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出現的四個節氣,四季中分別有一個!

2021-01-18 節氣與節日

節氣從出現在現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24節氣體系,但是在很早以前,節氣只有四個,即是24節氣最早的雛形。這4個節氣分別是冬至、夏至、春分以及秋分。那麼,為什麼是這4個節氣最早出現呢?這就要從測日晷開始說起了。

在古代「日晷」是指太陽的影子,人們會利用土圭測得日晷的長度。而當時人們就發現每年都有一天日晷達到最長,即稱為「日至」,這個「日至」就是冬至。還發現了一年中也有日晷最短的一天,即「日短至」,「日短至」就是夏至節氣。這麼說來,這兩個節氣是最早出現的,第一是冬至,第二個是夏至。我們不得不贊服古代人們的智慧,那個時候他們所總結出來的東西就已經反映出了現在這兩個節氣的主要特點,即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而夏至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晝最長的一天。

古人創造出冬至和夏至之後,隨後又創造出了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這兩個節氣之所以會被較早創立出來,那是因為它們有特殊之處——兩個節氣晝夜長短時間一樣。最特別的東西,總是能最先被發現並記錄下來。相對於其他節氣,這四個節氣都是非常特別的,因此被最早標記出來了。

這四個節氣一直被沿用到了周朝時期,周朝人們又在其基礎上加進了4個節氣,便有了8個節氣,這新加進來的4個節氣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這四個節氣有著差不多的含義,即分別代表四季的開始。古籍中,「立」就是開始的意思。

其實,節氣最早有仲春、仲夏、仲秋以及仲冬四種形式。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要理解「仲」的含義,這裡的「仲」是指某一時節的第二個月(按農曆算),例如,仲春是指春季第二個月的意思,即農曆二月;而仲夏便是夏季的第二個月,為農曆五月份。這四個節氣分別代表的是四季的某一時段。

通過以上的講述,你是否對節氣的歷史的有所了解了呢?起碼你知道了節氣並不是一下子全部出現的,而是分不同時段出現的,而它們的出現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相關焦點

  • 為何節氣中「四立」的前一天叫「絕日」?了解才懂裡面大有深意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依據「鬥轉星移」制定了二十四節氣。24節氣是上古農耕的產物,是「幹支力」表示自然規律變化的特定節令。經過流傳演變至今,其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也因此24節氣在公曆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後不差一兩日。
  • 今日春分來了有哪些寓意 春分節氣習俗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今日春分,燕歸花開,春分的美好象徵寓意有哪些?春分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 古人是怎麼預知四季的呢?晝夜平分的節氣又是哪兩個?
    古人是怎麼預知四季的呢?晝夜平分的節氣又是哪兩個? 在這一年裡 我們都過了哪些節氣大家還記得嗎? 下面這首節氣歌大家都會唱嗎? 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 氣象上的四季是如何劃分的呢?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
  •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
  • 四時合序 萬物有靈——《身邊的二十四節氣》裡的「秋收」與「冬藏」
    感歲時變化,隨手翻閱了些典籍,將我所著的《身邊的二十四節氣》裡與秋令相關的內容,與讀者分享如下。先秦時,我國曆法有周曆、殷歷、夏曆的「三正」之說。古人為度量日、月、行星的位置與運動,將天黃道附近的一周天十二分,依次以子、醜、寅、卯等十二支代之,稱「十二辰」。一年中,北鬥七星的鬥柄依次指向「十二辰」,據之確定一年的十二個月,稱為「月建」。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地球的自轉、公轉與四季成因和二十四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
    地球的軌道是一個接近圓形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焦點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近的一個點,稱為「近日點」,在這個點上地球距離太陽1.47億千米,在近日點地球運行會快一些。7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遠的一個點,稱為「遠日點」,地球距離太陽1.52億千米,在遠日點地球運行會慢一些。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1年,約365.25天。
  • 今日「冬至」節氣,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我國迎來數九寒天
    為此,結合天文曆法,我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通過節氣反映季節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70°,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或者是23日,2019年的冬至節氣是12月22日,也就是今天,冬至節氣是一個兼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意義的節氣。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 節氣vlog|衛老師說秋分: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
    >秋分:平分秋色一輪滿 長伴雲衢千裡明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 我國古人早在先秦時期就注意到每年的仲春與仲秋都會出現晝夜相等的日子,前者稱為日中,後者稱為宵中。秦《呂氏春秋》一書中將二分並稱為「日夜分」,到漢代劉安的《淮南子》一書則分別改為春分與秋分,正式成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 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
    四時又稱四季,一年分四季,每三個月為一季,即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四、五、六為夏季,七、八、九為秋季,十、十一、十二為冬季。每季又有孟、仲、季之別稱,如春季正月稱為孟春之月,二月稱為仲春之月,三月稱為季春之月,夏、秋、冬亦同。
  • 四季劃分淺談
    關於四季的劃分,我國古代先是以天文因子為依據,即根據太陽在黃道(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的軌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90度作為一個季節,時間長度是三個月,即把太陽公轉軌道四等分,按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立」時刻,作為四季的開始時間。
  • 《廿四:南北風物裡的四時節氣》:四季更迭中的東方美學
    》青簡 攝影\文字未讀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時間與季節,是最不可思議的事物  時間的流逝從不與誰商量, 每一年的初雨、初雪提醒我們又一個四季走過,但誰何曾真正去感受那萬物經歷四時變化的痕跡呢?「節氣」, 統稱「二十四節氣」,以此來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
  • 二十四節氣蘊藏古人大智慧,你真的了解它嗎?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對於節氣的變化,影響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農業發展,應季的養生都是和節氣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創立的。自然界氣象、物候的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直接反映出來,為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
  • 詩歌中的二十四節氣,帶你領略古人的智慧與自然之美
    2016年末, 一場清寒小雪在11月21日早上飄然而至,細雪飄落在華北大地,而這天,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不得不感嘆,古人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歷經千年,依然能準確預示天氣變化。我國古人通過土圭和日晷來觀測太陽運動規律,從而了解氣候變化,安排農事民俗。地球在環繞太陽的運動中,由於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不同,產生了季節的變換。如果我們從北半球上方俯視就會發現:四季的重要時間節點呈逆時針分布在這個橢圓軌道上。如果將整個軌道分成24份,每經過15°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約15天。人們正是根據這些變化規律,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分」是平分,「至」為極致。
  •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而不是五季六季
    但為什麼人們把一年分為四季呢?這是歷史上人類在長期對太陽光照的觀察和和氣溫體驗中漸漸形成的。在中低緯度地區,四季變化明顯,人們把一年氣溫相仿的一些日期劃分為一個季度。中國古代,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一個季節的開始,而現代天文上,一般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一個季節的真正開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四個節氣應該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分界線了,是非常科學的按照太陽與地球的日照關係確定的。
  • 二十四節氣中的節和氣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搞不清,其實很簡單
    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節氣的含義,首先要懂得氣的概念。中國先人們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萬物產生的根本。盤古就誕生在一個形同雞蛋的混沌之氣中,盤古甦醒後開天闢地,清氣上升變成了天,濁氣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之間又化生出世間萬物,所以,天地間是充盈著氣的。
  • 閒話春節春季以及四季劃分
    就拿2012年龍年春節來說,中央氣象臺監測預報顯示,春節期間的天氣主要圍繞著降溫和降雪展開,我國中東部地區,華北、黃淮、江淮、江南等地的氣溫跌至入冬以來最低值。新疆西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東北地區北部、黃淮西部、山東半島、江淮、江南中北部以及貴州中北部等地先後出現降雪或雨轉雪天氣。大年初一,北京氣溫南郊觀象臺監測到的數據為-12.8℃,為這個冬季以來的「新低」。
  • 周末書香|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裡,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的私語,更有大自然中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圖:封面設計圖翻拍跟蔣勳一起悅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有我們生活的瑣屑,也有我們的精神密碼,還有我們文明的創建,以及哲學的思考,它是永遠庇護我們的家園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