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木質素合成精準調控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研究組通過對木質素合成進行細胞特異性精準調控,實現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同時增加植物木質纖維生物質的積累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梨果實石細胞形成轉錄調控機制
,進一步揭示了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轉錄調控機制。課題組的前期研究表明,石細胞屬於厚壁組織細胞,其次生壁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miRNA397能通過轉錄後調控漆酶基因的表達,影響果實石細胞中木質素的合成(Xue et al., 20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然而,梨果實中木質素合成的轉錄前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木質素合成調控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團隊通過對玉米棕色葉脈突變體bm2的基因功能解析,發現了植物一碳代謝介導的木質素合成調控新機制。該研究最近在線發表於植物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青島能源所博士吳振映和南京林業大學博士任浩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付春祥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表明一碳代謝途徑中的四氫葉酸循環能夠影響與其偶聯的甲硫氨酸循環,進而改變木質素單體的氧甲基化程度。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當細胞停止伸長和擴張時,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可以在初生壁和質膜間合成次生壁。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NAR | 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當細胞停止伸長和擴張時,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可以在初生壁和質膜間合成次生壁。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浩介紹,該研究利用一個類胡蘿蔔素合成缺陷的蒺藜苜蓿突變體,成功克隆了控制蒺藜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關鍵調控基因WP1。
-
綜述:木質素生物合成的調控
目前認為,木質素時空合成由NAC-MYB基因調控網絡進行調控。近日,奈良理工大學Misato Ohtani和Taku Demura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的總結了木質素的調控網絡。NAC-MYB基因調控網絡由兩層構成。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最近,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研究員馮銀剛帶領科研人員在熱纖梭菌的纖維小體調控因子SigI/RsgI的結構功能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2017-10-26 15:39:00來源:央廣網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SNL1和SNL2參與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2013年,研究人員發現SNL1能夠結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9,調控組蛋白H3K9K18的乙醯化水平,影響基因轉錄。
-
研究揭示植物葉片衰老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研究發現很多葉片衰老相關基因的誘導表達與組蛋白第三亞基四號賴氨酸的三甲基化(H3K4me3)水平增高正相關,但其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金京波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曹曉風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擬南芥JMJ16通過其組蛋白第三亞基四號賴氨酸(H3K4)去甲基化酶活性抑制植物葉片衰老的表觀遺傳學分子機制。H3K4me3水平是由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協同調控的。
-
研究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細胞壁的組分是木質纖維素,它們提供了莖稈的支撐力和防禦能力,同時作為最重要的生物質能源,秸稈的降解和轉化也一直受到關注。轉錄因子是水稻農藝性狀形成的一類重要調控因素,涉及產量、株高、生育期等,但如何影響水稻細胞壁的合成鮮有報導。
-
植物維管發育表觀調控機製取得進展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錢偉強課題組聯合賀新強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題為「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regulates tracheary element differenti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MKRN3 regulates the epigenetic switch of mammalian puberty via ubiquitination of MBD3 的研究論文
-
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宋保亮課題組等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但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然而,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進而調控粒型與抗...
5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林鴻宣研究組的研究成果,題為UDP-glucosyltransferase regulates grain size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ssociate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