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持續抗菌和組織匹配的力學性能的電紡支架,可用作功能性網格

2020-12-05 Espun

為了改善腹壁缺損的修復效果,人們採用了多種材料和方法來減少網狀物引起的炎症反應,並對該類網狀物進行了改進以實現與組織匹配的力學性能。本研究通過靜電紡絲、接枝和交聯等方法製備了一種與阿莫西林(AMX)摻雜多壁碳納米管(MWCNTs)集成在一起的聚己內酯(PCL)/絲素蛋白(SF)網,從而開發出可持續的抗菌柔性網。

通過物理吸附將AMX負載到中空管狀MWCNTs中,並通過靜電紡絲PCL和SF(40:60 w/w)來構建納米纖維結構。通過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亞胺/N-羥基琥珀醯亞胺(EDC/NHS)溶液處理將AMX@MWCNTs化學接枝到PCL/SF納米纖維的表面上,以同時進行交聯和塗覆。對AMX摻雜MWCNTs(AMX@MWCNTs)以及AMX@MWCNTs與PCL/SF納米纖維的結合體進行了表徵。

然後,製備了功能性網並對其抗菌活性、力學性能和宿主反應進行了全面評估。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靜電紡絲成功製備了PCL/SF納米纖維結構。通過接枝和交聯與AMX@MWCNT結合後,與PCL/SF網格相比,功能性網格在大腸桿菌體外生長抑制方面表現出未變形的結構、改進的表面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界面、腹壁匹配的力學性能和緩釋抗菌特性。在皮下植入的大鼠模型中,功能性網在14天內比PCL/SF網引起的炎症反應和異物反應更少。

組織學分析表明,在此期間,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浸潤較少,這導致膠原蛋白鬆散堆積在功能性網格上,膠原蛋白摻入明顯。因此,所設計的PCL/SF-AMX@MWCNT納米纖維網具有抗菌和組織匹配的力學性能,為修復腹壁缺損提供了一種有希望的替代方法。

圖1.製備PCL/SF-AMX@MWCNTs納米纖維的示意圖。

圖2.PCL/SF納米纖維的代表性SEM圖像和相應的直徑分布(A-C),PCL/SF-AMX@MWCNT納米纖維的代表性SEM圖像及其直徑分布(D-F)。PCL/SF網格和PCL/SF-AMX@MWCNT網格的孔徑(G)、孔隙率(H)和水接觸角(I和J)。

圖3.AMX@MWCNT顆粒(A和B)的TEM圖像;AMX(C)、PCL/SF和PCL/SF-AMX@MWCNT(D)的FTIR光譜。紅色箭頭指示(B)中的AMX。

圖4.納米纖維網的代表性力學性能。PCL/SF網格(E和F)和PCL/SF-AMX@MWCNTs網格(G和H)在50%形變下的應力-應變曲線(A)、抗張強度(B)、斷裂伸長率(C)、楊氏模量(D)和循環拉伸響應曲線。在(C)和(D)中,**P<0.01。

圖5.AMX@MWCNTs和PCL/SF-AMX@MWCNTs網格體外釋放AMX 72小時(A)。AMX@MWCNTs(B)和PCL/SF-AMX@MWCNTs(C)的一階動力學方程擬合。孵育24小時後(D),不同濃度的AMX(%)對大腸桿菌生長的細菌抑制作用(D)。AMX在AMX@MWCNT、PCL/SF和PCL/SF-AMX@MWCNT網格中的負載效率(E)。與PCL/SF/AMX網(F)和PCL/SF-AMX@MWCNT網(G)共培養24小時的瓊脂平板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抑制作用。1#、2#和3#分別表示PCL/SF網格、PCL/SF-AMX網格和PCL/SF-AMX@MWCNT網格。在(A)和(D)中,*P<0.05。

圖6.培養1、3和5天後(A),L929細胞的增殖情況;3天後,在蓋玻片、PCL/SF網格和PCL/SF-AMX@MWCNT網格上的細胞形態。FITC鬼筆環肽(綠色)/DAPI(藍色)染色細胞,在蓋玻片和各種網格上培養3天後,細胞的膠原蛋白I(綠色)和DAPI(藍色)染色(C)。在(A)中,*P<0.05和**P<0.01。

圖7.PCL/SF網格和PCL/SF-AMX@MWCNT網格皮下植入大鼠7天或14天後的組織學分析(A)。外植體、H&E和Masson圖像中的比例尺分別為2mm、200μm和200μm。在(A)中,**表示網格,黃色箭頭線標記囊的厚度;纖維囊的定量厚度(B);CD11b、CD68和I型膠原蛋白免疫組化染色(C);CD11b、CD68和I型膠原蛋白圖像中的比例尺分別為50μm、50μm和100μm。在(C)中,**表示網格,紅色虛線表示網格與膠原蛋白沉積之間的邊界;染色CD11b(D)和CD68(E)陽性細胞的定量。在(B)以及(D和E)中,*P<0.05。

相關焦點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納米纖維具有極高的表面積比、複雜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孔互連性,並且纖維形態多樣。這些顯著的特性賦予電紡基質廣泛的理想性能以滿足先進生物醫學應用的要求,如藥物載送、組織工程支架、傷口癒合、傳感器、增強、吸聲和過濾等。與其他形態相比,由微/納米纖維組成的電紡基質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可以與細胞相互作用,是細胞粘附和增殖的理想材料。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然而,電紡纖維通常形成具有小孔徑和低厚度的二維(2D)膜,而很難構建三維支架。3D列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技術,可以精確控制單個三維形狀和大孔(鏈間)的支架。然而,目前基於3D列印的支架大多缺乏纖維表面結構,無法有效地模擬天然ECM結構。將靜電紡絲技術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可以製備出具有個性化形狀、可控大孔、纖維表面結構的理想三維支架。
  • 含鎂多孔支架材料的體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背景:將多聚物材料與生物陶瓷材料複合製成有機/無機複合三維支架材料,可賦予支架骨傳導所必需的理化特性,同時強化材料的力學性能,但大多數骨替代材料無法預防缺損部位的感染。研究發現由於鎂的降解可產生局部鹼性環境,使鎂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 何紅兵:松力誘導組織再生的親水性靜電紡生物材料具有四大特點
    (記者 繆璐)「遠見未來創見」第七屆東方疝論壇近日舉行,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理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客座教授,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何紅兵在其「材料與前沿—材料學專題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支架材料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演講,揭示了松力誘導組織再生的親水性靜電紡生物材料的四大特點。
  •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DOI:10.3390/molecules25051043當前的傷口敷料抗菌活性較差且難以降解。因此,迫切需要可生物降解和抗菌的敷料。在本文中,研究者使用水熱法和並排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摻有氧化鋅/氧化石墨烯(ZnO/GO)納米複合材料的明膠墊。通過場發射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X)、X射線衍射法(XRD)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對所製備纖維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明膠纖維具有良好的形貌,ZnO/GO納米複合材料均勻地分散在纖維上。
  •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DOI:10.1080/17425247.2020.1767583現有的外科手術治療材料對高能量創傷造成的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差,這些疾病包括長時間的骨缺損、神經纖維斷裂以及修復後血管肌腱反覆痙攣或粘連。由於其三維結構,載有藥物的電紡纖維已成為治療骨科疾病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釋性能和與局部組織的高親和力。
  •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DOI:10.1016/j.mtcomm.2020.101161苦瓜(MC)是糖尿病患者的自然藥物。鑑於MC寶貴和多產的特點,作者在靜電紡絲過程中將苦瓜提取物與聚乙烯醇(PVA)結合使用,並對其進行表徵,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 含天然GAGs、GAG模擬物電紡支架用於MSCS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
    :含天然GAGs和GAG模擬物的電紡支架用於人間充質幹細胞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DOI:10.1007/s10439-020-02499-9關節軟骨具有有限的癒合和自我修復能力。關節軟骨的損傷變得不可逆轉,從而導致骨關節炎,這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 理想的組織工程支架應仿生天然細胞外基質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
    理想的組織工程支架應仿生天然細胞外基質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適當的力學性能,作為一種再生治療,它不存在器官移植中存在的供體短缺和免疫處理等問題,也不存在人造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的問題。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C: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DOI:10.1016/j.msec.2020.110939在這項工作中,開發了一種無噴嘴的靜電紡絲設備,以高通量生產具有可調潤溼性的絲素蛋白基三元生物相容性複合纖維。合成纖維材料往往表現出次優的細胞生長和增殖,許多研究將這種現象與此類表面的疏水性聯繫起來。
  • 將電紡支架集成到開放的微流控系統中,以體外研究人源性原代細胞
    :將微結構化的電紡支架集成到開放的微流控系統中,以體外研究人源性原代細胞DOI: 10.1021/acsbiomaterials.0c00352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環境刺激在調節細胞增殖和遷移以及調節具有幹細胞(SCs)特性的乳腺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含生物活性pDNA複合物的電紡明膠基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含生物活性pDNA複合物的電紡明膠基質DOI:10.1016/j.ijbiomac.2020.01.252靜電紡絲技術的最新進展為再生醫學提供了一系列複雜的支架。
  • 如何提高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力學性能和疏水性?
    但由於SiO2氣凝膠次級粒子之間的作用力較弱,使其存在強度低、韌性差的缺點,且其表分布基具有親水性,孔隙吸水後會導致隔熱性降低,純SiO2氣凝膠很難同時滿足力學性能、隔熱性能和疏水性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如何提高SiO2氣凝膠的力學性能和疏水性,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SiO2氣凝膠獨特的網絡結構及高孔隙率是其具有獨特性能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脆性大、強度低的主要原因。
  • 電紡CA納米纖維墊增強HPL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當將CA納米纖維墊摻入HPLs芯層時,所得HPLs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而言,納米纖維氈增強HPLs複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增加至40.8±1.1MPa和27.9±0.9%,分別比純HPLs高出近6倍和4.4倍。此外,熱重分析(TGA)結果顯示,CA納米纖維氈的加入顯著提高了HPLs的阻燃性能。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原位聚合的聚吡咯納米顆粒固定化聚己內酯導電支架用於骨組織工程
    原子力顯微鏡(AFM)研究表明PCL/PPy支架的表面粗糙度增加。PCL/PPy支架的機械強度測試顯示,楊氏模量(YM=2至4倍)和拉伸強度(TS=3至4倍)均有改善。隨著複合支架中PPy-NPs濃度的增加,YM和TS也逐漸增加。在聚合物溶液和電紡支架上進行的電導率測量顯示,PCL/PPy溶液和支架中的導電性能也呈上升趨勢。
  • 三維電紡絲纖維支架誕生,促進皮膚再生
    燒傷、機械刺激導致的外傷等成為皮膚受損的重要原因,皮膚組織一旦受損不易完全再生。皮膚支架移植技術是一種新興的皮膚修復技術。在組織工程方面,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基於靜電紡絲的多種納米纖維支架,促進皮膚再生癒合。
  • Science: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聚合物電紡纖維紗線
    Ralf B.Wehrspohn等人打破了上述壁壘,成功製備了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電紡聚合物纖維紗線。作者通過靜電紡絲法成功製備出聚丙烯腈(PAN)纖維紗線,該紗線同時具備高韌性137 ± 21 J/g和高拉伸強度1236 ± 40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