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號」回家記:見證百年全球化

2021-01-09 藝術中國

北京號回家的盛況│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2020年9月7日,歷經三年修葺的四桅帆船「北京號」(Peking)駛離位於德國Wewelsfleth港的Peters船廠,逆易北河而上,最終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家:德國漢堡。德國主流媒體競相報導,北德電視臺NDR進行了全程直播。上百艘民船自發組成護送隊伍,這是令漢堡人難忘的一天。

北京號是風帆船時代的最後的王者,船長115米,四桅鋼鐵船身,於1911年下水。船東為漢堡的F.Laeisz船運公司,當時F.Laeisz船運公司經營漢堡港-智利港之間的貨運航線,承載量約5000噸。北京號的船型是飛剪船的升級版,被船員成為Flying P-Liner, Flying寓意為速遞速達,P則來自F.Laeisz船運公司老闆娘的暱稱Pudel。

北京號是世界上最後一批投入洲際貨運的風帆船。這裡補充一點造船史的背景。十九世紀初,蒸汽機開始在輪船上的使用。1819年,帶有試驗性質的美國蒸汽船Savannah橫渡大西洋。又過了近20年,英國人於1838實現了蒸汽動力貨船跨大西洋的商業運行。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蒸汽動力貨船在大西洋航線上並沒有明顯優勢。從航速的角度看,靠風帆驅動的飛剪船能達到20節的航速,而蒸汽船的航速普遍低於10節。從貨運量的角度,蒸汽船的貨運空間被巨大的蒸汽機和燃料佔據。從成本的角度,飛剪船更是零能源成本。因此,蒸汽船多用於內河貨運,更為先進的蒸汽明輪船則投放於需要穿過紅海的亞歐航線。二十世紀初,在軍事競賽的刺激下,美國和英國的造船技術飛速發展,印證了大劉在《三體》中提出的「技術爆炸」理論。1906年,無畏艦在英國海軍服役,動力系統採用Parsons蒸汽輪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大大提高能量輸出效率,在火力和防護方面的進步更是劃時代的。

北京號歷史照片│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比起高大上的蒸汽輪機,風帆船在大西洋航線上具有運行成本的優勢,在航速上也不遜色。從1911年下水,到1932年停航,北京號共執行17次往返漢堡-智利的航行任務。31名船員在長達90天的航程中,從漢堡出發,沿易北河順流而下進入大西洋,然後一路向南到達南美洲,繞過荷恩角之後,沿著南美洲西海岸,將4500噸貨物運往智利的塔爾卡瓦諾港、伊基克港等港口。

北京號的洲際航線 │ 圖片: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

F.Laeisz船運公司屬於Laeisz家族。他們家的故事是十九世紀漢堡人白手起家的典型。話說,有個名叫Hartwig Laeisz的施瓦本人是從德意志南部農業地區跑到北部漢莎地區尋求更好的生活。1791年,他組建了家庭,並前後生了十個孩子,並在漢堡經營一間禮帽作坊。1801年,Ferdinand Laeisz出生。自幼受漢堡港耳語目染的Ferdinand對航海抱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經營家族生意中展示了經商天賦,賺了不少錢。1825年,年僅24歲的Ferdinand有錢有興趣,就開始拓展南美洲新新世界的生意,第一站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1828年,Ferdinand唯一的兒子Carl Laeisz 出生。

Laeisz家族顯然沒有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束縛,Carl繼承了家族的經商天賦和冒險精神,伴隨著十九世紀下半葉德意志北部地區經貿繁榮,Carl經營的F.Laeisz船運公司風生水起,並在1860年代介入南美洲貨運航線。1853年,Carl的兒子Carl Ferdinand Laesiz出生,按照家族設定好的人生規劃,1879年,小卡爾開始接手家族的航運生意,八年後成為公司的實際管理者。

小卡爾對造船前沿技術非常興趣,與此同時,作為船運企業的當家人,他又對成本錙銖必較。通過比較投資成本、航運成本、承載量、航速等因素,小卡爾決定訂購一批鋼鑄船體的四桅帆船,包括北京號、帕米爾號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商船貨運生意每況越下。一戰後,德國經濟奔潰,與智利的進出口貿易已無利可圖。

1932年,北京號在英國被售出,之後改名為Arethusa號,成為一艘訓練船。1974年,北京號再次被轉手,被紐約的J.Aron慈善基金會購入並安置在紐約南街港口博物館(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成為曼哈頓地區旅遊的必看景點之一。2012年,颱風桑迪橫掃曼哈頓,北京號受損嚴重。於是J.Aron慈善基金會開始為北京號尋找新的棲身之處,並開始與漢堡海事基金會接洽。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5年11月。當時,SPD黨和CDU黨聯手推動漢堡議會批准了德國港口博物館項目,並從德國聯邦政府申請到了1.2億歐元的資助。「帶北京號回家」成為規劃中的德國港口博物館的亮點之一。2017年7月,北京號離開曼哈頓,被運到易北河入海口的Wewelsfleth港,在Peters船廠進行大修。

離家109年後,北京號回家啦,它將作為德國港口博物館的室外展出部分,讓遊客登船體會百年前的鋼鐵帆船。

修葺一新的北京號│ 圖片:謎西藝術Art-Western

漢堡歷史博物館基金會主席漢斯-約格∙捷克教授(Prof.Dr.Hans-Jörg Czech)在接受「謎西藝術」採訪時講到,儘管「北京號」風帆快艦除了名稱之外,與中國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這更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全球化是滲入進人類社會的每個方面的,有看得見的方面,也有看不見的方面。全球化不僅是對過去百年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暢想。(作者:謎西藝術 賈曉棟)

修葺一新的北京號│ 圖片:謎西藝術Art-Western

 


相關焦點

  • 面壁百年 終成見證
    煤山C剖面長興階《面壁百年——尋找「金釘子」的中國科學家》這本書是獻給揭示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中國科學家們的。當然,遺址的背後還有更多人物的故事,以及百年中國的科學覺醒、自強、開放與逐步走向強大的歷史背景。一口氣讀罷全文,既親切,又感觸良多。稍稍釐清思緒,記載下來,權且當作序言。本書描繪的人物中,資歷最深的恐怕非丁文江與葛利普兩位大師莫屬。前者是中國地質事業最重要的開拓者之一,更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傳奇人物。
  •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時間:2019-07-19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天宮二號回家.在外漂泊3年之後,天宮二號終於要在今天踏上歸途.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將於今天重返地球,預計在大氣層最後發光發熱後,剩下部分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     原標題:天宮二號回家 天宮二號回家有什麼意義?
  • 「中國小鴨回家記」助力深圳2011世界大運會
    大運會執行局將作為深圳市慈善會小鴨嘎嘎公益基金所承辦的「中國小鴨回家記」2010橡皮鴨漂流公益活動的特別支持單位對小鴨嘎嘎系列創新公益活動提供支持和便利,未來也將會有更多與大運會相互呼應的精彩創新公益活動陸續展開。
  • 「冰墩墩」回家 「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首航順利抵蓉
    這標誌著「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飛機成功完成首航任務,也標誌著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倒計時500天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序幕。這架客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組織委員會攜手航空客運服務合作夥伴國航,設計噴塗的首架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主題彩繪飛機。
  • 見證玉林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就是為了體驗首航!」
    張超成說,他已60多歲了,還沒坐過飛機,聽說玉林福綿機場通航,他就專門趕回老家見證玉林這件大事。這次他還成為旅行團的幸運旅客,到北京看天安門、故宮和長城。「我們一起坐飛機去北京玩!」家在福綿區沙田鎮的梁美英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們一行8人是親戚,結伴參團去北京,大家都是第一次坐飛機,正巧遇玉林福綿機場首航,感覺特別興奮和激動。「我們特地回家見證首航!」
  • 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今天(11月18日)14時03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 2020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政產學研各界精英,知名前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多國商會代表和著名學者、知名企業家等,就百年變局下的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在全球化新進程中遇到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深入研討,旨在凝聚社會共識,共同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全球化和參與全球治理建言獻策。
  • 百年民航的回望與展望
    去年,借出差北京的機會,專程去拜謁。幾年前他退休後,出任了中國民航運輸協會秘書長,繼續發光發熱。他在辦公室熱情的接待了我,交流甚歡,又贈送了兩本專著。中午到了三聯書店對面,一起吃了一鍋貴州風味魚。記得他曾說過在研究民航歷史,不曾想一年後就見到了成果。
  • 挑戰與創新—全球化變局中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2020年11月11日至12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學會協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分論壇之一,由CCG和亞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NGO圓桌論壇,於12日順利舉行。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6分
  • 讓祖國見證幸福
    祖國華誕 恰逢中秋月圓天南地北 盡唱祝福歡歌10月1日,庚子中秋從首都北京到秦晉大地從椰林海島到大漠戈壁中國航天迎來甜蜜時刻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 見證百年電影特效
    電影特效亦像是電影同根同長的兄弟一般,在百年餘的歲月裡一同見證了電影這門特殊藝術的茁壯成長。並迎來了新世紀更加嶄新的一頁。早年間,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特效的電影作品向全部由計算機製作的特效電影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已經看到了其在視覺上的衝擊與震撼。似乎,在現代,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特效成分。可見,眾多電影人與廣大的影迷們也相繼踏上了對電影特效孜孜以求的不歸路。
  • 芬琳百年匠心,邀您共襄盛會!
    王牌約克,王者歸來  2017年是芬蘭獨立100周年,迪古裡拉特推出紀念版皇冠約克產品,以此來向芬蘭母國致敬,紀念版皇冠約克秉承一如既往的頂級品質,設計師還將桶身還原到芬琳漆成立100周年的包裝桶設計來遙相呼應,兩相融合進一步彰顯芬蘭自身百年品牌的歷史和國家的百年榮耀。
  • 治癒全球化② | 全球化浪潮中的航向標:新加坡自貿港的經驗對海南...
    【導語】在新冠肺炎疫情時代,全球合作缺位,逆全球化興起,世界亂相頻出。全球化患病,如何治癒?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院與澎湃新聞聯合推出「治癒全球化」系列文章,從多元視角審視全球化,並嘗試提出治癒建議。本系列文章只是個開頭,歡迎投稿討論大家的全球化。
  • 百年「築夢」的榮光——寫在京張高鐵全線軌道貫通之際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百年「築夢」。100年前,京張鐵路打破了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斷言,被譽為「中國人的光榮」,是一條自力更生的「爭氣路」。100年後,京張高鐵開啟了世界智能高鐵的先河,成為中國鐵路從「落後」走向「引領」的見證。
  • 百年瞬間:「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
    百年瞬間:「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 2021-01-05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講座第二場成功舉辦,黃靖分析「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漂移...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第二場成功舉辦,黃靖分析「百年變局中國際政治板塊的漂移與重組」 2020-08-27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部衛星紀錄片《太空的見證》創作記
    》創作記《太空的見證》主海報。設計:高鵬《太空的見證》系列海報《墨脫公路》。 設計:董蕊(微信用戶:Aminta·燃)……數十萬真情感言和鮮活評論,是網民送給《太空的見證》創作團隊最好的新年禮物。告別2020年之際,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推出國內首部衛星新聞紀錄片《太空的見證》。上線72小時,系列產品全網傳播量突破10億次、互動量超千萬次,轉載轉發突破8000家次,形成一次「現象級」傳播。
  • 北京的一條大「蛇」,藏在紫禁城裡六百年了
    紫禁城現在仍然深深地影響著北京的整體布局規劃,它依然是位於北京市中軸線的中心位置。紫禁城內百年巨蛇的傳說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有600多年的歷史,再加上長久以來紫禁城在人們印象中都是神秘的存在,所以關於紫禁城的傳說比比皆是,有神魔的,有涉及歷史人物的,有靈異的,但是,流傳的最廣,最玄乎的還是關於紫禁城一條「蛇」的傳說。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順利回到地球。至此,中國空間探索歷史上的裡程碑式「33天徵途」完美收官。昨天上午,兩位航天員就開始忙著為回家做最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