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研究人員大聲疾呼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僅僅幾個月後 ,這些研究人員撤回了他們的發現,並指出它可能是蜥蜴。
該爬行動物被重新分類後,被稱為 Oculudentavis khaungraae,這是在另一組研究人員質疑bioRxiv上已發表的發現和研究方法之後進行的。
最初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正在撤回這篇文章,以防止不正確的信息保留在文獻中。儘管對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描述仍然是準確的,但新的未發表標本對我們關於HPG-15-3系統發育位置的假設提出了質疑。」
導致第二組研究人員認為O. khaungraae可能是蜥蜴的原因是它眼睛所在的結構。
第二組研究人員寫道:「儘管其中存在中生代恐龍(包括鳥類)有趣的進化假設,但這種神秘的動物卻表現出各種蜥蜴狀的形態,這些形態挑戰了鱗翅目動物和弓形龍之間的基本形態學差距。在這裡,我們重新分析了Oculudentavis的原始計算機斷層掃描數據。包括一套鱗狀突觸,包括胸膜緣邊緣牙齒和開放的顳下頜孔,絕大多數都支持其鱗狀的假設。」
據悉O. khaungraae於2016年被發現包裹在緬甸的琥珀中,其很可能生活在1億年前的緬甸。
該蜥蜴的體重可能不到30克,據信可以與當今活著的最小鳥類「蜂鳥」相提並論,後者僅生活在古巴。儘管體積很小,但人們依然認為這隻小蜥蜴很可能是捕食者,以昆蟲為食。
它也有翅膀,有一對蜥蜴一樣的凸起的眼睛,以及一個約有30顆牙齒的喙,由於計算機生成的3D圖像,所有這些都可以被看到。
原始研究中的一位合著者景馬·奧康納教授(Jingma O'Connor) 在三月份對外媒《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該蜥蜴是否能夠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