發展,石家莊地鐵將緊跟時代步伐,立足5G技術,創新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產品,用科技提高效率,讓智慧伴隨出行,全力打造數位化和智慧化的創新型地鐵,著力推動軌道交通行業智能化升級、跨界融合、系統創新等技術發展。
  • 「雲上地鐵」來了!騰訊聯合廣州地鐵發布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
    9月9日,智慧地鐵示範車站在廣州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線。同時,廣州地鐵與騰訊公司聯合推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穗騰OS是基於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的作業系統,由廣州地鐵與騰訊公司成立的聯合實驗室推出,是全面支撐數位化軌道交通、無人化運營管理、智能化運維控制、場景化應用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旨在成為軌道交通智能化運行的「超級大腦」。
  • 徐州地鐵核心系統上了天翼雲 創造軌道交通智慧化新範例
    作為後來者,徐州地鐵主動擁抱新興科技,打造智慧地鐵交通,天然享有了很多後發優勢,尤其是聯合中國電信天翼雲打造了全國首例"核心業務上雲"的軌道交通智慧平臺。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社會都在向智慧化發展,地鐵行業智慧化、網際網路化發展迅速,行動支付更是大趨勢。
  • 「聰明公司」發布,北京經開區5家企業榜上有名
    「聰明公司」發布,北京經開區5家企業榜上有名 2020-11-23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好道路「序化」實現智慧交通
    需求日益增長,經開區貨運車輛通行數量不斷增多。   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副支隊長任宏安建議,在道路建設方面採取道路的基礎交通與智慧交通同步實施。「經開區有這麼大的決心做好道路『序化』、完善交通設施,不僅僅是為經開區轄區群眾帶來出行方便,也給我們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力助勢。」
  • 構建乘客大服務平臺 騰訊布局軌道交通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近日,2020年第五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在成都盛大開幕,來自全國近50家軌道交通業主單位、10餘家設計院、200家行業主流廠商,共計1500+軌道交通行業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基建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智慧化發展。
  • 遠東電纜助推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升級
    目前,遠東已開發了城市軌道交通用低煙、無滷、高阻燃的5大類電纜,包括35kV中壓環網電纜、額定電壓1500V及以下直流牽引電纜、低壓電力電纜、控制和信號電纜、布電線,這些產品類別涵蓋95%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用電纜產品。同時,在這5大類產品的基礎上,遠東技術研發團隊不斷創新,研發了智能監控電纜、B1級新型阻燃電纜等高端產品,助力智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 騰訊智慧交通版圖大公開,「We Transport」如何打造可進化的交通...
    可以理解為,「We Transport」是騰訊在新基建背景下,關於智慧交通領域的技術能力、規劃與願景的集大成方案,同時也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交通領域一直都面臨著需求跟供給之間的矛盾,路不夠,車多,運力不夠,人多,而這些痛點的解決本質上還是要「以人為中心」。所以他認為,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的,將車、路、雲、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交通生命體。
  • 南京發布國內省會城市首家交通發展白皮書
    南京發布國內省會城市首家交通發展白皮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1日 10:02 來源: 來源:新華日報        8月20日下午3:00,南京市新聞發布會議室早已坐滿各路媒體人員。
  • 首屆中國智慧交通大會在京舉行
    首批3家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獲得認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封閉測試區已建成200個智能駕駛測試場景。無人機在公路巡檢、突發事件現場監測已在部分地區規模應用,無人機物流配送正在積極試點。國內首條全自動運行地鐵線燕房線於2017年年底投入運行。首艘無人貨船項目「筋鬥雲」也於去年12月在珠海啟動。客貨運輸服務創新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 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滁州經開區「十三五」經濟社會高...
    乘春風而生,踏高歌而行,這5年,滁州經開區活力澎湃,精彩無限。集聚成勢 產業發展蓬勃向上據統計,全區現有工業企業近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4家。今年1至10月,億元以上企業55家,預計全年將達到62家。全年預計新增50億元以上企業2戶;新增百億元企業1戶,累計百億元企業達3戶。
  • 南京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預計2020年營收超800億元
    現場不僅介紹了南京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情況,推介產業投資環境,還籤約了一批軌道交通產業重點招商項目合作協議。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南京軌道交通產業預計營收突破800億元。  「軌道交通產業是南京規劃發展的重點產業,南京已形成以江北新區為核心載體,江寧開發區、南京開發區、浦口區等為支撐的『一主三副』產業空間格局。」推介會上,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軌道交通產業鏈鏈長楊學鵬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軌道交通產業增加值增加14.6%,納入統計監測的111家相關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5.35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將突破800億元。」
  • 智慧交通邁出5G時代「第一步」
    有了5G、人工智慧(AI)、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集中應用,智慧交通走到「風口」成為共識。就在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對5G協同應用作了專門部署,提出打造智慧公路、智慧鐵路、智慧港口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 F5G開啟智慧交通新「基」遇
    今年8月以來,深圳市地鐵6/10號線相繼開通運營,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地鐵6、10號線貫徹生態和智慧設計理念,在客服、票務、運維等多場景搭建「智慧地鐵」體系,在全線各站實現「智慧邊門」和「智慧客服」等服務,提升乘客出行體驗。智慧交通,讓過去人們的出行從走的了變成走的好,快捷、方便正在成為交通行業的趨勢。
  • 5G智慧醫療全流程服務白皮書發布;2021年《故宮日曆》青少版亮相 |...
    飛利浦與中國聯通聯合發布《5G智慧醫療全流程服務白皮書》。此次發布的白皮書針對患者在就醫的全流程進行5G智慧醫療服務解析,分析院前篩查、院前急救、院內重症監護、院內智能影像分析、院間遠程會診、院後個人健康管理等應用的具體場景、關鍵技術、配置需求以及典型應用案例,從院前、院前、院內、院後等各環節逐步實現5G+智慧應用創新。
  • 來看2020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成績單→
    2020年,北京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構建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新格局。同時,提供新技術應用場景,以「智慧軌道」為核心,提升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服務水平,促進本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 更輕更快更節能 來軌道交通館看看新一代地鐵城鐵吧
    80公裡的時速,已經快了一倍,可以節約不少上班路上的時間,而且這裡亮相的新一代地鐵、城鐵更節能、環保……在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前行之際,全球先進的軌道交通真車等軌道高精尖技術和產品在杭齊亮相。12月4日,在一年一度的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上,負責軌道交通館招展的浙江省交通集團聯合中車集團在此次軌道館再次集聚了全球軌道龍頭企業,帶來了一場軌道交通前沿技術發展的盛宴。室外軌道交通真車展是博覽會的核心看點之一,第一次集中展示了國內新一代全球領先的3輛軌道整車。
  • 市軌道公司網際網路雲票務平臺智慧軌道應用探索研究成果榮獲2019-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信息化最佳實踐優秀案例獎
    12月18日,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大會上,由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主導研究的《蘭州軌道交通網際網路雲票務平臺智慧軌道應用探索》榮獲2019-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信息化最佳實踐優秀案例獎。
  • RT FORUM 2021第六屆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將於蘇州舉辦
    上海2021年1月8日 /美通社/ -- 2020年,「新基建」引領新發展,隨著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賦能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逐步深化,並已深入城市軌道交通的乘客服務、企業管理和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城市軌道交通數位化轉型之路正在加速。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成效與問題並存 城市智慧化水平待提升 當前,我國城市正處於新舊治理模式交替、城鎮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階段,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因時制宜、因勢利導成為多地政府的一致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49個,規模發展已初見成效。但此次疫情考驗下,智慧城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