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境與道境:說陶淵明的「無弦琴」
試想:既然對於不讀書或者說不會讀書的人「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是毫無意義的,那麼,對一個不懂音樂的人或者說一個不會彈琴的人而言,「無弦琴」又有何意義呢?事實上,陶淵明的「無弦琴」本是偶然的弦索不具的產物,「無弦琴」之彈奏也並非陶淵明彈琴的常態。因為稍有音樂常識的都知道,琴弦(一般用蠶絲製成)是消耗品,天下沒有永遠不斷的琴弦。
-
從陶淵明詩歌中琴曲的文化意蘊淺談「無弦琴」說法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不僅在中國古代詩壇上獨領風騷,在古琴的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雖然他不像阮籍、嵇康那樣寫了專門的文章來論述古琴,但在他的很多詩文中都提及到了古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彈奏「無弦琴」的故事。那麼,為什麼陶淵明要彈無弦琴呢?
-
民族舞劇《桃花源記》長沙上演 看陶淵明桃下彈無弦琴
舞劇《桃花源記》以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關桃花源的傳奇故事 舞劇《桃花源記》出品人、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嚴冰波介紹,舞劇《桃花源記》以田園詩人陶淵明彈奏無弦琴開篇,將陶淵明對世事煩惱的疏解與「漁郎」不幸的遭遇及其偶遇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傳奇經歷進行融合,使人們通過舞劇可以體味到其時民生的艱難以及追求自然和諧理想社會的深層表達。
-
高二學生設計無弦琴獲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重慶育才中學高二7班的江一鳴同學設計的這款無弦琴,拿下了第33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獲得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獎金1000元。為殘障人士設計無弦琴為什麼要設計這款無弦琴?江一鳴說,自己經常在商圈遇到街頭賣唱的殘疾人,拿著話筒演唱很吃力,還有些人失去手指沒有辦法彈唱。
-
重慶高二學生設計無弦琴獲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重慶育才中學高二7班的江一鳴同學設計的這款無弦琴,拿下了第33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獲得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獎金1000元。 為殘障人士設計無弦琴 為什麼要設計這款無弦琴?江一鳴說,自己經常在商圈遇到街頭賣唱的殘疾人,拿著話筒演唱很吃力,還有些人失去手指沒有辦法彈唱。
-
陶淵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我們今天談論陶淵明,每每簡單地將其視為隱士。其實,陶淵明的底色,並不是一位隱者。從他少年時代的「猛志逸四海」(《雜詩》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其十),「大濟於蒼生」的濟世熱情,貫穿陶淵明的一生。每位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並希望在社會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
陶淵明:「靜穆悠遠」是我的詩,「金剛怒目」才是我的人
01一生所求是自然陶淵明生在晉宋易代之際,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經是東晉初名將,官至八州都督,封長沙郡公,聲威顯赫。這也是陶淵明家族最鼎盛的時期。到陶淵明祖父、父親一代,雖仍有官職,但早已不復從前的榮耀。從20歲開始,陶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為了生計,一度做過許多低級官吏。29歲的時候,他出任江州祭酒。
-
傳奇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我不是陶淵明
她追求的愛情是完美的,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她絕不願意退而求其次,寧願孤獨一生。於是,如同上面這首詩所說,她將自己的心門緊閉。愛情是一種生活,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她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神秘的大自然。在與自然的交流中,她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狄金森的詩歌中,大量篇幅都是描寫自然的,她歌頌了自然的美與神秘,探討了自然對人的心靈的影響。
-
希臘最美海島—米克諾斯島,被譽為「愛琴海上的白寶石」
希臘人稱米克諾斯島為「最靠近天堂的小島」,它是希臘愛琴海上最美麗的島嶼,也是轉轉基克拉澤斯群島中最美麗的小島。米科諾斯,被譽為「愛琴海上的白寶石」,將優雅、精緻的氣息發揮到了極致,這裡既有歐洲人的時尚迷人,又有愛琴海藍天白色小屋的悠閒,優質的海灘和平緩的山崖,日以繼夜的夜生活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野性。這是愛琴海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光芒。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那說起最有個性的文人,我首推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他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當他在官場上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時,毅然決然回到故鄉隱居,過著最純樸的田園生活,每天無非是像普通人一樣勞動,夜裡讀書寫詩。這種平淡的生活,讓陶淵明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終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
寶寶取名:這些出自於陶淵明詩中的名字,詩意綿綿,含蓄蘊藉!
陶淵明作為「田園派」詩人的開山鼻祖,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桃花源記》更是被世人廣泛傳頌。人皆嚮往的「桃花源」,在陶淵明的筆下栩栩如生。世人都羨慕陶淵明,質樸真率、灑脫恬淡、高潔不屈、清高耿直。說到底,桃花源不是遠方的風景,就駐紮在每個人的心裡。陶淵明的作品為後人們築造了一個個精神家園,也讓古今中外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
漂浮在愛琴海上的「白色寶石」,浪漫與純潔的米克諾斯島!
米克諾斯島是位於希臘首都雅典的東南方,漂浮在愛琴海上眾多島嶼中的一座小島,被青空和碧海環繞的白色房屋,以及整齊排列著的可愛風車,都散發著其獨有的魅力。米克諾斯島(Mykonos Island),它被稱為漂浮在愛琴海上的「白色寶石」,鱗次櫛比的白色房屋仿佛在強調著陽光的明媚,再加上碧藍色的大海,人們印象中的「白」與「藍」的經典畫面就這樣真實的出現在眼前了。這座島信奉東正教,走在島上的街道中,你經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東正教教堂,除了教堂,島上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風車了,整座米克諾斯島上的教堂和風車加起來足足有300座之多。
-
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
古代很多詩人因為仕途不順、人生坎坷,便萌發歸隱之心,而他們最希望效仿的當然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想當初這位彭澤縣令也曾懷揣夢想,希望大展宏圖,可是後來卻高吟歸去來兮,仿佛出籠之鳥、脫筌之魚,從此隱居桃花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你品,你細品
《歸去來辭》是陶淵明結束仕途,回歸田園生活的名作,也是他對上層社會不滿的自嘲。,陶淵明的仕途可以說是曲折複雜.充滿矛盾和痛苦。他本來是「猛志逸四海」,願意」大濟蒼生」的人,可十幾年來,他時而出仕,時而歸隱:既在桓玄下面做過事,又在劉裕手下當過官,可是到最後,兩方面都讓他失望了。
-
古代詩人趣事:辭官歸田的陶淵明
導讀:辭官歸田的陶淵明的心情如何陶淵明41歲辭祿歸田,是他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關於他此時的心情及對未來生活的打算,從他回農村不久所寫的《歸去來兮辭》中可以看出。《歸去來兮辭》是一篇抒情賦,前有序,正文共分四節。第一節: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從宙斯誘拐歐羅巴的傳說開始,淺談希臘愛琴諸神文明的誕生
今天我們就先從愛琴神話的匯聚過程講起,帶大家逐漸進入到古希臘神話的源流。一、克裡特神話的源流今天,克裡特時代的神話傳說依稀可辨,但它真正的面目已經模糊不清了,究其原因,非常簡單,北方人徵服希臘以後,就把當時流傳的克裡特神話融入自己的神話體系,但他們對克裡特神話的借鑑並非原封不動地引用,而是以一種變化的形式將其融入後來的文化傳說中。
-
陶淵明:也曾仗劍遠遊,卻難以適應這世界丨周末讀詩
撰文丨三書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幾首與尋隱有關的詩,有讀者留言,說因此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確,說到「隱」,陶淵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晉史》《南史》皆將陶淵明列入「隱逸傳」,而非「文苑傳」,即是說,史書對他的定位是隱士而非作家。
-
如何面對死亡,讀一讀陶淵明這首《擬輓歌辭》也就釋然了
就死這點而言,卻又是全天下最公平的,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流民乞丐,總歸都得死,生可以有天差地別,死卻相差無幾。尊貴如漢武帝也不得不嘆息: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辭》)。老去是不可避免的,而老了之後就不得不面對死亡了。連書聖王羲之也在《蘭亭集序》裡嘆息:「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真正能看破生死的人不多,其中對死亡態度最為豁達的大概非陶淵明莫屬了。
-
拼多多助農直播走進陶淵明故裡,書記總編帶火「最有詩意直播」
咱們今天直播間賣的德安金絲皇菊,跟田園詩祖陶淵明採摘的是同款哦!」7月13日晚,德安縣委書記熊晉喜、江南都市報總編輯何寶慶聯袂直播,在拼多多助農直播間為德安的農戶和企業帶貨。▲德安縣委書記熊晉喜、江南都市報總編輯何寶慶走進拼多多直播間,推薦淵明皇菊等德安名優產品,為企業農戶助力。
-
半世賈寶玉,半世陶淵明,這個明朝段子手憑什麼活得這麼灑脫?
每天呼朋喚友,吃喝玩樂,不問世事,追求最極致的享受,又醉心於花草自然,詩詞歌賦信手拈來。不過張岱也只是做了半世賈寶玉,其實他的後半生,無論是遭遇或是成就都像極了魏晉名士陶淵明。俗話說,出來混終歸是要還的。可是誰又能料到半世奢靡浮華的貴公子張岱最後迎來的卻是跟陶淵明一樣的半世悲蕭。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