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恐龍是地球早期一種體格非常龐大的動物,但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的生物再也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呢?
科學家表示,如今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長不到恐龍那麼大,最大的就是環境的改變。因為在恐龍生存的時期,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非常好,尤其是白堊紀時期,可以說比現在的地球環境好太多了,氣候溫暖溼潤,植物生長茂密,良好的降雨和光照條件可以讓動植物長得很大,並且那時候的食物也很充足,動物們不會有飢餓之憂。
其次,那時候地球大氣層中的氧含量比較高,科學家認為那時地球的氧氣比現在的氧氣含量要多30%,在那樣的富氧環境下,動植物的身體生長的就比較快,個頭長得也很大。這在蚊子,蒼蠅,蜻蜓,蛾子,蝴蝶等昆蟲之類的小動物形體上表現的更為明顯。他們的個頭是現在相同物種的兩到三倍。
所以總結起來環境的惡化,氧氣的減少是現代生物長不到恐龍那麼大的主要原因。對此,有網友形容到,環境是個縮小燈,在時間的流逝下,各種的惡化因素給了他足夠的能量,讓地球的生物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