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飛漲致"肉慌"!豆腐成為美國熱門肉類替代商品

2020-12-06 遊俠網

  新冠疫情大流行下,豆腐、人造肉代替動物肉和海鮮,成為了美國餐桌上更受歡迎的食物。近兩個月以來,因動物肉消費擔憂,以及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停工,美國一些消費者面臨「無肉可吃」的窘境。這時候,廉價的豆腐尤其受到追捧。

  在美國發布廣泛的零售商克羅格(Kroger)表示,從3月中旬到5月底,豆腐的銷量增長了近9%。韋格曼斯(Wegmans)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其豆腐的銷售額幾乎翻了一番。

  尼爾森的消費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的一周內,美國植物性肉類替代品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00%,8周內飆升265%。人們將目光投向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導致人造肉銷售激增,兩家行業巨頭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都增加了銷量,並且僱傭了更多工人。

  據美國植物性食品協會(PBFA),3月的第三周,所有植物性食品的銷售量與去年相比增長了90%。根據諮詢公司尼爾森的數據,3月豆腐的銷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66.7%,5月份時銷量仍然增長了32.8%。

相關焦點

  • 豆腐成為美國熱門肉類代替商品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植物性蛋白質或成為「肉荒」的解決方案。據美媒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紛紛進入停工狀態。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
  • 疫情間美國鬧「肉荒」怎麼辦?豆腐、人造肉成熱門替代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植物性蛋白質或成為「肉荒」的解決方案。據美媒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紛紛進入停工狀態。供應鏈的停滯使得養殖者業被迫處理掉無處可去的牲畜,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然而,原本被視為小眾產品的豆腐卻因此走入了美國消費者的目光中心。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樂視網股票流拍,豆腐成為美國熱門肉類替代商品...
    疫情間美國鬧「肉荒」怎麼辦?豆腐、人造肉成熱門替代據美媒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洲大量肉類加工廠紛紛進入停工狀態,消費者隨即面臨著「無肉可吃」的境地,「人造肉」和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開始走入主流消費者的視野。在全美擁有近2800家超市分店的零售商克羅格(Kroger)表示,從3月中旬到5月底,豆腐的銷量增長了近9%。
  • 美國推「中式」人造肉,豆腐為何成了「大敵」?
    近日,《華盛頓郵報》報導稱,美國知名植物漢堡製造商別樣肉客(Beyond Meat)推出一種旨在打入中國市場的新產品——植物性豬肉糜,然而這款「肉糜」將面臨一個古老的對手——豆腐。  豆腐究竟有什麼魔力,會讓國外高技術食品企業如臨大敵?我們應如何看待即將進入中國的人造肉?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圖源於網絡不少網友調侃如今炫富方式就是豬肉自由,更有人笑稱今年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就是7元一斤買了豬肉,3個月後,飛漲為20元一斤。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
  • 「人造肉」頭部企業盤點:11家公司融資總額12.8億美元,多數為植物...
    環境友好、節約能源、飲食健康、使動物免於屠宰,是「人造肉」公司提及最多的優點。「人造肉」最大的障礙在於成本。以植物蛋白為基礎的素肉價格略高於普通肉類,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餅定價都在12-16美元/磅,而美國牛肉碎的價格在9美元左右,同時因為規模化養殖,價格還在進一步下降。
  • 植物蛋白肉、3D列印肉……「未來肉類」走向餐桌
    2019年5月2日,被稱為「人造肉第一股」的「超越肉類」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即大漲163%,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股最大首日上漲幅度。自此,人造肉概念成為國際投資界的「新風口」,一時間吸引了不少知名風投公司和投資人的關注,如美國最大風投基金凱鵬華盈、谷歌風投公司,以及像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西奧等名人。
  • 植物蛋白肉、試管培育肉、3D列印肉……「未來肉類」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
    與通過動物細胞培育不同,素肉並不是肉,而是利用植物蛋白原料,如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等,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紅蛋白製作而成。目前,如美國矽谷的「不可能食品」公司、洛杉磯的「超越肉類」公司和歐洲聯合利華旗下的「素食屠夫」公司已經推出素肉食品,而日本、澳大利亞等後來者也正迎頭趕上。2019年似乎是人造肉發展的轉折點。
  • 源森生物:關於植物肉在中國發展的一些思考
    風味的不完善和價格高昂是挑戰國內消費者對食品認知底線的事,解決好這兩大難題是目前國內植物肉行業的首要任務和當務之急。     2.中國肉類消費場景更複雜   美國植物肉市場的崛起,漢堡渠道貢獻了超過80%的銷售,且漢堡是大多數美國人消費頻率較高的產品
  • 人造肉科學拯救地球:實驗室培育肉類你敢吃嗎?
    僅在美國就有5600萬英畝的土地被用來種植動物飼料,而只有400萬英畝的土地是種植供人食用的農作物。穀物和大豆成為牲畜的主要飼料。而生產一斤豆腐只需要約1000升水,素食主義者每人每年可以節約大約83萬升(830噸)的水。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美國工廠化農場內的動物每年產生大約5億噸糞便,是全美國人的好幾倍。由於沒有動物汙水處理廠,動物排洩物通常被儲存在廢棄的「瀉湖」或者被噴灑在田野上。工廠化農場和畜牧業產生的汙水是河流和湖泊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汙水中攜帶的細菌和病毒會導致地下水受汙染。
  • 宜家推出人造肉產品 能否俘獲中國胃?
    而這只是植物蛋白商品計劃的開始,宜家計劃在2022財年結束前,將植物蛋白商品在宜家餐廳的餐飲銷售額佔比拉升至20%。  從2019年起,人造肉概念就在資本市場及海外零售市場持續火熱,2020年,人造肉全面試水中國市場。不過,對於國內市場來說,人造肉仍是個新概念。  1  人造肉 大勢所趨?
  • 人類食物革命: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為什麼比爾·蓋茨也看好
    Beyond Meat是美國發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通過植物衍生的胺基酸,脂類等原料適當組合,仿製肉類的味道、口感、營養成分,提供革命性的植物肉類產品組合,主要產品包括Beyond Burger、Beyond Sausage、Beyond Chicken等。
  • 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
    紅線代表2020年美國生豬屠宰數量生肉加工行業的產能斷崖式下跌,反應到消費端,「肉慌」的跡象愈發明顯。進入 5 月份後,兩家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 Kroger 和 Costco 相繼執行「限購令」,限制每人最多只能買 3 件肉類產品。相應地,肉類價格也在一路水漲船高。市場研究機構 CoBank 的報告稱,到今年下半年,美國肉價會比去年同期上漲高達 20%。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賣人造肉,星巴克是認真的。幾個月前,人們討論星巴克時,還避不開瑞幸咖啡,很多人將這兩家品牌拿出來對比,從口味到價格再到品牌形象和未來發展。而現在,提到瑞幸,第一反應是造假和訴訟;提到星巴克,首先想到的則是人造肉。
  • 美國「超越肉」別樣植物肉餡登陸上海,無肉不歡的你,該如何選擇
    Beyond Meat(超越肉類)公司18號推出了適合中國客戶的口味的植物版肉餡,不過beyond被翻譯成了「別樣肉客」,其實並不是肉。無肉不歡的你,會如何選擇? 從10月18日開始,上海的顧客將能在當地的五家餐廳嘗試其新產品。這家公司從2009年起就開始研發基於蛋白的非肉類,但口感與肉類無異的肉類替代品。 這次面向中國市場的新產品旨在模仿許多亞洲菜餚中使用的各種餡料,如餃子和春卷餡的味道。
  • 有5種肉是「人工合成肉」,再喜歡都不要常買,最好少給孩子吃
    所謂合成肉,就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如果膠、卡拉膠)加工而成的整塊肉,簡單說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合成肉雖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一塊肉,但也算是肉製品。 因此,最好的選擇是購買正宗原切牛排,雖然價格昂貴,但吃著放心健康。
  • 科學家談將來什麼可替代肉類
    丹麥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確定,將來,肉類菜餚將被貝類和藻類等海產品所取代,它們對環境更安全。根據《心理學前沿》雜誌的報導,專家們認為,有許多替代蛋白質的資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研究人員還指出,海藻、魷魚和小魚含有許多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味道很好。長期使用甜味和肉味兩種主要調味的食品技術將有助於讓它們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 孩子愛吃的5種「肉」,少買!
    肉類的攝入對兒童成長大有裨益但是披著「美食」外衣肉類卻還有一類「叛徒」合 成 肉它們深受孩子喜愛卻缺乏營養價值所謂合成肉,就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如果膠、卡拉膠)加工而成的整塊肉,簡單說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合成肉雖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一塊肉,但也算是肉製品。
  • 銅礦價格飛漲,蒙古國經濟陷入困境後,或又重新看到希望
    從2014年起,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蒙古國經濟開始滑入困境中,物價高漲,GDP開始連年負增長,比如,據中國國有媒體《參考消息》援引德國媒體稱,2017年蒙古國約有230億美元債務,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而當時該國外儲僅僅只剩11億美元。
  • 用細胞技術在太空生產肉 換個角度看人造肉發展
    儘管人造肉仍是目前頗具爭議性的課題,但是其話題性似乎已經不如2015年前後那般熱烈,其中原因之一在於,如今人造肉已經成為一種商品出現在市場上了——儘管它們的價格非常高昂。   然而撇開人造肉作為商品的價值,其技術的發展是否有可能改變某些領域現有的狀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