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2014—2019年細菌耐藥性監測報告

2021-02-13 感染在線InfectionOnline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ommon pathogens in clinical specimens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19,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clinical antimicrobial use as well as the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antimicrobial clinical use.

 Methods

According to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CARSS) technical program,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all isolated bacteria reported by CARSS in 2014-2019 were analyzed with WHONET 5.6 software. 

Results

From 2014 to 2019, the top 5 isolated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Enterococcus faecal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the top 5 isolate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In the past 6 years, isolation rate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MRCNS) decreased from 36.0% to 30.2% and 79.8% to 75.4% respectively. Isolation rates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from 0.8% to 0.2% and from 2.9% to 1.1% respectively). Isolation rate of 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 also decreased from 4.3% to 1.6%. Isolation rates of 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hanged little (18.2%-21.0%).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more than 50%.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cefotaxime decreased gradually,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to imipenem didn't change much, and were all lower than 1.5%. Resistance rat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imipenem increased from 4.8% to 10.5%. Resistance rate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o all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resistance rate to ampicillin increased from 48.1% to 69.0%. 

Conclusion

Isolation rates of MRSA, MRCNS and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decreased. Isolation rate of imi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o all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serious, resistance rate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o all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Management of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s well 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hould be conducted well.

Key words: antimicrobial agent    bacteria    pathoge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相關焦點

  • 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2014-2019年耐碳青黴烯類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學變遷
    [2]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等. 2017年CHINET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8, 18(3): 241-251.[3]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 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 2014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EB/OL]. (2015-07-31)[2020-10-10]. http://www.carss.cn/Sys/res/file/201512/20151220130152_4645_81ed026304834a5d81842924c78a1a9f_2014%E7%
  •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發布!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成員單位共1429所醫院,其中上報數據醫院共1428所。上報數據的成員單位中二級醫院380所,三級醫院1048所;經過數據審核,納入數據分析的醫院共有1375所,其中二級醫院352所,佔25.6 %,三級醫院 1023所,佔 74.4%。
  •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出爐
    來源: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成員單位共1429所醫院,其中上報數據醫院共1428所。上報數據的成員單位中二級醫院380所,三級醫院1048所;經過數據審核,納入數據分析的醫院共有1375所,其中二級醫院352所,佔25.6%,三級醫院 1023所,佔74.4%。
  • 「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簡介
    細菌耐藥性已成為全球醫療領域中最受關注的問題。為控制細菌耐藥性的發展,國內外已有多個國家或地區組成細菌耐藥性監測網進行該項工作。
  •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發布!
    本文來源: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成員單位共1429所醫院,其中上報數據醫院共1428所。上報數據的成員單位中二級醫院380所,三級醫院1048所;經過數據審核,納入數據分析的醫院共有1375所,其中二級醫院352所,佔25.6%,三級醫院1023所,佔74.4%。
  • 2017 年CHINET 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
    [2] 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 2016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測[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7, 17(5):481-491.[3] 朱德妹,汪復,胡付品,等. 2010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測[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 2011, 11(5):321-329.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全球耐藥情況非常嚴峻,應該說所有細菌都已經有耐藥現象發現,對抗菌藥物完全敏感的細菌幾乎不存在了,但根據耐藥的嚴重程度,可以稱為超級耐藥細菌的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耐萬古黴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包括NDM-1)
  • 卓超:深度解析中國細菌流行病學數據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卓超教授立足本地,關注趨勢;對中國細菌流行病學數據的深度解析,探討了我國近年來細菌耐藥情況。   一、中國細菌流調數據趨勢解讀   1、國內三大細菌耐藥性監測系統:
  • 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啟動
    今年的「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啟動會於11月18日在北京召開,此次啟動儀式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和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主辦,健康報社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承辦,國家衛生健康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全國真菌病監測網、中國醫院協會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委員會協辦,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支持
  • 立足我國細菌耐藥特性 解析MRSA藥物治療(附MRSA專家共識)
    原衛生部北京醫院張秀珍教授、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黃仲義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佰義教授、解放軍第309醫院馬朋林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方強教授及北京協和醫院杜斌教授,分別從我國革蘭陽性細菌耐藥監測情況、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治療、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有關MRSA治療指南的解讀等角度,討論了ICU領域抗感染治療的熱點話題。
  • 新型「噩夢細菌」襲擊美國 27州驚現221例罕見耐藥基因
    參考消息網4月5日報導美媒稱,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一份新報告,研究人員說他們去年確認超過200例新型或罕見的對抗生素具備耐藥性的「噩夢細菌」基因。這些稀有種類的具有抗生素耐藥性案例在全美多地出現,具體來說是27個州。
  • 從微生物學角度談細菌耐藥應對策略
    本次訪談,我們邀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生物學家王輝教授,王教授將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從微生物實驗室檢測角度為大家解讀抗生素耐藥的應對。ccvideo丁香園:細菌耐藥問題日趨嚴重,關於超級細菌的報導,這幾年也屢見不鮮。我們知道國家衛計委自2011年在全國各級醫院開展了抗菌藥物使用的專項整治行動。
  • 細菌耐藥性試驗測定MIC值綜述
    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細菌感染並不因為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而減少,而是出現了更多的細菌感染;更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甚至多重耐藥性,變得愈加難以對付,成為人類健康事業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2細菌耐藥性  耐藥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細菌對藥物所具有的相對的抵抗力。耐藥性的程度依該藥對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表示。
  • 2014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
    為準確掌握2014年全國草原資源與生態狀況,促進草原保護建設與合理利用,農業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草原監測工作,重點對全國草原植被生長狀況、生產力、利用狀況、災害狀況、生態狀況和保護建設工程效益等進行了監測分析。  2014年草原監測工作由農業部畜牧業司負責,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具體組織、協調和指導,全國畜牧總站承擔技術支持與服務工作。
  • 新版萬古黴素或攻克耐藥性難題:更有效消滅細菌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 英媒稱,一種抗生素在經過改造後能更有效地消滅細菌。研究人員希望這一進展能幫助人們應對耐抗生素細菌感染的威脅。英國《衛報》網站5月29日報導,這種名叫「萬古黴素」的抗生素早在60年前就已成為醫生的處方藥,但細菌直到現在才對它產生耐藥性。如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對這種藥進行了改造,使它能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對細菌起作用,從而大大增加了細菌對它產生耐藥性的難度。
  • 福音:終於能檢測血液中的細菌了!每年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新不倫瑞克羅格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合著者王若謙(Roger Wang)說:抗藥性細菌的快速識別使醫療服務提供者能夠開出正確藥物,提高了救治的機會。抗藥性細菌(超級細菌)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每年至少有70萬人死於耐藥感染,其中23萬人死於耐多藥結核病。根據2019年的一份報告,如果不採取行動,到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飆升至每年1000萬人。基於一種新的方法,這個微型的新設備可以從體液中快速分離、提取和濃縮目標細菌。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在這些細菌中,發現了一種基因,只要細菌體內擁有這個基因,並通過它指導合成相應的酶,就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2009年,英國就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大衛 利弗莫爾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與曾前往印度等南亞國家旅行或接受當地治療的人有關。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本周六,中國農業大學的劉德俊博士將帶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現狀和研究」的主題講座,討論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耐藥性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面對這一挑戰,人醫、獸醫、農業、環境、經濟等領域應怎樣合作解決問題。詳情見文末海報。
  • 世衛組織表示,致命耐藥的「超級細菌」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在歐洲,超級細菌每年導致 2.5 萬人死亡在美國約有 3.8 萬人死於車禍這些死亡大多發生在住院或生活在的老年患者,或是免疫系統被抑制的移植手術患者和患者。但超級細菌也能導致年輕和健康的人死亡:一份發現,雖然兒童發生耐藥感染的機率仍然較低,但在 8 年間,其數量已經增加了 7 倍,該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是「不祥」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