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北方沙漠化研究獲突破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北方沙漠化研究獲突破 2015-02-03 中國科學報 馮麗妃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報】蛋白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在一項合作研究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並研究揭示了蛋白琥珀醯修飾具有廣泛調節細胞代謝的作用,同時也提示此修飾可能影響其他重要細胞生物學功能。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2019-02-15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發現,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協助轉運蛋白超家族、P型ATP酶家族、硝酸鹽轉運家族、亞砷酸鹽外排蛋白以及ATP結合盒式蛋白6大類轉運蛋白在蜈蚣草砷轉運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途徑ERAD和穀胱甘肽代謝途徑在轉錄水平上與蜈蚣草砷抗性密切相關。研究人員還發現lncRNA和可變剪切事件是蜈蚣草砷超富集的重要調控機制。
-
路徑積分分子動力學方法在相圖與氫鍵性質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題目:路徑積分分子動力學方法在相圖與氫鍵性質研究中的應用報 告人:李新徵 研究員 北京大學 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時間:2016年10月14日(周五)下午15:00-16:30地點:南區唐敖慶樓C603報告廳摘要:有限溫度下材料性質的模擬
-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蘭州化物所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5-05-18 中國科學報 科訊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5-05-18 第6版 進展) 該水凝膠表現出了超高的斷裂拉伸強度,斷裂應力大於6MPa,斷裂拉伸率大於700%,力學性能優異。
-
【中國科學報】氧化鎢量子點材料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趙志剛研究員課題組和蘇州大學耿鳳霞教授課題組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研究,在氧化鎢量子點製備及其電化學應用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簡單的配體交換,將所得量子點表面包覆的長鏈脂肪胺替換為吡啶分子後,該量子點即展示出優秀的電化學性能。充放電與電變色測試結果表明:(1)500 mV/s高掃描速率下,CV峰型與精細結構仍能保持,體現出較高的倍率特性;(2)生色與褪色時間均在1s以內,變色效率可達154 cm2/C,性能優於非零維氧化鎢以及其他無機電變色材料。
-
高性能石墨烯纖維研究獲突破
浙江大學教授高超研究團隊近日在石墨烯纖維的規模化製備及高性能化等方面再次取得新突破,兩篇論文先後發表於《先進材料》。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重離子核反應與核物質狀態方程
基於加速器裝置的重離子核反應實驗,是地面實驗室模擬產生極端條件核物質的唯一手段,因而也成為研究核物質狀態方程的有效途徑。當核物質中的中子數遠大於質子數時,例如中子星內部的情形,核物質狀態方程中的主要貢獻項是對稱能項。迄今為止,對稱能關於密度的函數是核物理和天體物理中一個未知而又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
《中國科學報》:南京大學團隊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
《中國科學報》:南京大學團隊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研究獲突破 2020-05-30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獲突破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
日本茨城縣發生核物質洩漏傷人事故
中青在線東京6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據數家日媒6月7日報導,6日上午,日本核能研究開發機構位於茨城縣大洗町的研發中心發生核物質洩漏傷人事故。 事發當時,該機構的5名職員正在檢查核燃料貯存容器,而容器內口袋發生破裂,導致含有鈽和鈾的實驗用核物質散落,沾染了職員的防護服和手套。
-
【中國科學報】物候研究期待中國聲音
其中,在中國春季物候發生機制、植物物候時空變化規律和未來物候變化預測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引起了較大關注。 「近幾年,我們在物候研究領域漸入佳境,這有賴於以往的持續觀測,也反映出物候研究更受重視,許多中國物候變化的重要規律正逐步被發現。」中科院地理資源所自然環境變化與格局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物候觀測網」副主任戴君虎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
【中國科學報】細菌「助力」藍玫瑰在中國綻放---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家突破了植物通過不同花青素控制花卉顏色的固有思路,利用合成生物學證明了利用細菌產生的藍色色素製造藍玫瑰的可能性。 從細菌到花瓣 雖然玫瑰的人工栽培已有5000年的歷史,且品種繁多,但真正意義上的藍色玫瑰尚未獲得。
-
【中國科學報】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研究獲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的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在金屬—有機環狀超分子配合物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據了解,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可形成一系列特殊的框架結構,空腔大小達納米量級,表現出很好的主客體性能,可與其他物質發生多種非鍵相互作用。
-
[中國科學報]扼住火災的「咽喉」
國家「973」計劃項目「城市高層建築重大火災防控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實驗室教授孫金華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自驗收之後,實驗室用了僅7年的時間便超越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建築與火災實驗室(現NIST工程實驗室),自2002年以來連續11年保持國際火災科學領域SCI論文數的第一名。
-
【中國科學報】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發現全無機鈣鈦礦微晶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以此製備出的光電探測器具有超高靈敏度和快速時間響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報】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館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東川站研究員胡凱衡這樣表示。 定位國家重大需求 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山地災害是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的自然災害。1999年,委內瑞拉發生的20世紀最嚴重的泥石流災害,造成3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100億美元。 我國是多山國家,山區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聚集了全國56%的人口。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解決複合材料介電常數提升難題---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汪正平、孫蓉帶領的先進材料研究中心團隊成功找到了一種可以大幅度提高複合材料介電常數的方法,同時在介電儲能方面也有突出的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石化能源的快速消耗,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各種儲能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