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易貢災區群眾返回家園
中新社拉薩八月十七日電西藏易貢災區目前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在災區所在地波密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災區一百八十五戶八百七十七名災區群眾已經陸續從臨時安置點搬回原來的家園,小學、鄉政府也已搬回。 據《西藏日報》報導,這項工作是在波密縣易貢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領導小組的安排下進行的。
-
西藏易貢山體滑坡搶險減災取得巨大成功 - 東方網
東方網15日報導:據今天來自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的消息說,今年4月發生在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易貢藏布江扎木弄溝的巨型山體滑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當地廣大藏、漢族幹部群眾同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一道,及時轉移安置危險地區群眾,晝夜奮戰一個多月,主動搶挖洩水渠,降低滑坡堆積體過水高程,近30億立方米易貢湖水於6月
-
西藏易貢藏刀傳承人打造鐵花火影的藝術品
易貢藏刀制刀工藝非遺傳承人牛瓊在製作藏刀。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新華社拉薩6月14日電(記者多吉佔堆、邊巴次仁)鐵花四濺,火光耀眼,牛瓊手上長長的鐵條此時已在爐子裡燒得通紅。1966年出生的牛瓊,是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的制刀人。
-
日本熊本地震災區重建工作進展緩慢
8月初,熊本縣公布重建規劃,正式宣布開始進行復興重建工作。位於熊本縣中部的益城町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兩次強震中當地的震度都達到了7級。共有23名居民直接或者間接死於地震, 2714處房屋全部損毀,2895處一半以上損毀。町內目前共建設了共1556戶居住的臨時住宅,6月份開始災民逐漸搬入,但是250人左右在避難所避難所生活。
-
「英雄之刀」——易貢藏刀
世人知易貢,源於其產茶、制刀。採訪組此行主要目的就是探訪易貢藏刀即「易貢波治加瑪」的打制技藝。沿途,競相開放的花、一棟棟漂亮的藏式木樓相映生輝,恰如「易翁」之名的由來。易貢藏刀出產地拉嘎自然村坐落於大山偏僻的角落。走進村落,叮叮噹噹……清脆的鐵錘聲陣陣入耳。
-
印尼開始中蘇拉威西省災區的恢復和重建工作(15)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8年10月6日(外代一線)(16)印尼開始中蘇拉威西省災區的恢復和重建工作10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帕盧,人們在房屋廢墟間洗澡。隨著災區電力、通訊和交通設施逐漸修復,災區社會秩序和經濟活動正在恢復。中蘇拉威西省9月28日發生強烈地震和海嘯。印尼抗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蘇拉威西省的這場災難已造成1571人死亡,2549人重傷,113人失蹤,6.69萬座房屋損毀,7.08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
舊時西藏男人的一種標準配置,易貢藏刀更是其中的翹楚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波密土王曾經在這裡與強大的西藏政府進行了600多年的對抗,直到1928年這個半獨立的王國才被攻破。距離土王王宮150公裡的地方,古老的波密貴族仍延續著自己的血脈。對于波密貴族後裔來說,最能彰顯其貴族身份的,則是易貢當地出產的一種藏刀。佩刀幾乎是舊時西藏男人的一種標準配置,有著400年歷史的易貢藏刀更是其中的翹楚。
-
災後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四川答卷——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年重建發展...
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年重建發展歷程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充分體現和有力彰顯。 災區恢復重建始終貫徹以人為本方針,「民生優先」貫穿災後重建發展的每一步每個方面。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了極大傷痛,但災難沒有擊垮堅強的中國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猶如一塊巨大磁石把黨和人民緊緊聯結在一起。
-
西藏的冰川腳下,藏餐館老闆家祖傳的兩件寶,百年石鍋和易貢藏刀
西藏嘉黎,有著濃鬱的藏北草原風情、茶馬古道及風景秀麗的原始森林。高山峽谷和冰川。這裡也是十一世班禪大師、熱振活佛的故鄉,人文資源豐富。嘉黎縣地域遼闊,景象萬千,眾多大山脈橫空出世,湍急的江河蜿蜒奔流,草原富麗壯闊,牛肥羊美。
-
探曉易貢藏刀背後的故事
世人知易貢,源於其產茶、制刀,再就是易貢溝裡易發生的地質災害泥石流那猙獰的面孔。易貢藏刀出產地—江拉拉嘎自然村坐落於大山偏僻的角落。走進村落,即可聽到從遠處傳來的叮叮噹噹......清脆的鐵錘敲打聲。拉嘎自然村因拉嘎家族而得名。
-
易貢藏刀,一把上萬元,藏族人都想得到,當地人稱:身份的象徵
易貢有三大品牌: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藏刀,易貢茶。 易貢藏刀的相關介紹是:刀長、刀細、輕便、鋒利無比、不容易生鏽、波紋永在,其工藝技術揚名藏區。易貢藏刀擺放家裡,象徵榮華富貴;帶在身上,可以防身闢邪。在古代,易貢藏刀專供波密上層人士使用;即便現在,波密和其他藏區的富人都以得到一把易貢藏刀而自豪。
-
4.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圖)
2004年,在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的易貢鄉,發生了一次巨型的山體高速滑坡事件,大片森林被毀壞,易貢茶廠的茶園被淹沒,4000多人無家可歸。這次災害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地質災害遺蹟,從此就有了以地質災害遺蹟為主體的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裡雪山成群,冰湖、峽谷、瀑布遍布,泥石流溝、角峰、溫泉到處可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集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這裡是高速滑坡特徵保存最完整的研究場所,也是向人們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科普教育基地。
-
藏刀種類-拉孜藏刀.易貢藏刀和玉樹藏刀;如何鑑別和收藏手工藏刀
是拉孜縣乃至全國著名的手工藝製品,以做工精細,歷史悠久著稱,易貢藏刀工藝歷史悠久,已有近400多年的歷史。易貢藏刀的另一個特色是刀面上的彩虹條紋,所以又稱「彩虹刀」。易貢藏刀所用的原料是從當地山上開採的。
-
四川36條政策支持「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
土地:啟動用地審批快速通道 保障災後恢復重建用地需求。災後恢復重建期間需要的新增建設用地,在省上下達給災區市(州)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單列管理;指標不足的,由省上調劑解決。 啟動用地審批快速通道。涉及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的,可以邊建設邊報批,由受災縣人民政府直接上報省政府,同時抄報所在市(州)人民政府備案。
-
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地震波傳播與地球內部結構研究組在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了基於地震臺網記錄的背景噪聲以及滑坡產生的地震動信號的滑坡快速定位方法,提高了在稀疏臺網情況下的滑坡定位精度,為滑坡災害預警提供了新思路。近幾十年來,破壞性滑坡事件不斷發生。這些滑坡及其引起的堰塞湖和海嘯等次生災害往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四川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名單出爐
在蘆山地震災後重建的生動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災後重建是一場遵循客觀規律的災區發展再建,必須正確處理黨政主導與市場運作的關係;是一場整體跨越提升的災區機能再造,必須正確處理功能恢復與持續發展的關係;是一場複雜全面系統的災區事業再興,必須正確處理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係;是一場邁向治理現代化的災區社會再構,必須正確處理依法重建與改革創新的關係;是一場提振信心力量的災區人心再聚,必須正確處理各方大力支持與群眾廣泛參與的關係
-
嚴朝君:以時不我待連續作戰精神和嚴實作風 立即投身災後重建恢復...
10月19日,市委書記嚴朝君在全市災後重建家園恢復生產會議上講話。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10月19日,我市召開災後重建家園恢復生產會議,通報全市受災救災情況,全面部署災後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及脫貧攻堅工作。
-
南亞地震災區迎來艱難冬季 巴基斯坦救援仍在繼續
地震發生後,巴基斯坦政府把震後工作劃分為營救、救濟、安置和重建四個階段,並緊急成立了以祖拜爾中將為主席的地震救援和重建局,全面協調災民安置、物資運送、傳染病防治及災區重建等工作。 喜馬拉雅山南麓災民的冷暖牽動著國際社會的心,在11月19日於伊斯蘭瑪巴德召開的巴基斯坦災後重建國際捐助大會上,75個與會國和國際組織共承諾為巴重建提供58億美元的資金,超過了巴重建所需要的近52億美元。由於援款額比原先預期的要高,巴政府已宣布把向災民提供的建房補貼從每戶10萬盧比提高到20萬盧比(約合3300美元)。
-
青藏高原三疊紀-古近紀生物地層學研究取得進展
地層學是恢復重建地質歷史的關鍵,生物地層學是地層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化石則是確定地質體時代根本和可靠的依據。然而,由於極端的自然條件、強烈的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青藏高原地區的化石採集和生物地層學研究十分困難、進展緩慢。以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為代表的藏南新特提斯域是其中的代表,這裡中、新生界地層問題多、爭論大,制約相關研究的開展。
-
汶川地震十周年:香港民間慈善機構助災民「重建心靈」
2008年5月下旬,杜永政與十幾名義工第一次到達汶川地震災區,走訪了彭州、都江堰、綿竹等地,為災區民眾送去物資的同時也在尋找運用其心理學專長服務災民的機會。杜永政回憶,他和同伴挨村挨戶走訪,記錄下200多名需要心理輔導的災民的資料,但在如此大災面前,團隊的共同感受是「不知所措」。尤其讓杜永政震撼的是與一名小女孩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