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
來源:中金公司
需求:產品創新升級,爆款車型放量,需求底部反轉,全球2025年有望迎來85萬噸及300億元市場空間。我們認為目前鐵鋰電池較三元而言成本低約20%,而隨著CTP/刀片電池技術,以及電解液配方、材料改性等技術,鐵鋰目前在400~500km以下的車型、及儲能等市場中已經具備較高的性價比。1)國內動力:隨著鐵鋰版model3、比亞迪漢、五菱宏光MINI 等爆款鐵鋰車型放量,需求正迎來底部反轉,我們預計國內電動車對鐵鋰材料需求在2020/21/25年有望分別達到10.1/17.8/48.4萬噸,對應2021年同比增長約75%,對應2020~25年CAGR達37%。2)海外動力:隨著2022年鐵鋰核心專利到期,海外有望成為國內鐵鋰企業的重要市場,我們預計2025年海外市場有望迎來約92GWh鐵鋰電池裝機,拉動27萬噸鐵鋰正極需求。3)儲能市場:我們預計由於安全性、低成本的天然特質,鐵鋰有望在電網側、以及通信側儲能市場中滲透率大幅提升,我們預計全球儲能對鐵鋰材料需求在2020/21/25年有望分別達到2.2/4.1/10.0萬噸,對應2021年同比接近翻倍增長,2020~25e CAGR達37%。
供給:行業格局清晰,龍頭強者恆強。行業在經歷了此前的行業需求萎靡、產能持續出清之後,目前格局清晰穩定,3Q20期間德方納米、國軒、貝特瑞等CR3份額約50%,龍頭產能利用率約70%-95%,而尾部企業平均僅為10%-20%甚至停工,少數龍頭具備明確擴產規劃及實力,我們認為行業未來有望依舊呈現強者恆強的格局。
短期趨勢:排產高升漲價持續,盈利迎來較大彈性。1)產銷:鐵鋰正極2H20以來平均產量增長高達165%,11月更高達232%,鐵鋰正極滲透率已經回升至44%水平。2)價格:鐵鋰正極價格近3年下跌2/3,10月均價觸底至3.2萬元/噸,截至1月8日已觸底反彈12%至3.85萬元/噸,我們預計2021年價格仍有向上的空間和彈性。3)盈利:典型鐵鋰正極企業的成本結構中,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直接人工分別佔比72%、4%、24%,我們認為,一方面價格反彈抬升收入天花板,另一方面產能利用率攀升降低單位製造成本(2020年低點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17%,11月已反彈至101%),我們預計企業盈利有望大幅回暖。
風險
新能源汽車需求不及預期,鐵鋰車型開發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