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Plants:最進化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基因組測序完成

2021-02-22 植物生物學

近日,Nature Plants 以「A genome for gnetophytes and early evolution of seed plants」為題,發表買麻藤的基因組測序的基因組測序結果。該項目由中科院仙湖植物園深圳市南亞熱帶植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王曉明團隊,諾禾致源,比利時根特大學Yves Van de Peer團隊,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王青鋒團隊等聯合完成。

買麻藤植物是一種裸子植物,被認為是被子植物的原始近源種。在形態上具有許多被子植物的特徵或者向被子植物過度的特徵。買麻藤孢子葉球單性,異株,稀同株;大孢子葉球,各具2層蓋被,外蓋被極厚,是由2個蓋被片合生而成,內蓋被是外珠被,珠被的頂端延長成珠孔管,不形成頸卵器,這是裸子植物中的例外情況,可稱之為「沒有頸卵器的頸卵器植物」。買麻藤胚的發育無游離核階段,具有發達的胚足、 胚軸和2枚子葉,在配子體中,雖可有數個卵核同 時受精,但最後只有1個胚發育成熟。種子核果狀, 包於紅色或桔紅色肉質假種皮中,胚乳豐富。這些特徵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性狀。所以買麻藤綱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類群。

同時,這些特徵引起了植物領域對於在種子植物中如何在起源、進化和系統分類上放置買麻藤植物的位置產生了許多爭議。

因此,為了增加對買麻藤植物的進化關係以及與其他植物關係的了解,研究人員構建了高質量的買麻藤植物基因組序列圖譜。利用新一代高雜合性基因組組裝技術對買麻藤進行了測序,研究人員組裝了大於4Gb的序列數據,其中蛋白編碼基因約有27,491 個。研究人員同時在內含子結構,逆轉座子等多個方面對買麻藤與其他被子植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該研究為種子植物進化與功能基因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序列依據,具有重要的意義。

Fig. 1 |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gnetophytes and some other gymnosperms. Top, left to right, female cones of G. montanum, male cones of W. mirabilis and female cones of E. equisetina. Scale bars, 5 cm. Bottom, pantrop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gnetophyte genera, compared with three conifer species that are most abundant at higher latitudes and altitudes. The range of genomes sizes (1C-values) found in the three genera comprising gnetophytes and the three conifer species are also shown (data taken from http://data.kew.org/cvalues/ and unpublished data).

相關焦點

  • 「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武漢植物園、植物研究所,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等10餘家國內外知名院所聯合開展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 科學繪畫||裸子植物家族的買麻藤屬成員
    買麻藤、大子買麻藤科學繪畫(王金鳳繪圖)買麻藤屬是麻黃科買麻藤綱的3個屬成員之一,另外兩個屬分別是麻黃屬和百歲蘭屬。
  • Nature:挪威雲杉的基因組
    「雲杉基因組項目」聯合課題組在本期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種裸子植物的基因組草稿,即一種挪威雲杉(Picea abies)的基因組草稿。該基因組來自最初於1959年在瑞典中部的東J?mtland獲得的一棵樹,大小為20千兆鹼基對,比模型植物「擬南芥」的基因組大100倍,但二者所含基因數量差不多。這個基因組之所以大,是由於可轉位元素的積累。
  • 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
    當然,在大的總趨勢下,也存在著某些植物種在特殊環境的作用下向著特殊方向演化的現象。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植物類型當屬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了。在一般的認識裡,我們自然地以為被子植物是從裸子植物進化而來的;但是要說這個過程具體是如何發生的,貌似一時卻無法在腦海中形成什麼明確的圖景。下面,我參考了一些書籍資料中的相關論述,希望可以反映出當下學界對被子植物的發生這一過程的認識。
  • 【Nature】牛!測序1178種植物轉錄組揭示了綠色植物10億年進化歷程...
    ,整個綠色植物,超過10億年以來植物物種的基因和基因組的多樣性的科學計劃。 綠色植物由50多萬種物種組成,經歷大約10億年的進化過程,在所有陸地及許多水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生命之樹中,萬物間相互聯繫。完成超過1000種植物轉錄組測序,對於理解生命之樹如何工作,研究物種間的關係尤為重要。佛羅裡達大學Pam Soltis教授表示:1KP提供的關於進化關係的觀點,引發了關於綠色植物關鍵節點和進化過程起源的新假設。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間的進化關係自古就是科學謎題。最近,北京...
    在琳琅滿目的植物世界,被稱為「開花植物」的被子植物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類,不僅因為它們用絢爛的花朵將世界裝扮得奼紫嫣紅,它們孕育的累累碩果更是維繫人類文明的食糧。在研究領域,被子植物同樣備受關注,其中關於被子植物的起源與進化,自達爾文時代起,便成為植物進化領域裡的一個重大難題,達爾文直接將其稱為「令人討厭的謎題」。
  •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近日,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 《分子植物》上。據課題組成員劉頭明研究員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
  • 中國的裸子植物竟然這麼多?
    第四紀冰川時期,由於我國未受北方大陸冰川的覆蓋,因而保存了許多在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滅絕的古老的子遺植物,如銀杏、銀杉、水杉、金錢松、水松、柳杉、油杉、鐵杉、筆子三尖杉、黃杉、紅豆杉、穗花杉和粗框等。這些植物都屬於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種子植物中較原始的類群,有胚珠。
  • IGV-sRNA - 植物小RNA測序數據專用基因組瀏覽器
    如本期推文,我們開始對外共享三年多以來的部分工作成果,即 sRNAanno  - 一個植物小RNA注釋資料庫 ( www.plantsRNAs.org
  •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閆建斌團隊首次鑑定出裸子植物中的性別染色體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閆建斌團隊首次鑑定出裸子植物中的性別染色體來源Ginkgo biloba)是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被公認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variation in Ginkgo biloba」的研究論文,首次鑑定了裸子植物中的性別染色體,並探究了銀杏Y染色體特異區域包含的基因。
  • 倭黑猩猩基因組測序完成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6月13日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測序,這是科學界獲得的又一份人類「近親」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對比研究是哪些基因導致了人類與各種猩猩的區別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中心揭示植物代謝基因簇分子進化的新機制!
    然而,關於植物基因簇的組裝與分化的分子機理一直知之甚少。進一步通過群體遺傳學的方法,研究人員系統地研究了該基因簇在1135個擬南芥生態型基因組中多態性。該基因簇的單個基因在絕大多數擬南芥生態型中結構和功能保守,受到自然選擇地負向選擇。如果將基因簇作為一個整體,其在連鎖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全基因組圖譜中表現出區域共進化的特徵,表明代謝基因簇基因連鎖受到自然選擇正向選擇壓的作用。
  •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裸子植物」
    毫無疑問,被子植物是當今地球上最為繁盛的植物類群,作為人類的主要利用對象,它們發揮著重要作用,受到眾多植物資源學者的關注。那麼作為植物中的「少數植物」—裸子植物,它們中的哪些物種具有食用價值呢?它們又是如何食用的呢?為什麼要說裸子植物(沒別的,柿子撿軟的捏,就是覺得他們少)?裸子植物是比較古老的植物類群,其發生發展的歷史悠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的裸子植物共有1118種。
  •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團隊在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題為「新生RNA的轉錄後剪切有助於植物廣泛保留內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
  • 提綱挈領:苔蘚植物三巨頭中的角苔植物臺灣角苔基因組(Nature Plants)
    >Corresponding author: Zhi-Duan ChenHornworts, liverworts and mosses are three early diverging clades of land plants, and together comprise the bryophytes
  • 中國科學家歷時4年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分子植物》。據中國農科院麻類所研究員劉頭明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年播種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
  • 大型基因組(Large Genome Size)研究策略與思路
    的研究可謂「雨後春筍,勢如破竹」,其研究成果發表於眾多知名期刊;於此同時,由於三代測序技術(PacBio)成本的大幅度下降,通量>10000倍增加,讀長>100倍提升(圖1),針對大型基因組(5 Gb≤Genome Size<10 Gb)或超大型基因組(Genome Size≥10 Gb)的組裝策略日臻完善,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展了超大基因組的動植物的研究工作,如裸子植物,兩棲爬行動物等
  • 遊隼和獵隼基因組測序完成
    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近日完成了對遊隼和獵隼的基因組測序,提供了關於捕食生物生活方式演變的一些新認識,相關論文「Peregrine
  • Biol Direct:裸子植物加氧酶分子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在武漢植物園種群遺傳學學科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王艇研究員指導下,武漢植物園森林博士等人與國外專家Mario A Fares研究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應娟教授課題組合作,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加氧酶)的分子進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銀杏屬於瀕危植物,為何在很多公園都有?基因測序告訴你答案!
    銀杏在世界自然保護名錄中屬於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國獨有的植物。我們經常在公園或者馬路邊看到的銀杏,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無性繁殖)得到的,基因測序表明,世界其他地方的銀杏幾乎都來自於浙江省天目山,現有銀杏已經失去了基因的多樣性,屬於孑遺物種,自然繁衍下去大概率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