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致辭
仙湖氫谷啟動儀式現場
企業標準「領跑者」聯盟發起成立儀式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為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圍繞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以下簡稱「產業基地」)建設和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的項目推進,南海區從政策規劃、項目引進、載體建設、推廣應用多方面結合,積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政府規劃引導,推進產業發展
2015年4月,出臺《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提出將南海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基地、華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廣東省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開展《佛山市南海區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和《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加氫站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南海區氫能產業和充電基礎設施及加氫站的規劃目標、發展方向,梳理產業發展的重點工程,從整體實施計劃、實施步驟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著力推動南海氫能產業發展。
在2017年7月出臺《佛山市南海區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在南海區從事新能源汽車(含氫能)產業的企業進行扶持,同時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向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集聚發展。2018年4月出臺《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暫行)》,對區內加氫站的建設、運營,以及氫能源車輛運行等環節進行扶持。
在2018綠色生產與消費交流會暨第二屆氫能周系列活動開幕式上,佛山市副市長許國正式發布《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該規劃是指導佛山市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氫能源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氫能源領域其他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文本包括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優化空間布局、近期行動計劃、支撐體系建設、規劃實施保障等;提出到2020年,佛山市氫能源相關產業累計產值達到2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28座的發展目標;2025年產業累計產值5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43座;規模總量目標到2030年,建成氫能源產業集群,實現氫能源及相關產業累計產值10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57座,力爭將氫能源產業培育成為佛山市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將佛山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氫能源產業示範城市和集聚高地。
引進氫能產業項目,打造氫能產業鏈
目前,引進了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項目,包括廣東長江汽車氫動力研發中心和廣東長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同時,還引進了愛德曼氫燃料電池生產項目,該項目選址於南海區丹灶鎮,將建成氫燃料電池及動力總成生產基地。此外,還引進海德利森加氫設備及核心部件國產化項目,將建成加氫設備及核心部件生產基地生產加氫站系列裝備、加氫裝備核心部件和全國加氫裝備技術研發及保障服務中心。
南海區氫能產業涵蓋了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動力總成和整車生產等環節,氫能產業鏈漸趨完整。
廣東美星富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華特氣體股份公司分别致力於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和制氫等產業鏈環節;廣東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具備生產氫燃料電池壓氣機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業,是國家科技部新能源燃料電池汽車創新聯盟理事單位和國家863科技支撐項目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部件專項副組長單位,已研發生產了氫氣壓氣機、增溼泵、氫氣循環泵等10多個用於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的核心零部件,相關產品已在上汽集團等汽車製造公司的燃料電池汽車製造中取得了很好的應用;廣東泰羅斯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整合長江汽車、鵬輝能源、新源動力、廣順新能源等國內外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和氫燃料電池產業力量,致力提升我國氫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部件以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總成的生產技術水平,並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向開發;廣東拜特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致力於燃料電池檢測設備研發、生產等產業化進程;佛山市瑞暉能源有限公司建設完成了國內目前首座商業化加氫站。
加強產業基地建設,促進產業穩步發展
產業基地位於丹灶鎮,屬佛山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區的範圍,總規劃面積8200畝。基地自建立以來,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區之一,於2014年被省政府認定為廣東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基地依託南海區現有汽車產業基礎,以技術創新、示範應用為重點,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項目為核心,純電動、混合動力等相關領域作為帶動,致力成為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全方位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目前,基地已引入廣順新能源、泰羅斯、廣東盈華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科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佛山科先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車用高速精密直流電機及驅動控制系統、介質壓氣機、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高速電機、控制器及氫氣循環泵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以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總成。同時,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項目、愛德曼氫燃料電池生產項目、海德利森加氫設備及核心部件國產化項目也落戶在該基地。
在此基礎上,圍繞丹灶仙湖,規劃47.3平方公裡建設「仙湖氫谷」,打造以氫能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展示交流、創新服務於一體的氫能源科技中心,依託「一湖一城三園區」建設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示範社區,力爭成為中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氫能產業「矽谷」。此外,據悉,正在規劃地鐵直通仙湖,直達仙湖腹地,為「仙湖氫谷」引進人才、推動企業集聚等發展打下基礎。
加氫站建設工作創新突破
加氫站建設是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全國沒有現成的審批建設流程。為了推動南海區氫能產業的發展,以及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的順利實施,自2014年起,組織相關部門對加氫站建設過程需要辦理的事項、需上級部門協調解決的事項、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逐一梳理,積極和省、市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探索建立了國內商用加氫站的審批流程,並上升為《佛山市加氫站建設審批程序指引(暫行)》,為全市乃至全國的加氫站設計、規劃、立項、報建、建設、驗收建立了規範。同時,推進建成了瑞暉加氫站,並於2017年9月7日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全國首個商業化加氫站,開創了全國商用加氫站建設、審批、運營的先河;同時,積極探索推進加氫加油、加氫加氣合建站建設,以解決加氫站進城問題。
此外,為推進加氫站基礎設施網絡化,按建設高密度連續加氫商業化加氫站為目標,達到對加氫站選址、設計、工程建設、驗收、運營維護、安全管控等環節統一、系統、高效管理的效果,南海區今年一次性打包招標22個加氫站的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確保工程有效推進。目前,項目順利推進,其中首個加氫站已於9月底動工。
「氫」創未來!廣東佛山南海等您來!!!
(文/周子健 林慧萍 圖/南海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