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表象的身體意識和抽象構造的概念意識

2020-10-18 葉曉錡

在人類大腦中交織著兩種不同的意識活動,一種是直觀表象的身體意識,一種是抽象構造的概念意識。

身體意識的特點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多元感覺器官、神經迴路和大腦中樞組成的身體知覺系統,把來自自然世界的自在刺激轉換成龐雜的直觀表象,在大腦意識中生成種種身體意識的感知對象。如各種物體在光線的反射中,會在我們的視覺器官中產生不同形狀、色彩和運動、位置的直觀表象;空氣受到震動的各種頻率傳播,會在我們的聽覺器官中產生不同聲音的直觀表象; 各種香水的揮發,會在我們的嗅覺器官中產生不同香氣的直觀表象;各種水果的嘗吃,會在我們的味覺器官中產生不同的甜酸味的直觀表象;鋼鐵和海綿,冰塊和蒸汽,會在我們的身體觸覺中產生輕重、冷熱、硬軟的直觀表象,等等。

身體意識的直觀表象,直接聯結外部自然世界刺激,具有它的實體性。然而身體意識活動的直觀表象局限於生成視圖的、聲音的、氣味的、味道的和觸摸的感知對象,是不能生成事物認知的抽象構造的。

概念意識的特點是,在身體意識直觀表象的基礎上,通過聲符和圖符的指稱標識,對感知對象進行「叫什麼」和「是什麼」的名稱和定義的抽象構造,生成抽象構造的事物概念,把直觀表象的感知對象轉換成抽象構造的認知事物,使得萬物皆有名稱和皆有定義的認知構造。

勘察概念意識的抽象構造 :

第一,它通過符號指稱,對身體意識的感知對象進行名稱和定義,把直觀表象的感知對象轉換成抽象構造的認知事物。區分了感知對象和認知事物是兩種不同意識方式的製作,即感知對象是身體意識的製作,認知事物是概念意識的製作。

第二,在認知抽象構造的過程中,進一步通過抽象之抽象的構造,即概念統攝、概念組合、概念進階、概念歸納、概念推論等等的抽象之抽象構造,在人類大腦中生成無限多樣的概念虛構,即種種超越直觀表象的共性的、共相的、想像的、設計的、藝術的、個別的、特殊的、普遍的、對立統一的、綜合分析的、邏輯必然的概念虛構。

3、把種種概念虛構,反饋於經驗實證的製作和求取,生成抽象和經驗統一的概念之物,如,弓箭、長矛、陶器、衣飾、石器、青銅器、鐵器、住房、船隻、工具、機械、機器、電器,等等的概念之物。概念之物的特點是:

一是它們源自於概念虛構反饋制導的實踐創造;

二是它們可為身體意識直觀表象,成為更高層次的感知對象;

三是生成自然世界的種種新發現。如,顯微鏡的概念之物創造,造就了人類對微觀自然世界的新發現,生成了對微觀自然世界的感知和認知,以及應用於微觀世界的種種概念之物創造;望遠鏡的概念之物創造,造就了人類對宇觀自然世界的新發現,生成了對宇觀自然世界的感知和認知,以及應用於宇觀自然世界的種種概念之物創造。由此不斷遞進和擴展,驅動人類對微觀世界和宇觀世界無盡深入的感知和認知,以及無盡擴展的概念之物創造。

概念意識對於人類的意識活動具有極為重要意義。它以概念認知、概念虛構、概念創造的抽象思維,聯結身體意識的直觀表象,驅動了一個螺旋上升的感知和認知交替交織,由自然之物的感知和認知進入概念之物創造,進而通過概念之物帶來的感知和認知,生成對自然世界種種的新發現,以及新的概念認知、概念虛構和概念創造。在人類的大腦中,不僅呈現著一個直觀表象的自然世界,更呈現著一個抽象構造的概念世界,以及抽象構造和直觀表象統一的實在世界。

相關焦點

  • 概念的還原
    人腦有認識和創造的智能,其根本原因是有了概念意識的生成、加入和制導。在此之前,人腦的意識活動和動物的意識活動一樣,都是純身體感性的,區別只在於身體感性的生物進化程度不同,有初始的細胞感應意識,初級的感官感性意識,高級的感官感性意識三個基本層次。身體感性意識的特點是具體直觀的。
  • 人性二元論—心理活動和意識
    從現代生物學構造理論,人的心理活動或者說心態的變化都是在人體大腦這個最重要的器官裡面產生的,心理活動指的就是意識思維的變化,而平常所說的心靈指的就是大腦。自從馮諾依曼創造了第一臺電腦,在本世紀電腦的發展發展非常迅猛,目前電腦已經普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移動網際網路和電腦的結合改變了整個人類世界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而這裡電腦的構造也給了我們人類認識我們大腦的形象例子。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因為叔本華的意志是一個本體論的概念,相當於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或者佛學裡邊的第七識。想要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了。在這裡,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 究竟是「頭腦病毒」還是「意識病毒」?
    長期以來,經過不斷學習實踐、聞思修和感悟,在中間某個時間點,我也開始養成了用文字記錄的習慣。並且把其中一部分在網上發布分享出來。直到後來我讀到了某些「走得更遠,站得更高」的人們寫的東西,我才發現我寫的很大部分的內容其實也都是認識和清除「大腦病毒」的內容。我讀到的詞是「大腦病毒」。
  • 意識不是幻覺
    在反對科學的態度中,查爾莫斯和他的同僚們不可避免的會走向二元論。二元論認為,物理現象和心理現象是不可調和的,就像是兩隻猛獸,它們沒法和平共處。經典的二元論關注不同的實體:如笛卡爾指出的,身體由物理的東西(拉丁語中的廣延實體)組成,而心靈則是由精神的東西(拉丁語中的認知實體)組成。不過,鑑於我們在物理和生物學上取得的巨大進展,如今已經不再有人會拿這種實體二元論當回事了。
  • 物質就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並不是靠對客觀世界進行感性的直接觀察所能得到的。它是在高度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一切感覺上可感知的具體東西進行科學抽象的結論。正因為這樣,它才能克服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質,不把物質僅僅局限在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上(如古代唯物主義者把物質局限於「水」「火」「空氣」等某個特定的物質形態上),而是把它推廣到一切脫離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上去。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廣泛地包括了一切的物質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和戰鬥的意義。二十世紀初。
  • 意識一直存在嗎?一個人的意識是從何時開始的,又在何時消失?
    若以微觀視角從本質上來看,細胞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所組成的,而原子最終會發生衰變,連組成身體的最基本的原子都不能夠恆存,我們的身體又如何能夠恆存呢?所以一切關於永生的研究不過都是徒勞。:意識就是大腦對於外界表象的覺察,如果換一種更加「物理」的說法,就是意識是人腦電活動的結果。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概念分析論 15-22
    但聯結概念除了雜多概念和雜多的綜合概念之外,還帶有雜多的統一這個概念。聯結是雜多的綜合統一的表象。所以這種統一性的表象不能從聯結中產生,毋寧說,只有通過把它加到雜多表象上,它才首次使聯結的概念成為可能。先天地先行於一切聯結概念的這個統一性,並不是如前面講的(見10小節)單一性範疇;因為一切範疇都是建立在判斷中的邏輯機能之上的,而在判斷中已想到了聯結、因而想到了給予概念的統一性。
  • 自我意識:概念及分類
    在眾多的心理學考點中,有關自我意識的考點雖然不多,也不算繁雜,卻也是考試的。接下來,我們以考點「自我意識的分類」為主線,對有關自我意識的考情進行簡單梳理,以饗考生。一、自我意識的概念【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單選(識記:定義反選、地位)、多選(識記:內涵的三個方面)。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
    你在這裡使用的意識概念,可能上升到了比較高級的思想狀態(嬰兒無意識)。但後面跟帖gzyz網友說到國外研究發現嬰兒有多種意識,這裡的意識概念卻與感覺、感受之類的意思差不多。這也是常用的意識概念,比如「張三(或者小狗小貓)(從睡夢中醒來或者受傷暈死後醒來)恢復了意識」。第二,嬰兒與成年人的意識肯定是有差別的,這有點就像植物的花蕾與果實的區別。它們的微觀粒子世界肯定是不同的了。
  • 量子力學可以解開意識之謎嗎?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難題,不是誰產生誰的問題,而是二者如何相互作用的問題。如果意識是純粹抽象的東西,那麼,抽象的意識如何與具體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就算其間相互作用的細節可以避而不談,關鍵是裡面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抽象的意識作用於具體的物質之後,必然會導致能量的增加。
  • 意識的物理學本質是什麼
    例如,嬰兒的眼睛與成人並沒有不同,但由於神經網絡中有關顏色、形狀、大小的相關通道尚未形成,所以單獨看東西時很難形成有效意識。經過身體的成長過程、對外界不斷感知的過程和教育的過程,才能在條件反射中不斷強化相關神經連接,使其大腦結構不斷生長變化,才能使大腦結構越來越複雜。
  • 究竟什麼是自我意識?
    意識是一個抽象的集合,是一個虛無的世界,當沒有刺激信號時,這個世界歸於沉寂,當刺激信號發生時,意識展現出了一種存在性,這個存在性因為有了具體的肢體或部位關聯而變得形象起來。當腳趾瘙癢時,意識關聯到腳趾(實質是腳趾的信號投射到皮層),當手指刺痛時,意識關聯到手指,當飢腸轆轆時,意識關聯到腸胃,當寒冷交替時,意識關聯到皮膚,當荷爾蒙迸發時,意識關聯到生殖器官……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會與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並觸發意識對身體各部位的感知,環境事物總是千變萬化的,相對於環境事物的不確定性來說,身體各部位的聯結則是一個更加確定性的存在,並且這種確定性會隨著行為實踐而帶來的千變萬化的感覺信號和感知信號的同步疊加反饋
  • 意識可以上傳和下載嗎
    在本次似是而非的課堂上,哲學學院王球老師從邏輯、概念的角度為我們闡述意識上傳和下載背後的困境。王老師首先解讀了把心靈上傳到電腦的三種途徑:一是破壞式上傳。通過冷凍、切片處理原始生物性大腦,並記錄每一層薄片中的神經元構造、迴路分布、以及彼此的聯結特徵,再將這些信息上傳至計算機模型,精確模擬神經活動及其動態系統。
  •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既然,意識建構物質存在天然的認知和實踐困難,那麼物質建構意識呢?《認知的維度》給出了一套建構方式,具體詳見文章「【6張邏輯圖,助你完全看透人性!】」上述實際上是狹義的主體概念,而廣義的主體概念,則包括一切的物質在內,這是因為,一切非孤立的物質也具有主體的這四個基本特點:首先,任何物質自身都是能量體的存在,物質能量與質量成正比;其次,物質通常都有一些獨特的性質
  • 意識數學:用圖論回答存在問題
    就其本身而言,這一事實除了有趣地使用定義之外沒有什麼含義,它依賴於「生活」和「互動」的高度主觀概念來承載任何意義。所以讓我們把它帶入一個新的情境:如果我們不去思考生命形式的相互作用,而是把這個框架應用到意識上,會怎麼樣?由於意識是宇宙中唯一我們可以含蓄地假設存在的方面(就像「我思故我在」那樣),我們有一個簡單而直觀的出發點。
  • 「文萃」謝文鬱:康德宗教哲學的問題意識和基本概念
    為此,他企圖剝離原罪概念中的angeboren和Natur在時間上的原始性,提出原始稟賦這種說法為主體理性設置地盤,同時把恩典內在化,在主體理性主義思路中容納恩典概念。一、恩典意識與主體理性主義之間的張力康德的思想產生於恩典意識和主體理性的張力中。
  • 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得永生?你可能想多了
    雖然長生不老這種美好的願景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圍繞思維永生的相關研究不斷引得眾多科學家關注。比如在身體死亡後,講人的大腦意識上傳到雲端,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否能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現實世界中的親人保持聯繫?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