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噩夢細菌」襲擊美國 27州驚現221例罕見耐藥基因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5日報導美媒稱,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一份新報告,研究人員說他們去年確認超過200例新型或罕見的對抗生素具備耐藥性的「噩夢細菌」基因。這些稀有種類的具有抗生素耐藥性案例在全美多地出現,具體來說是27個州。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3日報導,報告稱,好消息是研究人員已經找到積極的對策來確認、追蹤和控制這些病菌。這些行動看起來已經幫助阻止了耐藥性病菌的傳播。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查特在4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努力搶在抗生素耐藥性病菌普遍傳播之前採取行動。」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不幸的是,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是現代醫學所面臨的普遍問題——每年有超過200萬美國人感染抗生素耐藥性細菌,2.3萬人因此死亡。抗生素耐藥性病菌感染是醫療工作人員的一大擔憂,因為這種感染很難醫治。

一種特別讓人擔憂的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是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RE),又被稱為「噩夢細菌」。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這類細菌不僅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而且非常致命,高達50%的被感染者會死亡。

醫生把CRE和其他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病菌的傳播比作野火,一旦傳播開來就很難控制。舒查特說,醫生們試圖在新型或罕見種類的抗生素耐藥性病菌剛出現時就馬上消滅——在「火花」有機會傳播擴散之前就滅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新設立了「抗生素耐藥性實驗室網絡」。該網絡由全國各地的實驗室組成,這些實驗室檢驗病人的樣本中是否含有高度耐藥性細菌,並追蹤新的抗生素耐藥性情況。

在2017年的頭九個月裡,抗生素耐藥性實驗室網絡檢驗了來自全國各地醫院、養老院和其他醫療設施的5700多份具有高度耐藥性細菌的樣本,包括CRE。報告稱,在1400份CRE陽性的樣本中,221份樣本(15%)含有新型或罕見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

舒查特說,「我對於罕見抗生素耐藥性病菌案例數量感到驚訝」。她說:「這比我預想的要多。」

研究人員發現罕見的抗生素耐藥性案例之後,他們會排查該設施裡的其他病人是否被「靜默」感染,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被感染但沒有表現出症狀。舒查特說,他們發現排查的人群中大約有十分之一被「靜默」感染,意味著「如果沒有被查出來,罕見的耐藥性情況可能已經傳播,並且可能在繼續傳播」。

幸運的是,研究人員往往可以使用積極的「控制」對策阻止這些罕見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傳播。這種對策包括快速確認某個設施內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病菌;評估該設施在感染控制方面的漏洞;排查其他病人是否被「靜默」感染;與可能和受感染設施相互移送病人的同地區設施協調對策;繼續以上步驟直到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傳播得到控制。

研究人員使用數學模型預計,採取這種對策可以在3年內防止多達1600例新的CRE感染,或者減少76%的感染病例。

舒查特強調說,打擊抗生素耐藥性的戰鬥仍在繼續。她說:「我們需要採取更多行動,針對每一種新的抗生素耐藥性威脅,我們需要更快和更早採取行動。」

相關焦點

  • 深圳醫生首次發現耐藥基因 世界基因庫已為命名
    病人嚴重感染時使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後出現耐藥細菌,這類藥物就對治療不起作用了,解決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是各國醫務界的當務之急。記者今天從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檢驗科醫生在全球率先發現了兩個新的碳青黴烯類藥物耐藥基因,將有助減少耐藥菌產生,世界基因庫已將兩個新基因入庫並命名。  濫用抗生素是耐藥菌大量出現的主要原因。
  • Front Microbio:飲水中或存在大量多重耐藥細菌的耐藥基因
    大量的細菌會通過市政設施進入環境中,尤其是醫院的廢水。儘管廢水處理廠的處理減少了總的細菌數量,但是對於多重耐藥細菌並不能殺滅,近日,研究者Eawag在洛桑日內瓦湖城開展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多重耐藥細菌的存在。
  • 世衛組織表示,致命耐藥的「超級細菌」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抗生素近幾年,由於在人類和牲畜上過度使用抗生素而產生了新出現的耐藥菌株,其增長速度令公共衛生專家大為驚訝。許多人認為,這些新出現的耐藥菌株與或等新型病毒一樣危險。
  • Nature:粘菌素耐藥基因將終結抗生素歷史?非也!
    2015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今年11月,《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曾刊出爆炸性消息: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在動物和人身體細菌樣本中均發現了一種新型耐藥基因: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基因)。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由於各地區各國在抗菌藥物應用管理上的差異,細菌耐藥在不同地區也存在較大差異,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各國、東歐以及部分西歐國家細菌耐藥較為突出,形勢嚴峻;美國、加拿大、北歐國家細菌耐藥情況控制較好,特別是北歐國家是值得全球學習的榜樣。14.一種耐藥細菌會把耐藥基因傳播給非耐藥細菌嗎?
  • 盤點:對抗多重耐藥的10款新型抗生素
    該研究在551例CABP患者中開展,其中276例接受靜脈注射或口服lefamulin治療,275例接受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或莫西沙星+利奈唑胺(linezolid)聯合治療。這種特洛伊木馬策略允許cefiderocol在細菌細胞周質中達到更高的濃度,結合受體並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值得一提的是,cefiderocol是首個進入III期臨床開發的鐵載體頭孢菌素,對多粘菌素、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藥的綠膿假單胞菌、鮑氏不動桿菌和腸桿菌屬耐藥菌株均具有強勁的抑菌活性,但針對革蘭氏陽性菌沒有明顯的活性。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這些微生物被稱為「噩夢細菌」,因為它們對幾乎所有可用的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這使得CRE感染極其難以治療,而且可能致命。在美國,CRE感染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醫院、療養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的患者中,但這種情況仍然相對罕見。
  • mBio:首次揭示質粒編碼的可介導替加環素耐藥的新型多重耐藥外排泵
    醫學中文網訊:近期,mBio在線發表了關於肺炎克雷伯菌質粒上發現的一種新型可介導替加環素等藥物耐藥的多重耐藥外排泵基因簇(tmexCD1-toprJ1)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性地闡述了tmexCD1-toprJ1耐藥基因簇的功能、起源以及流行情況。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下面讓我們走近「超級細菌」-多重耐藥菌。一、何謂多重耐藥?除了染色質攜帶的基因變異,有些變異存在於細菌的一種叫質粒的結構上,由於質粒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自由橫向穿梭,容易把耐藥基因直接傳給附近的其他細菌,導致另一形式的耐藥基因的擴散。當一種細菌對多種原本對它有效的抗菌藥物發展出耐藥,我們可稱之為多藥耐藥或多重耐藥(multidurg-resistance,MDR)。
  • 水環境耐藥基因研究獲進展
    細菌的耐藥基因是自然環境中新出現的一種潛在威脅。細菌獲得耐藥基因,將損壞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同時,耐藥基因可通過水平基因轉移(HGT)從一種細菌轉移到另一種細菌。但是,目前水環境中耐藥基因與細菌之間的相關關係尚不清楚。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颶風「蘿拉」襲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已致4人死亡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當地時間8月27日,颶風「蘿拉」襲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據路易斯安那州州長所說,「蘿拉」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4人。當地時間2020年8月27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颶風「蘿拉」過境,房屋建築受損。人民視覺 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8日援引路易斯安那州當地電視臺WAFB9報導,該州州長約翰·貝爾·愛德華茲稱,颶風「蘿拉」襲擊該州,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4人。
  • 阻擊超級細菌 我科學家從抗菌肽找到思路
    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或濫用,各種耐藥性細菌或真菌隨之大量湧現,每年全球有近100萬人死於無法用普通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同時,由於新型抗菌藥物研發能力不足,各種細菌本身耐藥基因可橫向傳播,使現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大大降低, 人類有可能面臨無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威脅。
  • 美國科羅拉多州6人感染頑固超級細菌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衛生部門證實,6名不是醫護人員也不曾到醫院接受相關治療的民眾感染了「惡夢」超級細菌,這是罕見的在醫院戒護區外發生的感染案例。     美國科羅拉多州公共衛生及環境部門的研究報告證實,該州在近兩年內,出現6名一般民眾感染「惡夢」超級細菌的案例,這6個確診病例,既非醫務人員,在一年內也不曾到醫院就診和接受過插管、手術等醫療行為。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2 研究結果: 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該研究共納入42例EGFR-TKI獲得性耐藥的晚期NSCLC患者。27例接受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15例接受化療。
  • 從微生物學角度談細菌耐藥應對策略
    本次訪談,我們邀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生物學家王輝教授,王教授將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從微生物實驗室檢測角度為大家解讀抗生素耐藥的應對。ccvideo丁香園:細菌耐藥問題日趨嚴重,關於超級細菌的報導,這幾年也屢見不鮮。我們知道國家衛計委自2011年在全國各級醫院開展了抗菌藥物使用的專項整治行動。
  • 細菌耐藥危害更大
    鍾南山說,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危害在於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一些產生耐藥基因的細菌如果沒有被抗生素殺滅,會繼續傳播耐藥基因,久而久之,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會越來越多,造成抗生素失效,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也增加了治療費用。
  • 水庫細菌群落分類組成與抗生素耐藥功能基因變化過程研究獲進展
    然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21世紀以來細菌抗生素抗性(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導致抗菌藥物治療失效時有發生,因此抗生素抗性基因被認定為新興汙染物。細菌抗生素抗性雖然是環境中的自然現象,但隨著環境中抗生素、重金屬和殺菌劑等濃度升高,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選擇壓力增大,促進並加速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環境中的增殖、擴散和傳播;特別是,抗性基因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轉移給致病菌,對人類、環境和社會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雖然《柳葉刀》報告遭質疑,但不爭的事實是,這種「超級細菌」已在多個國家蔓延開來。目前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國都出現了疑似感染病例,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也表示,在去年10月發現過一例感染病例。
  • 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二戰中對青黴素的宣傳畫 來源丨騰訊網1943年,研究人員偶然在一種美國甜瓜上發現了青黴菌。來源丨網絡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原因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天然或基因突變產生的,通過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獲得,是一種天然耐藥的細菌;另外一種耐藥性為後天獲得的,例如通過R質粒的傳遞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