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建房子有多難?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2021-01-15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

2021年,我國將進行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三步,建設我們自己的空間站。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首個部件"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年初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並投入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空間站想像圖

我國首個空間站將採用第三代積木式結構,與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類似。這需要發射多個艙段在軌道上組合成一個大型的組合體。優點是的建造的成本較低,這也符合我國的經濟情況和目前的需求。缺點是每個艙段都需要攜帶獨立的供電、動力等單元,等於一個小太空飛行器,在組合後會造成浪費,會對太陽能板造成遮擋,影響發電效率。在對接時,發生碰撞的概率更高。1997年,"進步"號貨運飛船在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時發生了碰撞,撞破了和平號的艙壁,索性和平號上的航天員及時堵住了漏洞。國際空間站採用的是桁架-積木混合結構,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高。主要艙段懸掛在長長的桁架上,艙段的作用力由桁架承擔,電纜等管線也都安裝在桁架上。同時在桁架上安裝太陽能板可以避免艙室的遮擋,提高發電效率。但桁架式造假昂貴,需要由太空梭輔助進行搭建,我國建造衍架式空間站還有很大的困難,但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際空間站結構

建造空間站首先要有強大的運載火箭。蘇聯在發射"禮炮"號和"和平"號空間站時使用近地運載能力20噸的"質子-K"運載火箭。美國打太空梭近地運載能力達到了30噸,並利用其大貨艙的特點為國際空間站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天和一號"核心艙重約20噸,與國際空間站最大的部分相當,由近地運載能力22噸的長徵5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長徵5B為一級半構型,芯級直徑5米,採用2臺推力為50噸級的YF-77氫氧發動機,捆綁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每個助推器採用2臺推力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一級半是指助推器工作完成分離後,芯級不分離繼續工作。一級半的優點是級數少、無級間分離、系統簡單、可靠性高。

▲珠海航展展出的"天和一號"核心艙模型

搭建完成後,空間站在日常運行中也會遇到很多難題。首先是航天員的生活問題。在國際空間站上,每名太空人每天需要0.84千克氧氣、3.55千克飲用水、6.8千克生活用水、0.64千克食物、1.64千克衣物。三名航天員一年就需要至少16噸補給,完全靠地面補給是不現實的,通過汙水循環、二氧化碳再生,可以將需求降低到每人每年5噸。另外,由於失去了大氣層和部分地球磁場的保護,航天員很容易受到輻射傷害,與以往的載人任務最長也只有一個月的情況不同,航天員需要在空間站停留幾個月。在空間站設計時,必須加強對複試的防護。太陽的活躍周期約為11年,在太陽活動活躍時,輻射會加強數倍,這時候必須停止太空行走和部分航天發射活動。地球內部存在著磁場,磁場中心偏離地球450千米,軸線偏離地球的旋轉軸11.3度,由於磁場的傾斜,空間裡的帶電粒子會在南大西洋地區聚集,空間站經過該地區上空時會受到很強的輻射。

▲負責運輸補給的"天舟"號貨運飛船

空間站在空間飛行會受到各種各樣環境的影響。這些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和位置、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狀態以及各種實驗及操作。地球大氣高度在1000千米作用,而空間站的軌道只有300-400千米的高度,儘管空氣已經非常稀薄,但空間站的速度為大約每秒8千米,會造成非常可觀的阻力,國際空間站在400千米高的軌道上高度會以每天100米至200米的速度逐漸降低,需要經常抬升軌道,當高度達到100千米是就會再入大氣層。每天地球的質量分布不是均勻的,因此不同地方的引力大小是不同的,當空間站飛過時,引力不同會導致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出現千分之一量級的偏差,以400千米的高度計算,大約是400米。雖然這個數字很小,但空間站對軌道精度的很高,不允許出現這麼大的偏差。

▲放大1000倍地球重力梯度模型

總而言之,空間站的建設和後期運行都面臨很大的困難,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了,相信中國的空間站項目會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為何人類不把空間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有多難?
    到底有什麼困難。其實上面我們也說了一部分,大家應該也看明白來看,建立在實體上確實比飄在太空中好,關鍵是能不能做到。 所以上月球的人要必須有生成的能力才行,不然上去了就是死亡,這跟去不去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浩瀚的宇宙是神秘而強大的存在,裡面有著很多人類所不知道的世界,人類雖然一直都在探索著這個神秘的宇宙,但是對於宇宙的了解和發現卻是少之又少,這也就更加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建實地上不是比一直在太空飄著強嗎?
    工程難易方面的原因把空間站建在實體上確實比在太空中漂著強,可你不知道的是,把空間站建月球上比載人登月都難,這就相當於建月球基地。我國的探月計劃的順序是「探」、「登」、「駐」,即無人探月、載人登月、有人值守月球基地,把載人登月放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就是因為建立月球基地比載人登月難,科學工程總是由易到難。
  • 《異星覺醒》曝光片段 太空人太空遇險九死一生
    《異星覺醒》曝光片段 太空人太空遇險九死一生 人類首度獲得外星生命樣本並將其喚醒,但隨著外星生命的成長,科學大發現的欣喜演變成噩夢,太空人們為人類危亡與外星生物展開你死我活的驚心對決。 在今日曝光的片段中,來自俄羅斯的女太空人為修復國際站孤身涉險,深入充滿未知的兇險太空。密閉的太空衣內突然湧出大量液體,滅頂之災比深海溺水更令人絕望。空間站內同伴千方百計施救,卻只能在聲嘶力竭的呼喊中目睹夥伴與死神搏鬥。
  • 記者:建港珠澳大橋到底是什麼難度?總工:比考上33次清華還難!
    建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難?總工程師:比連續33次考上清華還難!就在今天上午9點,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也意味著這座中國製造的世界級工程落幕!這座大橋建造歷經7年多的時間,由總工程師高紀兵負責監製,其工程量之大,難度之高,施工環境之惡劣,建造時間之長等都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堪稱是史詩級別!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總工程師高紀兵就一定頂著壓力奮戰至今,如今正式通車也算是功成身退。
  • 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7日電 題: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陳曦、王婷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順利升空。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走近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空間站。  當星空不再遙遠,當夢想變為現實,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先後將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的這11艘飛船,無疑是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 揭秘中國空間站
    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期盼已久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大幕終於拉開。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規劃了「三步走」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隨著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中國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
  • 中國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美蘇都不敢這樣玩!
    從世界範圍來說,在今年的7月和8月,將會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三個國家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他們分別是: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任務 ,阿聯的Al-Amal (希望火星軌道探測器)以及中國的天問1號 火星軌道探測器。
  • 中國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美蘇都不敢這樣玩
    從世界範圍來說,在今年的7月和8月,將會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三個國家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他們分別是: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任務 ,阿聯的Al-Amal (希望火星軌道探測器)以及中國的天問1號 火星軌道探測器。
  • 中國最「恐怖」的鬼城,裡面有18層地獄,晚上無人敢逗留
    「文/牛團長(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去的遠方,無論有多難,無論有多遠。在中國就有一個最恐怖的鬼城,裡面有18層地獄,晚上無人敢逗留。大家都知道重慶現在是網紅必打卡之地,也知道這裡的火鍋、景點都是超讚的,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有個地方被稱為鬼城。它就是重慶的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起源於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從重慶順長江而下,豐都鬼城隱匿在岸邊山巒中,更添一份神秘與陰森。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
    參與空間站的國家經歷金融危機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都已經沒有精力出資出物。美國新一代空間站目前還在圖紙階段遙遙無期,太空在2022年以後,中國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太空唯一空間站!那是因為國際空間站試驗項目主要還是美國的盟友才有機會參與,因此國際空間站並不國際才是最根本原因!
  • 20年前建空間站不帶我們玩,20年後,近地軌道將僅剩中國空間站
    並非中國不想參與其中,甚至2003年中國「神州五號」返回後,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專家都表示,邀請中國進行國際空間站建設。然而最終卻被美國拒絕。對於航天的發展來說,進行空間站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事,無法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讓我們的航空技術有著落後於其它國家的危險,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於是決定進行自己的空間站建設。我國的航天科技發展遠遠晚於。
  • 揭秘中國空間站(深度觀察)
    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期盼已久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大幕終於拉開。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規劃了「三步走」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隨著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中國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
  • 中國空間站與當年將中國拒之門外的國際空間站有何不同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在建的空間站與在軌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不一樣天宮空間站中國載人空間站被稱為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投入運轉。2028年以後,天宮空間站將是唯一一個在太空飛行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 天宮將是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為何不再建一個?
    和所有的太空飛行器一樣,空間站也是有服役年限的,現在正在近地軌道運行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在2024年左右服役期滿,屆時有可能退役停止運行,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並沒有再建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不再建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建造空間站的性價比並不是特別高。的確,空間站本身是一種功能眾多的太空飛行器,可以為人類的宇宙探索和研究提供諸多幫助,但由於人類現有的航技術天水平限制,空間站所能發揮出的功能還是相對有限的,目前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培育太空種子以及進行有限的太空研究。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有消息人士透露,國際空間站24小時損失大約220克空氣,相當於美國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發生漏氣。部分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允許一定的空氣洩露率,超標則有危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說,載人太空飛行器無論是飛船還是空間站,都需要進行加壓以保證航天員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有消息人士透露,國際空間站24小時損失大約220克空氣,相當於美國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部分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允許一定的空氣洩漏率,超標則有危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說,載人太空飛行器無論是飛船還是空間站,都需要進行加壓以保證航天員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
  • 天宮空間站2022年將投入使用,完全自主研發,造價達400億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天河號」已經完成了初樣轉正樣的評審。然後長徵5B運載火箭也會發射,而且預計在2022年,領先整整一代的中國空間站將正式投入運營。因為以前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因為資金問題,將停止運營,此後太空上的國際空間站僅有中國一家,上世紀80年代
  • 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而建在地球高空?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很早以前,人類對於探索太空就充滿了幻想,但由於人類的技術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在太空上的探索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不過好在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終於可以在太空中飛行了。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打開了探索太空之門,也讓人類對月球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也意味著人類在探索太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人類文明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