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提到了法國南部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骨骼上殘留有刀痕,類似於石器時代人類分解動物的方式。事實上不僅僅是尼人,人類的發展簡直就是一部「食人魔簡史」。
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1929年到1936年北京房山周口店陸續出土了五個猿人頭蓋骨後,當時參與研究北京猿人工作的德國考古學者魏登瑞,弗利茨,在其發表的《中國猿人之頭骨》中,提出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北京猿人頭蓋骨和其他骨骼的比例不成正比,只有頭蓋骨卻沒有其他部分的骨骼?正常一個人應該是腦袋加軀幹和四肢,如果這麼統計的話,那頭骨和其他化石的比例最少得是1比3或者1比4,現實是沒有其他骨骼化石,單有5個頭蓋骨,這太不尋常了。
魏登瑞提出一種假設,這些猿人生前被當成了食物,其他部位比較容易啃食都被吃光了,唯獨頭蓋骨不好下嘴,也沒什麼肉,因此被隨意丟棄。而且頭蓋骨很厚,不像其他骨骼那麼纖細單薄,所以完整的被保存下來。這假設一提出來就讓人覺得不靠譜,但經過協和醫院的法醫鑑定,在頭骨上發現了明顯的石器擊打痕跡,在眉骨附近直接被擊碎,有的則在後腦。北京猿人很可能成了獵物,而動物是不可能使用石器,對手應該是跟北京猿人一樣會使用石器的猿人——同類相食。
考慮到當時殘酷的生存環境,同類相食絕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尼安德特人骨頭上殘留的刀痕,可以說從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一直到5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我們的智人祖先一直在生活在同類相食的陰影中,並且一直「狩獵的路上奮鬥著「
飢餓往往能揭開人類最醜惡的嘴臉,人吃人的惡俗不斷地被上演,古往今來食人事件幾本書都記錄不完,除了為了滿足活著這種最低需求而不得不吃人以外,還有一種祭奠形式的同類相食,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而同類相食,簡直就是愚蠢到家了。
巴布亞紐幾內亞原始部落,弗雷人在族人死去以後就會吃掉死者,他們一致認為祭奠死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的屍體吃掉。而一種可怕的病毒在弗雷人中無聲無息的蔓延開來,這個族群80%的人,渾身顫抖,發燒,傻笑,最後身體完全不受控制,不能喝水不能吃飯,沒法睡覺,在沒完沒了的顫抖中死去。最早科學家認定為這是弗雷人特有的遺傳性疾病。
美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蓋瑞謝克堅持認為這是一種傳染病,一人深入叢林同弗雷人同吃同住徹底調查病因。他發現弗雷人生活環境並無異常,從細菌,微生物,病菌學去考量也沒有任何發現。
直到有一天部落裡有人因為庫魯病去世了,長老把死者的肉分給了所有部落成員。蓋瑞假裝吃掉了他的那份,偷偷地把樣本保留下來。
帶回實驗室後,沒有發現大腦組織有病毒。他把樣本直接植入一隻猩猩的大腦中,這隻猩猩出現了庫魯病的早期症狀。顯然問題就出現在大腦上。
下一步他把樣本進行過濾,清除掉所有的微生物和病毒,只留下蛋白質,隨後他們把這些蛋白質顆粒移植到一隻健康的黑猩猩腦中——黑猩猩很快得了庫魯病。
蓋瑞謝克開始懷疑是大腦中的蛋白質在作怪,又做了第三次實驗,第一份依舊是分離病毒和微生物,保留蛋白質,第二份除了做出以上的處理,還對蛋白質進行了處理。結果這次移植了第一份樣品的黑猩猩患病了,移植第二份經過處理的黑猩猩很健康。
從結果上看,那問題就是這些蛋白質。隨後謝克研究得出結論,庫魯病是一種未知病原體導致的疾病,不是微生物也不是病毒。
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出面幹預,禁止弗雷人的吃人習俗,就此庫魯病再沒有大面積發生。
1982年斯坦利·普魯昕那,研究發現庫魯病的病原體就是蛋白質本身——朊病毒。斯坦利·普魯昕那在1997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
人們食用了帶有朊病毒的食物,就會被感染。感染後朊病毒就會長期潛伏在患者體內,有可能很短時間內發病,也有可能終身不會發病。
最可怕的是這種朊病毒發病死亡率100%,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直接攻擊腦組織,人體開始身體不受控制,智商低下,最後在無休無止的顫抖中死去。而且無藥可醫,嚴格意義上講它不是一種病毒,它就是一種蛋白質,構成生物體本身的單位。
科學家發現現代人身上的染色體中第20號都有一組PRNP基因,這組基因能夠抵禦朊病毒攻擊,這可能因為是我們的智人祖先同類相食導致的,遠古時期這種習慣非常普遍,後朊病毒大爆發,導致了庫魯病的大爆發,智人祖先克制了同類相食的壞習慣,在進化中擁有了相應的抵抗基因,這才得以倖存。其他原始人可能缺少相應的保護,因此滅絕。
一旦同類相食再次發生,朊病毒就有可能會被再次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