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計劃在7—8月擇機發射的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和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倒計時」。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也備受關注。
杜拜當地時間7月3日,阿聯火星任務團隊宣布,阿聯工程師開始對「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進行發射前最後一次通電檢測。
按照計劃,杜拜時間7月15日12時51分 ,「希望」號探測器將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開始前往火星的旅程。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透露,本年7—8月,「天問一號」將作出發射。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7月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由於運載火箭突然出現問題而再次推遲一周發射,目前新的發射時間選定在了7月30日之後,它本想打算搶先於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但現在因為某些問題可能要落於我國之後了,我國也可能因此躋身於太空探索的領導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原定將其延期至8月5日,但分析人員已將該窗口延長至8月15日,並將確定是否可以再延長一次。預計這輛火星車將於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的Jezero火山口。
包括中國在內,今年計劃「探火」的國家不約而同將火箭發射日期選在7—8月,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2020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5400萬千米,在這一時刻前後,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能讓人類「探火」之旅的「趕路」時間更短、所攜燃料更少、成本更加低廉。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期間,環球將有4項火星發射任務,分別由中國、美國、歐盟和阿聯主導。
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期間,環球將有4項火星發射任務,分別由中國、美國、歐盟和阿聯主導。
然而,即便是這最短的飛行距離,探測器仍要經歷一場「長途旅行」。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約4億公裡,最近也要約5600萬公裡,以我國此次將要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為例,需要飛行200餘天才能到達遙遠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