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之一,能夠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飛機是國人的夢想,曾經的運10讓中國人的大飛機夢變得觸手可及,但又因為技術缺陷黯然退場。中國把民航市場拱手讓給空客和波音已經有30多年了,直到C919的出現才讓人看到了在飛機領域重新起航的希望。C919在2017年首飛,目前共有6架飛機用於飛行測試。東方航空公司是C919的首家用戶,正式交付日期是2021年。C919能順利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嗎?可能會因為對外國技術的嚴重依賴面臨著考驗。
據美媒9月15日報導,專家指出C919在最重要的子系統上對國外技術依賴程度非常高,如果沒有美國技術整個大飛機工程就會「脫軌」。評論稱,C919最為重要的技術上都採用了外國成熟產品,雖然減少了研製難度,但是有可能遭遇重大挫折。C919的發動機、燃油系統、電源系統、航電飛控系統和起落架等都採用了進口產品和合資技術,國內提供的主要是機身、尾翼、機翼、內飾等低端部件。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C919採用了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合資公司研發的LEAP-1C,這種發動機同樣被波音737和空客A320使用。LEAP-1C比主流發動機CFm56燃油消耗減少16%,而且更為安靜。沒有合適的國產發動機是C919面臨的最大考驗,中國正在研製的長江-1000發動機還要經過多年的測試。
除了發動機之外,C919在航電和飛控系統領域全部依賴國外進品商,一級供應商中有七家是美國公司。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為C919提供了飛行控制、機輪和剎車系統、導航系統和輔助動力裝置;穆格公司提供的是高升力系統,該系統在控制飛機起飛和降落時承擔控制任務;派克宇航為C919提供了液壓系統 、燃油系統、油箱惰化系統和主飛控作動系統,涉及飛機的飛行控制和燃料補給;通用電氣公司為C919提供了最為核心的航電系統、顯示系統和航電綜合服務系統和機載維護系統,同樣是最為核心的系統。
專家甘思德表示:「能讓C919飛起來的關鍵系統都來自國外成熟的供應鏈,實際上就是一個歐美供應鏈,主要是美國供應鏈。」他對C919前景並不看好,主要原因是中國航空工業並沒有掌握商用大飛機的最核心技術,造出來的飛機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很可能只是為了自給自足。甘思德強調,在國際上,只有美國、歐盟、加拿大和巴西造出過成功的商用飛機,包括日本、印尼都已經失敗了。俄羅斯擁有更強大航空工業實力,但是造出來的飛機並不怎麼樣,幾乎沒有獲得國外訂單。
C919為什麼會對國外技術依賴度這麼高呢?真的前景一片暗淡嗎?事實上,C919作為一款準備衝擊國際航運市場的大飛機使用國外頂級供應鏈的產品是正常的,使用成熟子系統不但能減少研製風險,也是為了更順利的拿到適航證,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沒有進步,建造大飛機給中國航空工業帶來的進步遠超國外專家的預計。
商飛在C919研製過程中自主完成飛機總體設計方案和氣動外形優化,完成了機體設計製造。該機在設之初的國產率目標只有10%,幾年後就把國產化率提升到了50%以上,中國大飛機配套的產業鏈也獲得了集體突破,有大量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應用到C919上。從國外採購的子系統的確是最先進的,但是除了發動機以外都能從國內找到供應商,中國能自主生產運-20就說明有自己的供應鏈。實際上,C919首先考慮的是最大程度的確保客機的飛行安全,能夠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因此才有了對國外供應鏈的依賴。
據介紹,C919在自動化控制程度、載貨能力、靜音性能都要優于波音和空客。市場定價在5000萬美元,只有波音737的一半左右,因此擁有非常強的競爭力。C919在前期肯定會主攻國內航運市場,最終目標還是衝擊國際市場,這個過程會比較長。C919的發展會帶動國內大飛機配套產業鏈的進步,所有子系統都會有備份方案,因此美國專家所說的沒有西方子系統就要「脫軌」是不成立的。C919最大的瓶頸估計還是發動機,在這方面也是最有可能被卡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