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新戰略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敵人

2020-12-05 財訊北凜風

北約預告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呼籲進行重大改革,並提出了題為 "北約2030年----聯合起來迎接新時代 "的未來長期戰略大綱。該報告由於關注中國的崛起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報告稱中國應被視為大西洋軍事聯盟未來十年的第二大敵人和競爭對手。

這份由北約出口委員會編撰的報告按照這些思路提出了138項改革北約的建議。路透社援引一位北約外交官的話說:"中國不再是西方所希望的良性貿易夥伴。它是我們這個世紀的崛起大國,北約必須適應"。

具體而言,它要求北約保持對中國的決定性技術優勢,而中國本身也在進行軍事和情報能力的重大改革,在長期計劃下迅速實現兩者的現代化。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託爾滕貝格在報告公布前說:"中國正在大規模投資新武器。它正在向我們靠近,從北極到非洲。中國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並試圖恐嚇其他國家。"根據周一新聞發布會上的聲明。

然而斯託爾滕貝格也試圖緩和北京無疑會被視為敵對的姿態,他也在發布會上說:"中國不是我們的對手。它的崛起為我們的經濟和貿易帶來了重要機遇。我們需要在軍控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中國接觸。但我們的安全也面臨著重要挑戰。"

俄羅斯塔斯社進一步援引布魯塞爾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官方消息人士的話說:"報告建議建立特殊結構,必須保證北約對中國的技術優勢,保護成員國不受中國對其戰略經濟部門建立經濟控制的影響。"

塔斯社消息稱,報告還 "指出必須防止中國在第三國,特別是在非洲建立對關鍵商品資源的控制,包括新一代商品資源"。鋰被認為是未來先進電子和通信發展的一個主要例子。

周二中國對這份備受期待的報告做出了先發制人的回應,外交部稱歐美的 "強制外交 "正在破壞良好關係。聲明強調,中國的人均國防開支實際上低於北約內部的許多國家。

"中國倡導和堅持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觀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 我不知道這六個字是否也能得到北約成員國的認可。這是我們應該共同堅持的價值觀嗎?" FM發言人華春瑩斷言。

相關焦點

  • 北約越發「找不著北」
    如今的北約,儘管試圖不斷調整自身職能,且努力把觸角擴張到全球各個角落,但是,在世界各國相互深入融合、追求和平發展的今天,這樣一個帶有對抗「基因」的組織,始終面臨自身定位的困惑,也常常成為一些地區緊張局勢的推手。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盧基揚諾夫給北約未來把脈說:「若是本質不變,它轉而履行更廣泛的全球性職能就註定會失敗。」
  • 整個北約都有點慌,那個催命的川普又來了!
    把德國開除出北約?估計不會!其他國家不答應。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川普退群。義無反顧,退出北約。很多人都說,打死川普都不會退出北約,北約是美國的工具啊!但話是這麼說,當初TPP也被認為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工具,但川普二話不說,就籤字退了群。以至於紐約時報大名鼎鼎的專欄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當時痛罵川普:「真是傻瓜!
  • 風雲戰場科索沃戰爭北約的最大敵人——天氣
    ●北約戰機為何經常中途帶彈返回? \  1999年3月24日,南斯拉夫當地時間晚8時(北京時間25日凌晨3時),遊弋在亞德裡亞海域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上空火光閃閃,一枚枚巡航飛彈飛向南聯盟境內的預定目標。隨後,6架B-52戰略轟炸機突然出現在南聯盟上空,也瘋狂地發射出一枚枚巡航飛彈。
  • 分裂的北約峰會:德法支持建歐洲軍 俄趁機打楔子
    德法支持建立「歐洲軍」眾所周知,北約當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對付華約和蘇聯,但是,在華約和蘇聯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北約已經失去了主要的敵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王曉偉認為,從外部來說,北約為了攫取小集團利益常常繞過聯合國行動,公信力逐漸下降;從內部來說,當下,個別國家推行霸凌主義、單邊主義,特別是美國推行「美國優先」的政策,使得北約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大。
  • 新華國際時評:北約越發「找不著北」
    美國總統川普大念要求其他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的「緊箍咒」;法國總統馬克龍拋出「北約腦死亡」觀點,批評美國帶錯節奏、北約內部缺乏戰略協調;德國總理默克爾則認為馬克龍言過其實;被馬克龍認為對「北約腦死亡」有責任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直接強硬回懟馬克龍。
  • 俄羅斯的新戰略:三分歐亞大陸
    外界預計,由於兩國的財政預算高度依賴石油收入,俄羅斯和伊朗可能因此採取收縮戰略;有人甚至希望,伊朗在壓力下放棄核計劃,俄羅斯放棄幹涉烏克蘭。2015年底,俄羅斯公共支出減少10%,被認為是國際制裁和油價下跌壓力日趨沉重的結果。因為俄羅斯財政收支平衡,油價需要維持在每桶100美元。
  • 俄羅斯「暴徒M」戰力強大,北約同噸位無對手
    蘇俄艦隊對這些「客人」很反感,因為每次軍事行動,北約的偵察系統就會收集各種數據參數,監聽監控艦隊的一切,對武器系統的分析會造成軍事機密洩露。蘇聯解體以後,北約對俄羅斯的態度更是猖獗,所以軍艦出海演習一定要嚴格保密。
  • 外媒稱北歐國家「親北約」傾向明顯:波羅的海成北約「內海」
    北歐的瑞典和芬蘭本是不結盟國家,但是現在兩國卻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到北約的戰略之中,並參與該軍事聯盟的演習。演習的假想敵是俄羅斯。文章稱,儘管莫斯科只是暗地裡希望川普在2016年11月能夠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以便能夠給兩國關係帶來變化,但是美國在整整一年後通過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公開將俄羅斯宣布為敵國。
  • 北約黑海挑釁不斷,美國聯合艦隊大舉壓境,俄羅斯黑海艦隊翻身了
    今年,北約在黑海部署的艦艇,已經越過俄羅斯領海幾次,北約海軍演習「海風2020」在7月在這裡舉行,最近又進行了一次,美國驅逐艦「庫克」號和北約其他軍艦、戰機參加了這次演習。北約海軍演習「海風2020」俄羅斯方面稱,美國和北約海軍將挑戰俄羅斯黑海「霸權」成為主要角色。但是美軍內部報告將令美國及其合作夥伴感到失望:俄羅斯將有能力摧毀黑海地區的任何北約聯盟軍事力量。
  • 俄新版海洋學說強化大西洋戰力 溫和警告北約擴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6日海軍節當天主持召開俄羅斯新海洋學說會議,並批准了新版海洋學說。時隔15年後出臺的這一新版學說將俄海軍發展的「重音符」放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點名批評北約將軍事設施推向俄羅斯邊界。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俄新版海洋學說是對美國在世界霸權的回應」。
  • 中國的探月工程,竟然被北約視作「太空威脅」
    消息一出,舉國沸騰,這絕對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一項壯舉,各國的科學界也對此普遍抱有正面態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更是對中國表達了祝賀,NASA甚至希望能夠在未來有機會獲得嫦娥五號帶回地球的一些樣品進行科學分析。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近期,烏克蘭國防部長安德烈·塔蘭籤署命令,正式將北約軍銜引入到烏克蘭武裝部隊之中。那麼,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什麼呢?與烏克蘭現有軍銜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軍校學員(Student Officer)的軍銜,北約各國也有不同的標誌。當然,一些北約國家為這2種預備軍官都設置軍銜標誌,也有一些北約國家只設置其中一種。北約將士兵軍銜稱為「其他軍銜」, 從低到高分別是OR1至OR9,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
  • 外媒: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形成對陣局面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拉脫維亞軍方在推特上稱,義大利空軍的「颱風」式戰鬥機10日在波羅的海進行空中巡邏時,攔截了一架俄羅斯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這已是近幾周來北約與俄羅斯第7次在波羅的海上空相遇。
  • ...事務》撰文分析人工智慧無人自主系統對於美俄戰略穩定性的影響
    1、推動AWS發展的動機和目標 美國防部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高超聲速和定向能等新興技術是抵消中國和俄羅斯「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重新獲得並維持美國常規威懾的關鍵;中國則預計人工智慧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未來的戰爭,積極發展人工智慧和其他「戰略前沿」技術與美國進行軍事競爭。
  • 俄羅斯曾三次想加入北約?北約都快哭了:我成立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蘇聯,後來華約成立之後,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全面對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冷戰,當然,冷戰的結局相信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宣告了北約陣營的勝利;按說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也就失去了其該有的意義,但是北約依舊在不斷的擴張,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針對俄羅斯的,同時也是為了維護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
  • 普京批准俄羅斯新版海洋學說 強調與中印合作
    當然,如果這種軍事合作搞好了,一旦有事的時候,中俄兩國會在未來一起加強合作,所以中俄加強海軍合作,意義是重大的。再者,兩國海軍合作的意義大出了雙邊意義的範疇,對國際和地區都會產生一些影響。」 新版海洋學說指出,俄羅斯同亞洲的重要夥伴,不僅同中國,而且同印度,都保持著高水平的海上合作。不久前公布了在該方向行動的新步驟。
  • 俄羅斯電子戰已封鎖北約去路,亂動直接幹擾
    >摩爾曼斯克-BN近期部署靠近芬蘭邊境一摩爾曼斯克-BN是一種遠程通信幹擾系統,專門設計用於抵消北約和美國的高頻軍事衛星通信摩爾曼斯克-BN系統是作為俄羅斯戰略電子戰系統的一部分開發的,並以網絡為中心進行操作。幹擾網絡的主要目標是西方的高頻全球通信系統(HFGCS)。
  • 在收回克裡米亞前,俄羅斯是否知道它將面臨北約和美國的制裁?
    俄羅斯宣布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是戰後少見的領土歸屬發生變化的事件,茲事重大。作為戰略大國,毋庸置疑,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一定做過各方面審慎評估,在代價和必要性之間做過仔細平衡。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必定是詳細計算過後果並做過很多預案的。
  • 時隔12年北約重啟軍事基地:便於美國追蹤俄潛艇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時隔12年重新啟用冰島一座臨時軍事基地,以便美軍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部署P-8型「海神」反潛巡邏機,追蹤俄羅斯潛水艇。【重啟基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導,北約戰機大約每隔一天從冰島西南部凱夫拉維克海軍航空站起降,跟蹤俄軍潛艇動向。
  • 北約強化集體防務折射困境 不大可能與俄開戰
    根據北約發表的新聞公報,北約強化快速反應部隊之舉是基於北約東部和南部安全環境正在發生改變。事實上,在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地區武裝交火呈白熱化狀態,歐美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裁鬥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北約出臺這一「冷戰結束後最大的強化集體防務舉動」,恰恰折射出其外交與戰略方面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