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學到的急救知識,也許會害死你

2021-03-05 新周刊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較高端人類(ID:xinji656)

[1]馬椏楠,梁春學,李成廣. 關於食醋對魚刺脫鈣作用的探究[J]. 生物學教學,2004(11):59-60.
[2]劉奇. 毒蛇咬傷怎樣急救[J]. 農村實用技術,2008(09):57.
[3]趙雨軒. 溺水急救 控水法不可取[J]. 江蘇衛生保健,2017(07):20.
[4]王立祥,孟慶義,餘濤. 2016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7,5(01):1-23.
[5]朱現民. 人中穴的急救應用探究[J]. 中國中醫急症,2011,20(10):1594-1596.
[6]王衛明. 96例急診昏迷患者急診急救的方法與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1):52.
[7]劉春峰. 心電監護與除顫[J].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08(S1):6-7.
[8]舉手止鼻血是誤區[J]. 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5(11):50.
[9]何雪華,高龍. 被異物插入體內勿亂拔[J]. 安全與健康,2015(09):54.
[10]章孝思. 《室內火災爆燃現象的初探》 建築防火設計問題之一[J]. 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1980(02):199-206.
[11]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實習生 傅宇博 通訊員 張學元. 為何近親不能獻血?[N]. 南方日報,2015-04-13(A13).

文章轉自較高端人類(微信公眾號ID:xinji656)我們只研究那些你感興趣的事。歡迎關注。

你用成語裝×的樣子,真是太爹味了

國產遊戲又「致敬」,這次他們盯上了動森

相關焦點

  • 學急救知識,組裝人體3D模型,顯微鏡下看生物、看細胞
    「你當小醫生,我只能當病人咯。小時候玩的遊戲今天來了升級版,穿上白大褂都捨不得脫了。」近日,9歲的琪琪在媽媽的陪同下參加了康大夫國際醫院舉辦的「家庭開放日·我是小醫生」親子體驗活動。學急救小知識,顯微鏡下找血細胞,量血壓、稱體重……小傢伙玩得很開心,母親毛女士的這條朋友圈更是引來親戚朋友紛紛點讚。
  • 上海書展上,《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等醫學科普類書籍備受關注
    本報記者 張挺攝「人類對醫學的認知是個科學議題,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幸福的人文命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大內科副主任、急診研究室主任熊旭東如是說。昨天,由他主編的《你也學得會院前與家庭急救》新書推介會在上海書展舉行。不少讀者第一時間購書,他們的共同語言裡包括「帶個家庭醫生回家」。
  • 武漢市中心醫院開展急救培訓 普及市民急救知識(圖)
    「我為家人學急救」歸來曬圖!     荊楚網消息(記者 馮凱 楊柳)5月24日上午,由荊楚網、武漢市衛計委、武漢市中心醫院聯合開展的首期「我為家人學急救」市民免費急救培訓活動圓滿落幕。百餘市民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培訓現場觀摩,18名荊楚網網友通過理論和操作學習,拿到了急救合格證書。
  •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四年,但會壓榨你接下來的40年
    導語: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四年,但會壓榨你接下來的40年我們這一代人有一種毛病,雖然我們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們反而沒有以前那些沒有接觸過高等教育的人處理得漂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兩人的表現大相逕庭,主角的動手能力極強,能將所學過的知識全部理解並使用出來,反觀在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雖然定義知道一大堆,但是到現實中碰到問題,直接就將自己所學過的東西全忘了,手足無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電影中好學生的情況在我國比比皆是,這與我們當前接受的教育形式有很大的關係。
  • 急救醫生眼中的急救,希望你用不到!
    病人飽受病痛折磨、家屬花錢出力怨氣積攢;大醫院沒有床位不能及時收治病患、交通道路嚴重堵塞導致救護車晚到等多重因素疊加,急救醫生就成了醫患矛盾最直接的直面者。2013年,百年一遇的酷暑,當我將一位病人送到三甲醫院時,醫院連過道都塞滿了病人,根本就沒有一張空床。這位患者的病情使之不能站立,必須躺著,無奈只能躺在救護車的擔架床上。
  • 知識官陪你健康過年丨珍愛生命,從普通人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開始
    以下文章來源於騰訊醫典服務號 ,作者王鳳靈 騰訊醫典服務號 網上醫療內容紛繁雜蕪,可靠的醫學知識鳳毛麟角,恭喜你找到了。
  • 《異星覺醒》讓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奇害死貓」!
    將電影拍到外太空,也只有外國的導演敢砸錢這麼幹。單從外太空這樣的取材,《異星覺醒》的票房號召力就已經秒殺許多國外電影了,更何復這部電影裡面所摻雜的元素,還遠遠不止宇宙飛船這麼簡單。其次,這部電影所揭示的人性的掙扎,也淋漓盡致,本來這一批外太空科研人員只是為了完成一個任務而提取了火星上的生命標本回來做實驗,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取回來的生命標本會成為災難之源,那種覺醒的異星能量,遠遠超乎了地球人的想像。
  • 有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不代表你已經學到了知識
    雖然今天的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常常能接觸到新聞、網上課程、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和視頻,我們應該更聰明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就算有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不代表已經獲得了知識。技術時代的節奏很快,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跟上時代步伐,終生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集,將自己學習到的技能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而企業想要生存,更是離不開快速學習能力。學習是為了獲得知識和技能,而兩者都要求我們先接觸大量信息。人的大腦天生就喜歡走捷徑,不過,這些捷徑不一定會到我們到自己想到達的終點。
  • 「學到知識」可別說「learn knowledge」啊!那用英語怎麼說?
    俗話說得好,學無止境,咱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虛心好學。而我們每天學習英語,那也是在學知識——knowledge。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不過要注意了,「學到知識」可別說「learn knowledge」啊!那用英語怎麼說呢?
  • 七類眼外傷的急救知識你應該知道
    然而,當這些「飛來橫禍」降臨時,由於不懂得眼外傷的急救方法,或者採取了不當措施,可能會加重眼部損傷,甚至導致失明。  那麼,在這種危急關頭如何才能使眼睛的傷害降到最小呢?今天,來自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的王輝醫生,就教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眼部及避免眼外傷的小知識。  生活中有哪些容易發生的眼外傷?
  • 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月微講堂: 卒中防治和急救小知識
    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月微講堂: 卒中防治和急救小知識 2021-01-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心肌梗死」極易在冬天發作,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急救方送給你
    抱著這樣的心情,杏林君寫下文章,希望讀到它的你可以看完,再分享出去。我是真心希望,這世間能少些遺憾。 看動圖,學取穴
  • 範醫師:關於腦震蕩的醫前急救處理
    一般腦震蕩發生,撞擊的部位可能只有外傷看到,但是很常見到撞擊對面部位發生的腦挫傷,這是因為作用與反作用力的慣性,而挫傷的腦部可能一開始只有輕微滲血,患者的焦點往往只放在頭部外傷上,但隨著時間推移,滲血若越來越多,此時會造成血瘀壓迫顱內疼痛並伴有顱內壓力的改變,顱內壓力一旦升高,嚴重時會壓迫腦部及其他組織,此時就會發生所謂的腦疝,這腦疝的症狀才是真正致命的,也因此你看到前面患者最後竟是死於器官的衰竭。
  • 一分鐘教你快速急救!
    趕緊擴散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例如摔傷、燒傷、燙傷等等那麼如果被燙傷了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教你們一些急救方法讓你們一分鐘學會、減少傷害一、燙傷後如何急救在被燙傷之後如果採取相應的急救方法預後恢復會更加好因此,下面這五步驟要看好了
  • 戴上VR學急救 雨花有了紅十字生命安全體驗館
    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急救日」,旨在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昨天,雨花臺區紅十字生命安全體驗館在鐵心橋街道春江社區開館,由於首次配備了VR設備,對於今後學急救的市民而言,不僅更加有趣,也多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 小夥洗鴛鴦浴被電身亡 觸電急救方法必須學
    目前,小夥的家屬情緒激動,告到法院要求小夥女朋友、房東、熱水器銷售商三房進行賠償。  小夥洗鴛鴦浴被電身亡觸電急救方法必須學  「洗鴛鴦浴被電身亡」事件給大家敲醒了警鐘,平時生活中也要學會觸電急救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 海報粉絲團《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大講堂》成功舉辦「小海豹們...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4日訊今天下午14:30,大眾傳媒大廈4樓學術報告廳前人頭攢動,由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濟南市急救中心舉辦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大講堂》活動在此進行。雖然是工作日,但是海報粉絲團的「小海豹們」與海報新聞小編60餘人參加活動。
  • 你不大可能在學校學到的9個與科學相關的冷知識
    如今的人們似乎越來越愛關注那些有趣的科學小知識了,或許這與我們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以及我們天然的好奇心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我們逐漸成年之後,我們所積累的經驗以及足夠的讓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久而久之,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可能會因為無聊的生活而被突然打開。
  • 「從心起航 救在現在」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舉辦急救知識普及活動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衛生健康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基本急救操作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現場緊急處理的應變能力,12月29日,合肥市藍天救援隊 「從心起航 救在現在」急救知識普及活動走進安徽審計職業學院,開展急救知識培訓。學院部分學工人員、學生代表約200人參加了培訓。
  • 為什麼你的大腦那麼「窮」?因為你學的「知識」太多了
    當有一絲知識過來的時候,大腦就會像貧瘠的土地一樣瘋狂的汲取著知識的水分。這種知識也可以稱為經驗,就像我們剛開始不會騎自行車,有一個人不僅會騎,而且還會表演雜技。當他把經驗傳授給你的時候,是不是就非常瘋狂的學習呢?不過我們無法區分的是這種知識是正確的還是非正確的,在我們非常需要知識的時候,沒有一套標準去分辨這種知識,就很容易進入到誤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