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呼吸上新鮮空氣對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本報訊(記者廉維亮)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21日至23日率全國政協「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汙染防治」專題調研組在河北省調研。

馬培華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黨中央、國務院強調要重視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並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加大力度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讓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這對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培華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提出五點希望:一是利用先進技術加大重點行業大氣汙染治理,強調政府和企業「兩方面責任」,即政府有責任要求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企業也有責任主動進行技術升級;二是通過發展高品質的鋼鐵、水泥、玻璃等產品,逐步化解高汙染行業產能;三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大清潔能源輸送通道建設力度,推動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的充分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四是深入開展汙染源解析研究,著力解決面源汙染。加大集中供熱供暖,研究解決農村散煤和秸稈燃燒問題,推廣沼氣發電;五是在未來國家產業規劃中,支持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京津冀地區布局。

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邢臺、石家莊、保定等市的部分企業和產業園區,並就河北省大氣汙染治理情況與省政府相關部門座談。調研期間,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本順,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等會見了調研組一行。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副主任徐輝、駐會副主任田傑,民建中央副主席、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提案委部分委員、有關專家以及相關部委同志參加調研。

相關焦點

  • 印度民眾花錢「吸氧」,網友質疑:富人才能呼吸新鮮空氣?
    印度民眾在「氧吧」吸氧海外網11月19日消息,印度新德裡空氣汙染持續多日,一些收費呼吸新鮮空氣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評估,新德裡空氣汙染水平以飆升至安全水平的20倍左右。新德裡建築工地停工、學校停課,並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印度媒體稱,雖然煙霧繚繞的空氣對許多人來說不可避免,但那些有錢人卻可以在當地的「氧吧」裡得到短暫的喘息。新德裡一高檔購物中心裡就開了這樣一家名為「Oxy Pure」的「氧吧」。
  • 高級英語五:「細節定成敗」之「呼吸新鮮空氣」怎麼說?
    英語有諺語云:「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字面上翻譯為「魔鬼就在細節裡」,也就是「細節定成敗」。可以想見,她的本意是「早起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因為我們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這句話已經達到了「get the idea across」的目的,然而筆者認為,這裡面有個小小的detail是需要注意的,就是「breathe fresh air」表述的意思。
  • 飛機上的新鮮空氣從哪來
    我們經常乘坐的民航客機飛行高度大都在8000米以上,高空溫度較低、空氣稀薄,而且飛機飛行時所有門窗都是密封的,可是,乘客卻不覺得胸悶、喘不上氣兒來。那麼飛機上的新鮮空氣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這都是飛機上的「發動機壓縮器」的功勞。
  • 意義重大!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揭牌 為今年秋冬新冠防控提供科學保障
    意義重大!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揭牌 為今年秋冬新冠防控提供科學保障  Emma Chou • 2020-07-27 16:58:43 來源:前瞻網
  • 疫情下的植物園:我們渴望呼吸著新鮮空氣,一如我們渴望自由的心
    這時候,外面新鮮的空氣,外面自由自在的徒步,哪怕是外面一點清新綠的氣息,都成了我們內心最熱切的嚮往。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做為國家4A級景區,一個天然的氧吧,當然就成了很多人宅家外出最好的選擇。1.所以,當疫情開始逐漸好轉,各地開始調整疫情級別時,因為疫情被封在家裡一個多月的人們,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渴望著去大自然走走,去戶外呼吸下新鮮的空氣。於是,植物園的公眾號,抖音號,開始有人人不斷的諮詢什麼時候開園。開園了嗎?開園了嗎?開園了嗎?
  • 關愛室內呼吸健康 優格集成灶怎麼成為空氣管家
    負離子空氣淨化  守護廚房空氣清新優格集成灶搭載的負離子淨化技術,通過電解的方式,將輕微逸散的油煙進行負離子電解淨化,還你一片清新。負離子空氣淨化的作用,就是高效除甲醛,過濾吸附掉油煙、甲醛、有機揮發物、粉塵、過敏原,猶如一臺氧吧,也好像一個人工肺,幫我們保障日常空氣的潔淨與新鮮,保障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命安全。負離子空氣淨化功能還提供負離子,那就等於天然氧吧,讓我們在廚房做菜的同時,可以呼吸到森林公園中的新鮮空氣,對於家人的健康,是非常好的保障。深呼吸,也清新!
  • 後疫情時代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作者:馬尼希·巴布納疫情使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具緊迫性新冠肺炎全球大規模流行無疑嚴重幹擾了202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但並未削減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各國只有經歷重大而長期的結構性變革,才能真正推進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5月20日,一對戴著口罩的母子走過智利聖地牙哥聖何塞醫院附近。
  • 來「大熊貓故鄉」佛坪看珍稀動物 賞茱萸遍地 呼吸新鮮空氣
    「天然氧吧」呼吸新鮮空氣  漫山茱萸賞詩情畫意   高達90.3%的森林覆蓋率,讓佛坪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座天然氧吧。佛坪縣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0天,夏季平均溫度在22 左右,十分適合遊玩。今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推選的「2017年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圍名單在北京發布,佛坪榜上有名。
  • 科學家發現了新型呼吸物質,能夠解決水下呼吸的問題,意義重大!
    水下探索的障礙之一——呼吸可儘管我們身體內絕大部分的物質是水,我們人類卻是地地道道的陸地生物,而且還有很多人甚至不通水性。自古至今,人類就對那片神秘的海洋充滿了無限遐想。而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雖然足足佔據了70%之多,可遺憾的是由於人類暫時還沒能掌握在水中生存的本領,以至於至今我們對海洋的探索區域仍然是少之又少。人類是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用肺來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被人類經過呼吸道吸入以後,會首先到達肺部器官,進而由肺運化到身體的細胞和血液當中。
  • 科學家發現新型呼吸物質,能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意義重大
    水下探索的障礙之一——呼吸可儘管我們身體內絕大部分的物質是水,我們人類卻是地地道道的陸地生物,而且還有很多人甚至不通水性。自古至今,人類就對那片神秘的海洋充滿了無限遐想。空氣中的氧氣被人類經過呼吸道吸入以後,會首先到達肺部器官,進而由肺運化到身體的細胞和血液當中。人體細胞經過吸收之後,再釋放出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便是哺乳動物呼吸的整個過程。這種呼吸方法讓哺乳動物非常適宜在陸地生存,但同時,也剝奪了哺乳動物、尤其是人在水中的生存能力。
  • 馬尼希·巴布納:後疫情時代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發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疫情使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具緊迫性  新冠肺炎全球大規模流行無疑嚴重幹擾了202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但並未削減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原計劃今年舉行的多場大型國際會議紛紛推遲,包括重要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在英國舉行)等。
  • 鍾南山:如果呼吸都成問題 GDP第一有何意義
    鍾南山接受訪問中國園林網3月8日消息:兩會剛剛開幕,北京就又籠罩在了新一層霧霾中,3月6日一早,一些地區的PM2.5又飆到近300,遠處的高樓大廈變得影影綽綽,不少市民又戴上了口罩出行。曾經的抗擊非典戰士正在向灰霾和空氣汙染宣戰。
  • 室內想要好呼吸,它們可以給你好空氣
    03-30 08:53:03 來源:日本米亞新風系統 人命在呼吸之間,出息不還即是後世。 室內空氣品質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提高我們的呼吸質量,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日常最自然的方法——綠植「淨化器」。
  • 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建設幸福之城,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地體驗到。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共享理念,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用一年又一年的創新、一年又一年的發展,為百姓打造更好的城市、創造更好的生活,讓轉型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 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進取的魚類將走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旅程之一。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
  • 雛雞苗需要的新鮮空氣、光照及合理密度
    一、新鮮的空氣 雞隻代謝旺盛,加之雞群密集,需要較多的新鮮空氣,所以通風對養雞生產尤其重要。若育雛舍內二氧化碳含量過高,雛雞的呼吸次數就會顯著增加、食慾減退、生長緩慢、體質下降,因此雞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應控制在0.2%左右。
  • 中國林科院助力海南熱帶林可持續發展
    海南林業發展不僅對推動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國家生態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  從20世紀60年代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就積極參與海南熱帶森林保護與發展的各項研究。
  • 格蘭仕的華麗變身:空氣消毒機只是第一步
    例如在疫情出現之後,眾多彩電廠商提倡搭配攝像頭的社交電視,幫助用戶以更加安全的方式進行社交;洗衣機廠商和冰箱廠商推出帶有更多殺菌或消毒功能的產品,保護食材和衣物的衛生;空調廠商和空淨廠商則是突出空氣淨化和自清潔功能,保障空氣和呼吸健康,等等。
  • 環境倫理觀—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1972年6月,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上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確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強調了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人類即能開發利用大自然,就應當設法保護、治理大自然,與自然界和諧發展,共同繁榮,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標誌著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 環境倫理觀——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1972年6月,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上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確定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強調了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人類即能開發利用大自然,就應當設法保護、治理大自然,與自然界和諧發展,共同繁榮,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標誌著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