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園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研究獲進展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武漢植物園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研究獲進展

2017-09-26 武漢植物園

【字體:

語音播報

  毛茛目星葉草科僅包含星葉草和獨葉草兩個東亞特有這兩個種均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它們具有跟裸子植物銀杏相似的開放式二叉狀分枝葉脈脈序,在被子植物中十分罕見。 

  為了更好地研究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的進化趨勢,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博士孫延霞對星葉草和獨葉草的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進行了測序、分析,並重建了毛茛目全部七個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他們在星葉草和獨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的大單拷貝區均發現了一個49kb和一個3.5kb的倒置區域;另外,在星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的反向重複區發現了一段非常罕見的序列重組結構;accD在星葉草葉綠體基因組中完全丟失;在獨葉草的葉綠體基因組中,ΨndhA, ΨndhB, ΨndhD, ΨndhH ΨndhK被鑑定為假基因,而ndhC, ndhF, ndhI ndhG完全丟失。以上特徵在所有已報導的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中均為星葉草科所特有。基於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的毛茛目系統基因組學分析強烈支持星葉草科和木通科的姐妹關係。

  該研究是孫延霞在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研究中繼發表在Plos One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研究工作後的又一新的成果。論文正式發表在BMC Genomics(2017 18:592)上。

  論文連結

星葉草和獨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物理圖譜(左上)和毛茛目系統基因組學分析結果

  毛茛目星葉草科僅包含星葉草和獨葉草兩個東亞特有種。這兩個種均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它們具有跟裸子植物銀杏相似的開放式二叉狀分枝葉脈脈序,這在被子植物中十分罕見。 
  為了更好地研究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的進化趨勢,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博士孫延霞對星葉草和獨葉草的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進行了測序、分析,並重建了毛茛目全部共七個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他們在星葉草和獨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的大單拷貝區均發現了一個49kb和一個3.5kb的倒置區域;另外,在星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的反向重複區發現了一段非常罕見的序列重組結構;accD在星葉草葉綠體基因組中完全丟失;在獨葉草的葉綠體基因組中,ΨndhA, ΨndhB, ΨndhD, ΨndhH 和 ΨndhK被鑑定為假基因,而ndhC, ndhF, ndhI 和 ndhG則完全丟失。以上特徵在所有已報導的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中均為星葉草科所特有。基於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的毛茛目系統基因組學分析強烈支持星葉草科和木通科的姐妹關係。
  該研究是孫延霞在真雙子葉植物基部類群葉綠體基因組研究中繼發表在Plos One和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的研究工作後的又一新的成果。論文正式發表在BMC Genomics(2017 18:592)上。
  論文連結

星葉草和獨葉草葉綠體基因組物理圖譜(左上)和毛茛目系統基因組學分析結果

列印 責任編輯:任霄鵬

相關焦點

  • 武漢植物園在裸子植物葉綠體基因組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屬裸子植物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屬(Cephalotaxus)。它在三尖杉屬中的地位特殊,形態、解剖、胚胎發育、孢粉、核型及分子系統學的研究均支持將其獨立成篦子三尖杉組。
  • 版納植物園花葉組重樓葉綠體基因組結構特徵與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信息組研究人員高曉陽等對重樓屬花葉組進行葉綠體基因組測序和分析。以上研究結果將提高人們對花葉組重樓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特徵及其進化的認識,並為花葉組重樓後續種質資源研究奠定基礎。  該成果以Comparativ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Paris Sect.
  • 水生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葉綠體基因組在理解植物系統發育、植物物種鑑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水生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的缺失、平移和倒位現象在水生植物中大量存在,這些現象發生的時期如何?對理解物種的系統發育的作用如何,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撐。
  • 武漢植物園發現一種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2017年,在廣西桂林臨桂縣的一次水生植物類群採樣過程中,一種花冠結構特殊的半邊蓮屬植物吸引了考察人員的注意。隨後,考察人員在鄰近區域又發現了該半邊蓮的另一居群,壓制了足夠的標本,並將部分活體植株栽培於武漢植物園溫室,留待後續的觀察實驗。在王青鋒研究員和胡光萬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生李治中和魏能對該類群開展系統分類學研究。
  • 昆明植物所豆科分類和含羞草分支葉綠體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豆科是被子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經歷重大結構變化的幾個分支之一。先前的研究由於取樣有限,一般認為結構變化主要發生在原蝶形花亞科中,原雲實亞科和含羞草亞科的葉綠體基因組和大多數其它被子植物一樣具有保守的結構。然而,近來有研究發現原含羞草亞科的一些種也存在葉綠體結構變異。
  • 昆明植物所等在細胞器基因組組裝軟體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真核生物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和質體(包括葉綠體、白色體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載體。在動植物和真菌的單個細胞內,有多個(甚至成千上萬個)細胞器基因組單元的拷貝,使得利用低覆蓋度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組裝得到完整的細胞器基因組成為可能。
  • 昆明植物所在竹類植物葉綠體基因組中發現水平基因轉移
    目前已知的水平基因轉移主要發生在原核生物以及單細胞真核生物中,對這些類群生物的進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水平基因轉移現象在多細胞真核生物中被發現,尤其是在被子植物不同細胞器之間,如線粒體(mitochondrion)基因組中常存在大量來自葉綠體(plastid)基因組的水平基因轉移。然而,被子植物葉綠體基因組在進化上十分保守,極少發現水平基因轉移,目前僅在兩種真雙子葉植物中有報導。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一億年前真雙子葉植物大爆發—新聞—科學網
    該化石發現於9900萬年前的緬甸琥珀中,為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大量出現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 140年前,達爾文對於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大量出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按照他的理論,一切類群都應該有一個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經過了上百年的研究,人們發現在達爾文所關注的時代之前的早白堊世,甚至侏羅紀都有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應當更早。
  • Nature Plants:最進化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基因組測序完成
    近日,Nature Plants 以「A genome for gnetophytes and early evolution of seed plants」為題,發表買麻藤的基因組測序的基因組測序結果
  • 中國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研究顛覆學界認知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嶽冉冉  中國科學家一項歷時五年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學界對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的認知——科學家發現整個葉綠體基因組都是可以轉錄的。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了《自然》出版集團的《科學報告》上。
  • 古老孑遺植物獨葉草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但也有植物處於瀕危狀態。獨葉草對生境非常挑剔,分布範圍異常狹窄,僅在我國狹域分布,且分布範圍日漸縮小,為國家一級瀕危珍稀植物。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與進化學科組長期聚焦川東-鄂西物種多樣性研究。為探討獨葉草的瀕危機制,聯合植物生物信息學學科組,對獨葉草的全基因組進行測定以及組裝,獲得大小為1,004.7-Mb的基因組草圖,並進行相關分析。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4/3206
  • 科學家發現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考察人員在廣西臨桂縣的一次水生植物類群採樣過程中,發現一種花冠結構特殊的半邊蓮屬植物,並在鄰近區域又發現了該半邊蓮的另一居群。在壓制足夠的標本,考察人員又將部分活體植株栽培於武漢植物園溫室,留待後續觀察實驗。在研究員王青鋒、胡光萬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李治中、魏能對該類群開展系統分類學研究。
  • 武漢植物園在榧樹屬葉綠體系統基因組學與生物地理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此次學科組在榧樹屬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全面取樣,並採用葉綠體基因組證據,開展了該屬系統基因組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在榧樹屬中,長葉榧T. jackii 位於該屬最基部,巴山榧T. fargesii 和日本榧
  •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樟科植物在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被分到木蘭亞綱(Magnoliidae)中,被視為雙子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類群。
  • 武漢植物園發現葫蘆科悅猴瓜屬植物新種
    該屬植物常具有掌狀葉,長短不等的二裂卷鬚,聚葯雄蕊,單生雌花,被短柔毛或具小乳突的花冠等。悅猴瓜屬中有雌雄同株和雌雄異株兩類物種,但在東非大陸已知的5種悅猴瓜屬植物全部為雌雄異株,而本次在肯亞埃爾貢山發現的悅猴瓜屬植物新種卻為雌雄同株。
  • 武漢植物園古老孑遺植物群體基因組學和適應性進化研究獲新成果
    揭示環境多元的異質性與生物遺傳變異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物種進化歷史的關鍵,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下生物的適應性進化和瀕危物種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然而,對於非模式物種,環境變化如何促進物種分化以及適應性進化的遺傳基礎知之甚少。
  • 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種調控植物黃酮醇合成的基因及應用」(ZL 201610156308.4
  • 獼猴桃網狀進化與雜交物種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deliciosa)兩個類群外,獼猴桃屬植物還包括其他50多個物種共計約76個分類單元。該屬植物在我國具有廣泛的地理分布,擁有極高的物種形態多樣性和相關於不同生態氣候環境的適應能力。獼猴桃為雌雄異株多年生藤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