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分享|火爆美國課堂的「TPR教學法」,為什麼這麼高效?

2020-11-29 好奇豆Hikiddo

現在很多國際幼兒園都會採用TPR教學法,讓孩子在跑、跳、做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英語,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英語。

那麼什麼是TPR教學法呢?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法」, 是美國加州著名的心理學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

他認為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是注重語言的互動,而「全身反應法」,正是符合這種自然規律的教學方法。

老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讓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

TPR直接教學法教學原則是什麼呢?

TPR 中最直觀的就是「直接教學法」中的理論,認為要成功學習第二語言,就要遵循第二語言為第一語言(母語)的模式。

因此,就聽、說、讀、寫的學習順序而言,直接教學法的支持者強調學習第二語時,聽說能力的培養應優先於讀寫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習母語時,也是先學會聽說,再去學習文字的讀寫)。

也就是說學生對一個字的發音很熟悉之後,老師才讓他們學習如何認字閱讀和書寫。

TPR直接教學法的特色有哪些呢?

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特色是在教孩子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開發他們的智力。

在教孩子英語時加上一些全身性的動作來幫助孩子理解、記憶那些詞彙,同時知道具體的表達場景和情緒特寫。

這種方法,一方面為學習過程增添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加深孩子對知識的記憶。

所以孩子們在思考學習的活動過程中,促進腦部發育,智力也得以裨益和開發。

如何將"TPR"兒童英語教學引入到課堂呢?

(一)

直觀教學法,也就是讓第二語言以第一語言的形式直接進入學生的右腦

當右半腦大量活動時,能激發大腦左半腦產生語言活動,綜合刺激中,左右腦並用,能產生交互作用。

James Asher博士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

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引起行為變化,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語言代碼,當學生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構及其表示的含義時,他就做好了說的準備。

(二)

整體教學法,具體表現為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

這是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後,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後邊說邊做。

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遊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係,並準確作出相應的動作。

比方說,在一本與動物有關的繪本中,可以提前準備動物的小玩具。在給孩子讀「dog、cat、hen、cow」等的時候,可以模仿其發出惟妙惟肖的叫聲,或者讓寶寶自己模仿。

(三)

教授的語言形式以祈使句為主,帶動其它句型,也就是遊戲教學法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喜歡遊戲,在遊戲中學習,小學生會倍感興趣。

比如操練句型「What's this?」時,可以做猜東西的遊戲,就是把圖畫製成的卡片蓋起來,或露出圖畫的一角。然後問「What’s this?」讓學生猜,直到猜對為止。

這樣做會讓學生盡情儘量的說學過的英語,猜錯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開口說英語。

(四)

對學生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在輕鬆的環境中更容易習得語言。

在傳統教學法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都是有錯必改,精益求精,至使學生總怕出錯,怕出醜而不敢大膽開口說,只是機械地跟讀,而且小心翼翼。

TPR教學法對待學生的錯誤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只糾正一些較大的錯誤,在糾正時也注意方法,不使學生感到壓力。

所以在使用TPR方法時,老師和家長們也不用糾結是否需要中文翻譯了。在使用TPR的過程中,不必過多糾結孩子的錯誤,也不要強迫孩子重複。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

相關焦點

  • 貝樂英語線下複課平穩,全面落實科學教學法提升教學效果
    在美國課堂上,有一種叫做: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教學方法備受推崇。採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加強孩子們的記憶深度,還能讓正處於啟蒙階段的學員,在沒有中文輔助的情況下,理解老師所授的內容、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
  • 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首選的教學模式
    一維直線性結構在實際教學中雖便於操作,但它未能把構成課堂教學的每個因素都考慮進去,因而使這種結構不僅在理論上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而且在實際運用中也很容易「流產」,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探索一種新型的、全面的、在理論和運用上均具普遍性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就勢在必行了。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筆者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多維立體性結構」的學說,以就教於方家。
  • 試試美國小學都在用的教學法
    孩子把它當成枯燥的難題自然容易跑神、在課堂之外也沒主動去用的意識。在美國課堂上,有一種TPR教學方法很火爆,全稱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教學法」。能調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幫助孩子記憶。今天鯨寶就把這種方法分享給大家~TPR教學法好在哪?
  • 【芥末翻】用故事豐富課堂:故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介紹一個講案例教學法應用於軍事領域的例子:美國國防部人員安全研究中心(PERSEREC),美國特勤局,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緊急響應小組(CERT)已經在全美範圍內收集了數千個網絡犯罪的案例。這些案例以詳實的文件證明了真實事件對網絡犯罪的偵察、調查和起訴起到引導性作用。
  • 《全腦教學與遊戲教學法》:讓孩子像迷戀遊戲一樣,愛上學習!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沉迷於數字遊戲呢?科學研究表明,數字遊戲能夠有效地激活孩子們的整個大腦。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能夠有效地調動看(視覺皮層)、聽(韋尼克區)、推理(前額葉皮層)、感覺(邊緣系統)、創造(內部對話),並且還會啟動極其複雜的動作(運動皮層)。可以說,遊戲的過程,調動了孩子們的整個大腦系統。因此孩子們能夠樂此不疲。
  •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了。那麼,課堂教學如何去做,方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呢?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
  • 玩轉智慧課堂,讓教學更高效
    三湘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實習生 羅珊)透過屏幕,手指一點,通過大數據反饋,老師立刻就能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屏幕共享、搶答、互評互改……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專注力更強,一節45分鐘的課堂變得智慧又高效。
  • 澳專家:中國「填鴨式教學法」教育孩子更成功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外媒稱,來自英國的70名教師被送往上海學習教學方法,以便弄清楚為什麼中國學生成績這麼好。這些教師回國後表示,中國的成功教學主要是因為中國採取了西方在過去40年裡逐漸放棄的教學方法。
  • 上海一流國際學校在用的英語教學法,精髓全在這裡了!
    而季先生口中的系統嚴格的英語文學訓練就是——ELA,也就是美國在學校課堂的學習方法!ELA- English Language Arts,指的是母語者的語文課。為了讓家長更清晰地感知到,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課堂上,老師會先介紹題目和作者生平,文章的創作背景;然後帶領大家理清文章結構,了解每一部分的大意,再賞析課文;賞析時,老師會問為什麼文章題目是背影,文章中幾處對背影的描寫都起到什麼作用,還會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情節和線索;最後,老師會講解課文中的生詞
  • 為什麼美國的課堂喜歡開放式教學?
    為什麼美國的課堂喜歡討論式教學?  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一點:美國的課堂充滿討論、辯論和自由提問。在他們看來,學習就獲取正確答案或者標準答案,而課堂討論和互相提問始終沒有直接給出一個他們想要的答案,這怎麼能行?曾經有一個中國學生在開學幾周後來向我抱怨。  她說:「林老師,我沒有從您的課裡面學到任何的東西,您的課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當我問其緣由的時候,她說:「您從不告訴我們任何答案,卻一直讓我們這些學生利用大好的課堂時間去討論。
  • 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少兒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貝樂學科英語對學術的不懈追求,一直是機構長久不衰的源頭動力之一,在教學中使用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今天就來重點聊一聊貝樂學科英語外教老師常用的全身反應教學法。什麼是全身反應教學法呢?全身反應教學法即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指教師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的教學方法。全身反應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繫在一起,讓孩子更容易完成從聽到說的轉變,建立起良好的語言體系,減少陌生語言帶來的心理壓力。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孩子學英語首先要牢固掌握的就是聽力能力,然後逐步拓展口語,最後發展到讀和寫的能力。
  • 重點‖教學方法的歸納
    為什麼當年所做的探索沒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多大的影響,而「翻轉課堂」卻倍受關注呢?這是因為「翻轉課堂」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不論是薩爾曼·汗的數學輔導視頻,還是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所做的化學學科教學視頻,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
  • 「有效教學」的無效成因
    我所提倡的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English Four-in-One Teaching Approach),就是立意中西結合,擇優的,但是又立足於本土,立足於中國文化、中國國情、教情與學情的一種英語外語教學法,所以它才是高效的。因為它是建立在中國這種教學場景之上的。我們說營造語境,那都是假的,都是捏造出來的,我們還是在中國。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教學法
    教學法小貼士本篇歸納了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的一些主要的教學法,對今後我們在語料的選擇、課型定位、課堂流程設計、語言知識如何輸出方面有幫助。希望能給正在準備《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你,指點迷津。聽說法 句型法 結構法(Audiolingual Method)先教聽說,後讀寫,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以句型操練為主要訓練手段,是一種以結構為主的教學法,現代外語教學史上,理論基礎最雄厚的一種教學法。
  • 中國給西方上了一課:為什麼西方放棄「填鴨式」教學是不明智的
    來自英國的70名教師被送往上海學習教學方法,以便弄清楚為什麼中國學生成績這麼好。這些教師回國後表示,中國的成功教學主要是因為中國採取了西方在過去40年裡逐漸放棄的教學方法。 中國人喜歡以板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法,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逐漸放棄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轉而採用更具協作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自主性。 鑑於中國在國際測試中所取得的成功,西方放棄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似乎是不明智的。
  • 試論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外語教學理念
    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建立在喬姆斯基的廣義語言素養(FLB, the faculty of language in the broad sense)和狹義語言素養(FLN, the faculty of language in the narrow sense)的理論基礎上,並進一步拓展語言素養的內涵。為什麼我們要更重視狹義上的語言素養?
  • 名師分享英文戲劇教學的課堂實踐和校本融合
    高效英語教學的打開方式到底有多少種可能? 「中小學校英語教研共同體」 第二期線上教研活動邀請到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姚臻臻、梁辰、張磊三位老師圍繞「英文戲劇教學課程的課堂實踐與校本融合」進行專題分享,集中探討英語戲劇教學在大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如何適應多變的課堂   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嶽巖撰文認為,疫情期間,線上中文教學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其優勢也很明顯:不局限於課堂人數,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實現碎片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網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媒體多樣,易於獲取、傳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傳統課堂一樣記筆記;教師可以藉助線上通訊工具及時地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
  • 全身反應教學法對幼兒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相對於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全身反應教學法應用在幼兒英語教學上強調於英語聽、說的訓練,且聽先於說, 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對幼兒進行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英語水平相對低下的弱點,也可以改善幼師英語教學側重於對幼兒進行知識灌輸、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低下的教學情況。
  • 國際學校所借鑑的西式教學理念,如何面對分層課堂?
    對於國課程我們老生常談,不少國際學校也以西方的教育理念為核心,那麼西式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是如何應用在課堂的,我們不妨溯源到到原汁原味的西式課堂去感受一番~西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佔據主導地位。我們都知道在一個班級裡,學生由於身心特點不同,展現的能力和水平也會有所差距,那麼面對進度分層的課堂,老師們會採取什麼措施,讓學生們既能吸收知識,又能同步進度呢?1.採用靈活「拼桌」式課堂通常老師們面對能力和水平分層的學生會進行差異化教學,雖然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會耗時費力,同時限制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