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力作:多國科學家合作描繪人類大腦皮層的遺傳結構

2021-01-18 科學網

研究人員分析了整個皮層和34個已知功能領域的表面積和平均厚度。他們確定了199個重要的基因座,並發現了顯著富集的基因座,這些基因座能夠影響產前皮層發育過程中活躍調節元件的總表面積,從而支持了放射單位假說。

影響區域表面積的基因座聚集在Wnt信號通路基因的附近,從而影響祖細胞的擴增和區域身份。皮層結構的變化與認知功能、帕金森氏病、失眠、抑鬱、神經質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均具有遺傳關聯。

因此,通過這項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與皮質結構相關的變異體,其中一些會影響信號傳導和基因表達。他們觀察到了影響大腦皮層結構、大腦發育和神經精神疾病的基因位點之間的重疊,這些表型之間的相關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Author: Katrina L. Grasby1,*,†, Neda Jahanshad2,*,†, Jodie N. Painter1,‡, Lucía Colodro-Conde1,3,4,5,‡, Janita Bralten6,7, et al

Issue&Volume: 2020-03-20

Abstract: The cerebral cortex underlies our complex cognitive capabilitie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ecific genetic loci that influence human cortical structure. To identify genetic variants that affect cortical structure, we conduct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meta-analysis of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from 51,665 individuals. We analyzed the surface area and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whole cortex and 34 regions with known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s. We identified 199 significant loci and found significant enrichment for loci influencing total surface area within regulatory elements that are active during prenatal cortical development, supporting the radial unit hypothesis. Loci that affect regional surface area cluster near genes in Wnt signaling pathways, which influence progenitor expansion and areal identity. Variation in cortical structure i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Parkinson’s disease, insomnia, depression, neuroticism,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OI: DOI: 10.1126/science.aay6690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4/eaay6690

相關焦點

  • Science:人類大腦皮層的結構受到哪些基因影響?
    人類的大腦皮層雖然只有3毫米厚,卻是高級認知功能的核心區域。
  • 大腦皮層解剖結構的「主管」——遺傳因素
    CraigVenter 研究所的NicholasSchork領導的國際研究協會報告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大腦皮層發現的高度一致的解剖結構是由遺傳因素控制的。該項研究於7月26日被發表在PLOSGenetics上。負責主管人類意識、記憶、語言和思維的大腦上皺巴巴的大腦皮層,在所有個體都有高度相似的組織結構模式。
  • 360多名科學家首次揭示大腦灰質的遺傳結構 發現大腦發育和衰老的...
    大腦皮層是大腦中相對較薄、摺疊的外部「灰質」層,對思考、信息處理、記憶和注意力都至關重要。關於影響大腦皮層表面積大小和厚度的遺傳基礎還沒有太多的發現,這兩者之前都被認為與各種精神疾病有關,包括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自閉症。
  • 全球重大合作項目!揭示大腦灰質遺傳結構
    一項重大的國際合作生成了第一張大腦皮層的基因圖譜,確定了300多個影響大腦皮層結構並在心理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基因變異!大腦外層相對較薄、摺疊的「灰質」層,對思考、信息處理、記憶和注意力至關重要。此前科學家懷疑大腦皮層表面積和厚度的遺傳基礎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孤獨症等多種精神特徵有關,但目前還未得到太多證據。
  • Science:復旦大學等全球296個單位協作,首次系統揭示人類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是我們複雜的認知能力的基礎。人皮質表面積和厚度的變化與神經,心理和行為特徵有關,可以通過磁共振成像(MRI)在體內進行測量。對模型生物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影響皮層結構的基因,但對影響人類皮層結構的常見遺傳變異知之甚少。
  •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時空轉錄組圖譜 2020-08-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2020年9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紐約基因組中心Tuuli Lappalainen博士領導的多機構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聯盟發表了其最後一組研究。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
  • 遺傳對血型有什麼影響?多國超百人科學家合作,研究了這個問題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Guillaume Lettre、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Paul Auer等110多名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來自全球不同種族70餘萬人的血細胞遺傳圖譜。 研究人員探討了不同族群在多個人群中的臨床意義和預測價值,並比較了遺傳結構和自然選擇對人群之間這些血型的影響。 總而言之,研究人員對血液學特徵的研究結果突顯了在遺傳研究中更全面的群體價值。
  • 心理所等建立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圖譜
    ,基於1600餘名健康志願者的活體人腦功能磁共振成像大數據,建立了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分區圖譜。  人類大腦皮層具有複雜的層級結構,分別管轄功能等級組織特性。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是可靠無創的腦成像技術,已廣泛用於研究皮層功能內在等級特性。以往各類人腦皮層圖譜的劃分和建立普遍基於局部梯度算法或全局相似度算法,忽略了這一皮層多尺度內在架構。
  • 美國科學家繪出最精確人類大腦地圖97個大腦皮層區域首次查明
    大腦的運行原理就像生命起源一樣,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就如同地球儀上描制的不同國家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在哪裡以及國家之間的不同,現在科學家對於大腦皮層已經描繪出了這樣的地圖,每個半球的山峰和低谷一樣的褶皺被分成180個獨立的部分。這些區域在結構、功能和相鄰部分的連接屬性上都有明顯的不同,它們其中的97個之前都沒有被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
  • 腦科學日報|1億神經元計算系統誕生;人類大腦皮層結構的遺傳基礎
    1,Science | 復旦大學等全球296個單位協作,首次系統揭示人類大腦皮層結構的遺傳基礎來源:iNature2,前所未有:1億神經元計算系統誕生,半導體巨頭新一代計算版圖初現來源:DeepTech深科技人類大腦由 860 億個互相連接的神經元組成。科學家們希望在晶片中也能儘可能多的複製這種連接。
  • 全球首張最清晰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問世(圖)
    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  【搜狐科學 7月2日電】  據《科學日報》報導,由美國和歐洲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首次成功繪製出完整的高解析度的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圖,該圖清楚地顯示出大腦皮層中數以百萬計的神經纖維是如何連接和溝通的。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大腦皮層作為人類神經系統的核心,在進化上具有強烈的人類獨有的特點。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oRG細胞是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外側室管膜下區(OSVZ)富集的一類神經幹細胞亞型,少量存在於嚙齒類的SVZ區域。oRG細胞在靈長類動物大腦皮層中的大量存在,被認為是大腦皮層神經元大量產生和由無腦回進化到有腦回的關鍵因素之一。
  • 科學家研發出大腦皮層類器官體
    科學家研發出大腦皮層類器官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4:27:35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Alysson R.
  • Science_史上最全人類遺傳多樣性分析
    該研究發現了大量以前未曾描述的遺傳變異,並為我們的進化歷史提供了新見解,突顯了祖先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多樣化,遷移和混合的過程的複雜性。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最詳細代表作。所有研究人員均可免費使用它來研究人類遺傳多樣性,包括研究世界不同地區對疾病的遺傳易感性。
  • 人所以成為人是因為大腦皮層的可塑性
    但是和近親的我們人類想相比,黑猩猩這些能力顯得微不足道。研究發現,影響人類大腦超過黑猩猩的因素很多,但最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因素,是人類大腦發育受遺傳因素控制相對比較小,這種特徵讓人類擁有在適應環境中更大的靈活性,這可能是人類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成為人類的重要原因。看來要成為人類,首先不要死腦筋。大腦皮層是大腦最外層的薄皮狀結構。
  • 科學家發現與人類頭髮顏色相關的遺傳新位點—新聞—科學網
    你的發色 基因知道
  • 2018年11月30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4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doi:10.1126/science.aao379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
  • Science特刊從轉錄組角度專注於人體遺傳變異
    人類表型的全貌源自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的混合,其中的一些遺傳變異會影響基因在體內的表達和剪接方式。十多年前,科學家們為了更好地了解遺傳多樣性對健康人體的影響,發起了基因型-組織表達(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聯盟。在此,Science期刊公布了這個項目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成果:共計5篇論文,展示了第8版(v8)GTEx的分析結果。
  • 2020年3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識別機制doi:10.1126/science.aaz5346G蛋白偶聯受體(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並作為多種疾病的重要治療靶標。與細胞外激動劑結合後,GPCR通過招募不同的G蛋白(Gs、Gi和Gq等)刺激各種信號通路以介導多種生理功能。