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中式」人造肉,豆腐為何成了「大敵」?

2020-11-26 網易新聞

2020-11-26 13:08:55 來源: 每日熱門推薦

舉報

  豆腐這一中國傳統食品,在外國再次引起了注意。

  近日,《華盛頓郵報》報導稱,美國知名植物漢堡製造商別樣肉客(Beyond Meat)推出一種旨在打入中國市場的新產品——植物性豬肉糜,然而這款「肉糜」將面臨一個古老的對手——豆腐。

  豆腐究竟有什麼魔力,會讓國外高技術食品企業如臨大敵?我們應如何看待即將進入中國的人造肉?

  

  豆腐:人造肉的古老對手

  「你不會嘗試將煤炭賣給紐卡斯爾(英國「煤都」)。那麼,你認為向發明豆腐的國家兜售肉類替代食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11月23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別樣肉客在中國面臨一個古老對手——豆腐》,將擁有約1800年歷史的中國傳統食品豆腐搬上了臺面。

  據悉,別樣肉客近期推出了一款旨在打入中國的新產品,名為「植物性豬肉糜」。

  

  文章稱,推出這款產品的動機不難理解,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消費了全球大約一半的豬肉;豬肉在2019年佔中國畜肉消費量的約2/3,往年甚至更高。因此,別樣肉客想要躋身中國富裕階層中素食主義者的菜單,就需要一種與市場匹配的產品。

  然而,這一產品不得不面對古老的中國本土挑戰者——豆腐。

  不同於歐美人既想保持身體健康,又忘不掉肉類風味的心態,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像豆腐這樣的本土傳統素食佔比非常高,「這個國家早就有『別樣的肉』了」。

  豆腐究竟有何魔力?

  事實上,豆腐這一對手不僅在中國很受歡迎,今年以來,它還成為了美國本土較為熱門的肉類替代品。

  據美媒報導,疫情期間,美國大量肉類加工廠停工停產,養殖業也因供應鏈停滯而不得不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這導致消費者面臨「無肉可吃」的境地。如此一來,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竟悄悄進入了美國消費者的視線。據諮詢公司尼爾森數據,美國3月豆腐銷量同比增長了66.7%。

  

  豆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眾所周知,這款東方美食不僅製備簡單實惠,而且含有優於大部分其他素食的蛋白質組成成分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消化吸收率高達95%以上,在中國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從某種意義上說,豆腐不管從經濟上還是從健康上來說,都比高技術「素肉」更有競爭力。

  選豆腐,還是選高技術「素肉」?

  高技術「人造肉」即將打入中國市場,我們作為消費者,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

  不少人對外來人造肉有著牴觸心理,一方面是基於其「舶來品」的屬性,另一方面則是基於「人造肉對人體有害」等陰謀論。

  

  訊妹覺得,對於一款全新的高技術食品,我們應該摒棄狹隘的民族情節和缺乏科學依據的陰謀論,將它視作同等意義上的商品,勇於嘗試和研究。

  真要問應該吃豆腐,還是吃「高科技」素肉,我想,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若你更青睞於傳統工藝和性價比,那麼豆腐才是更好的選擇;若你更注重「技術感」和是否有肉味兒,那麼人造肉恐怕更符合你的心意。

  (圖片來自網絡)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疫情間美國鬧「肉荒」怎麼辦?豆腐、人造肉成熱門替代
    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在全美擁有近2800家超市分店的零售商克羅格(Kroger)表示,從3月中旬到5月底,豆腐的銷量增長了近9%。在7個州擁有101家門店的韋格曼斯(Wegmans)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其豆腐的銷售額幾乎翻了一番。
  • 價格飛漲致"肉慌"!豆腐成為美國熱門肉類替代商品
    新冠疫情大流行下,豆腐、人造肉代替動物肉和海鮮,成為了美國餐桌上更受歡迎的食物。近兩個月以來,因動物肉消費擔憂,以及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停工,美國一些消費者面臨「無肉可吃」的窘境。這時候,廉價的豆腐尤其受到追捧。
  •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雀巢以中式餐品切入市場人造肉概念的火熱源於Beyond Meat,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上市後,首日暴漲163%,創下了美國公司本世紀以來IPO首日最好的表現紀錄。延續到2020年,人造肉概念一直熱度不減。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該人造培養肉重達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完成。201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曾發布消息稱,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培養肉將很快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 豆腐成為美國熱門肉類代替商品
    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在全美擁有近2800家超市分店的零售商克羅格(Kroger)表示,從3月中旬到5月底,豆腐的銷量增長了近9%。在7個州擁有101家門店的韋格曼斯(Wegmans)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其豆腐的銷售額幾乎翻了一番。
  • 被熱炒的「人造肉」到底能不能吃?健不健康?
    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綜合消息,近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暴漲163%,引爆國內「人造肉」概念股,5月15日,多個「人造肉」龍頭股漲停。在「人造肉第一股」背後,擁有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影星萊昂納多、Twitter創始人埃文威廉士等多個「明星」投資者。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肯德基攜手BeyondMeat推出的植培黃金雞塊全美上市不到五小時便搶購一空,而近期這款曾大熱的人造肉雞塊終於登陸中國市場。但在龐大的人造肉市場中,真正屬於中國本土化的產品卻屈指可數。
  • 人造肉上美國餐桌 從動物身上提幹細胞長出"肉「」
    以後人們吃肉,都是從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肉,能避免各種病毒和細菌,也不會有虐待動物和家禽的罪惡了。  據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報導,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俗稱「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宣布,他們將聯合對這種肉類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 人類食物革命: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為什麼比爾·蓋茨也看好
    與此相比,全球肉類消費約1.4萬億美元,如果人造肉的滲透率達到1%,那麼市場規模將達到140億美元。如何可持續地養活後代成為一個擺在全球面前的巨大問題,而人造肉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在培育的過程中,還可以人工控制加入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使造出來的肉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國內常用的豆制素雞、素排骨、素肉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植物肉是用大豆的分離蛋白為原料,這是國內素肉與植物蛋白肉的主要區別之一。國內常見素肉大多數為非發酵豆製品,包括豆腐、腐竹以及由豆腐、腐竹進一步加工而成的各類豆制素製品。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最近一段時間,人造肉概念股受到全球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而Beyond Meat作為美國人造肉第一股,股價表現猶如是坐過山車般橫衝直撞。由於此番營收增速竟然,這讓Beyond Meat順利撐起了大家的信心。但在股價過山車式的變化,本質是人造肉和Beyond Meat都存在這一定的泡沫和爭議。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與美國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等人造肉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不同,中國只有寥寥幾家人造肉企業被披露獲得投資,且規模均在百萬量級。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此次豬肉價格飛漲,會不會標誌著中國人造肉行業風口的到來?「無肉時代」即將來臨?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造肉企業,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派屈克布朗創立於2011年。目前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歐克蘭(Oakland)擁有首個大型食物製造工場,每月可以生產大約200萬磅植物製造的肉。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牛肉,未來會繼續研發魚肉、豬肉、乳製品等。
  • 我國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人造肉,它安全嗎?
    市場上有很多「人造肉」、「人造雞蛋」,市民們只要聽到這些詞就知道都是假的,沒法吃,都有化學危害。但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口中的人造肉就得換一層意思了。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肉,還是通過正規渠道加工而成,只是人造肉出來之後,豬肉是不是就要降價了?人人都能吃得起肉了?
  • 宜家推出人造肉產品 能否俘獲中國胃?
    從2019年起,人造肉概念就在資本市場及海外零售市場持續火熱,2020年,人造肉全面試水中國市場。不過,對於國內市場來說,人造肉仍是個新概念。  1  人造肉 大勢所趨?  人造肉,對於國內市場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由於產業剛剛興起,我國相關的術語、標準、法規等也仍處於有待制定的階段。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擬食品,不是以化學原料聚合而成的,它是根據所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營養成份,選取含有同類成份的普通食物做原料,用科學的方法製成各種各樣的仿生模似食品。據相關行業專家表示,未來改變人類食品結構的食品來源將是人造食品。人造食品的原料有三個來源:一是使用現代化方法加工目前食品生產中的廢棄料,使未被利用的原料進入飲食領域。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Beyond Meat中國市場再推新品 熱度不減人造肉如何跨過高價門檻
    企業們爭相賽道試水   據媒體報導,有美國「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日前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基於植物的豬肉餡產品。該公司表示,這款產品最初將在上海5家餐廳銷售。  綜合媒體報導來看,早在今年6月Beyond Meat宣布,將通過某生鮮平臺開始在中國大陸銷售其人造漢堡肉餅。
  • 「People」是人,「meat」是肉,那麼「人造肉」英文是?
    這兩天,星巴克的「人造牛肉拉麵」火了!美國最大的人造肉供應商之一Beyond Meat的股價暴漲,其「人造肉」產品也獲得了國外媒體的熱烈追捧。昨日內容回顧:星巴克開賣「人造肉」,69元千層面賣光,網友:真肉不香?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是該領域內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記者了解到,早在1953年,美國的科學家就已經申請過「人造肉」的專利。據了解,「人造肉」按照製造工藝和生產技術可分為植物肉和培養肉兩大類:植物肉是基於植物蛋白等原料,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肉類相似物;培養肉是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的「人造肉」。兩者在主要原料、生產成本、技術路線上都存在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