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庫細菌群落分類組成與抗生素耐藥功能基因變化過程研究獲進展
水環境是抗生素抗性基因重要的儲存庫,自然水體受市政汙水、農業徑流等人類活動影響,可為抗性基因的增殖和傳播提供理想的環境條件。研究表明,在生活汙水、養殖廢水等抗生素含量較高的環境中,細菌群落物種分類組成變化與抗生素抗性基因動態密切相關。然而,在低抗生素選擇壓力的自然水體中,細菌群落組成對抗生素抗性基因動態變化的影響研究較少。
-
臨床多重耐藥菌基因組編輯研究取得進展
直接在臨床分離的多重耐藥菌中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是解析耐藥機制以及開發抗耐藥策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由於缺乏能在臨床耐藥菌中直接進行高效基因編輯的工具,目前耐藥機制仍主要是採用組學分析加在模式菌中的異源驗證進行研究。
-
Cancer Cell|腫瘤耐藥研究又有新進展!「基因突變」或許不是必要條件
臨床上,通過化療的癌症患者,通常都會有一段時間的緩解期,遺憾的是,在緩解期後,病情往往會出現進展,並且復發的腫瘤細胞還將出現對原有化療藥物的耐藥現象。解釋耐藥現象出現的原因,一直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的領域。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靶向藥奧希替尼耐藥,基因療法來助力!
然而,如同其他靶向藥一樣,奧希替尼也會出現耐藥。目前針對奧希替尼耐藥有不少研究在開展,例如奧希替尼聯合MET抑制劑Savolitinib,cMET及EGFR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JNJ-372等。近期,一種名為Oncoprex的基因療法有望克服靶向藥的耐藥,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圖片來自攝圖網Oncoprex基因療法是什麼?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
胃癌多藥耐藥研究進展
lncRNA已經成為生物科學領域研究的焦點,最新研究顯示lncRNA在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耐藥性中起重要作用。lncRNA引起的多靶點、多通路失調導致化學耐藥的發生。miRNA是一類小的非編碼RNA,發揮轉錄後調節器的作用,通過誘導mRNA降解或抑制翻譯來抑制基因表達。一系列的研究發現miRNA失調參與胃癌多藥耐藥的多個途徑。
-
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and Tumor Therapy為題,發表在
-
Nature:粘菌素耐藥基因將終結抗生素歷史?非也!
2015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今年11月,《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曾刊出爆炸性消息: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在動物和人身體細菌樣本中均發現了一種新型耐藥基因: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基因)。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20-05-19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優化後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FNLS在保證高保真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從而成為既安全又高效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功,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細胞耐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幫助開發了這種聯合療法,目前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導致這種抗藥性的原因,以期希望找到解決方法。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Moffitt研究人員確定了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的肝細胞受體A2(EphA2)是黑色素瘤轉移和BRAF-MEK抑制劑耐藥的驅動因素。
-
最新研究發現:野生動物攜帶耐藥基因的奇異變形桿菌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疫病與免疫研究中心王承民研究團隊首次發現野生動物來源的動物攜帶重要的耐藥基因blaOXA‐1和blaNDM‐1奇異變形桿菌。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日發表在生物學1區(中科院JCR)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上。
-
最新研究發現:野生動物攜帶耐藥基因的奇異變形桿菌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疫病與免疫研究中心王承民研究團隊首次發現野生動物來源的動物攜帶重要的耐藥基因blaOXA‐1和blaNDM‐1奇異變形桿菌。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日發表在生物學1區(中科院JCR)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上。
-
成都生物所在P-糖蛋白介導的抗腫瘤多藥耐藥調控劑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P-糖蛋白介導的抗腫瘤多藥耐藥調控劑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等離子體所楊樹斌獲第九屆「奧加諾(水質與水環境)獎學金」
等離子體所楊樹斌獲第九屆「奧加諾(水質與水環境)獎學金」 2015-07-1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獎學金」(ORGANO WATER PRIZE)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環境與放射化學課題組楊樹斌博士獲二等獎,這也是該課題組繼譚小麗、邵大冬等博士獲此獎項後第五次獲得該獎。
-
KRAS基因突變靶向藥物研究進展
針對肺癌驅動基因之一的KRAS基因突變研究,一直以來為學術界關注熱點之一。 近來靶向藥物研究進展不斷,本屆ASCO 年會上針對mCRC一線治療就進行了應通過哪種靶向藥物與化療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FIRE-3)討論。
-
為什麼有人靶向藥一用好幾年,有人倆月就耐藥?一旦耐藥了腫麼辦?
前言 幾乎所有的靶向藥最終都會出現耐藥現象,但是,患者出現耐藥的時間卻各不相同。有人服用一種靶向藥數年都有效,例如臨床工作中經常有晚期ALK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服用靶向藥5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有效。但也不乏服用靶向藥幾個月就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
-
四代EGFR-TKI研發進度,鑑奧希替尼耐藥處理匯總
免疫治療在NSCLC治療中有突破性進展,但單藥治療有效率並不高,因此進一步研究免疫與抗血管藥物聯合,提高有效率。該方案雖然主要用於無基因突變患者,但對於靶向化療多線耐藥的基因突變患者也值得一試。一線:吉非替尼1個月獲部分緩解,治療第3個月評價:疾病進展(2018-05~2018-08,最佳療效評價PR)。PFS≈3個月。腫瘤組織二次活檢,基因檢測:未檢測到T790M突變。二線:試用奧希替尼 2個月,疾病進展(PD)。
-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8 15:39:11 美國哈佛醫學院Megan Murray小組近日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了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
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耐藥機制的探索
麻省總醫院開展了一項研究,針對接受選擇性轉染重排基因(RET)抑制劑治療後復發的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